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复式统计表》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冬统计了本班男生的身高,从矮到高排,小冬排在第19个,他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身高/厘米 120~130 131~140 141~150
人数 9 11 7
A.129 B.135 C.141
2.这是小红家和小浩家近3个月用电量统计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3月 4月 5月
小红 75 73 70
小浩 68 71 69
A.小浩家用电量三月份最多B.小红家用电量在减少 C.小浩家用电量在增加
3.
含量 营养素 豆腐 猪肉 鸡蛋 鲤鱼
脂肪 4 29 12 4
蛋白质 8 17 15 18
研究表明,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上述四种食物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是( )。
A.豆腐 B.猪肉 C.鸡蛋 D.鲤鱼
4.下面是红光小学六年级兴趣活动小组人数的信息。一班:绘画18人,书法57人,舞蹈16人;二班:绘画20人,书法9人,踢球16人;三班:绘画12人,书法9人,舞蹈19人。可以把( )的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A.二班和三班 B.一班和三班 C.一班和二班
5.超市第三季度两种品牌牛奶销售情况见下表,下面信息不正确的是( )。
A.第三季度B品牌比A品牌卖得多
B.A品牌八月份比九月份少卖26箱
C.七月份A品牌比B品牌多卖18箱
二、填空题
6.某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各班男、女生人数如下表: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男生 18 25 30 19
女生 22 23 21 29
(1)( )班男生最多,( )班男生最少,相差( )人。
(2)( )班人数最多,( )班人数最少,相差( )人。
(3)三(3)班比三(2)班多( )人;三(4)班比三(1)多( )人。
(4)这个学校三年级共有男生( )人,女生( )人。
7.下面是三(2)班同学最喜欢玩的游乐项目。
根据上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喜欢玩( )的人数最多,有( )人;喜欢玩( )的人数最少,有( )人。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 )人。
8.娟娟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图书种类。(每人限选一类)
图书种类 文学类 科学类 历史类
男生人数 7 15 6
女生人数 12 8 10
(1)男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最多;女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最多。
(2)参加调查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3)喜欢历史类图书的男生比女生少( )人。
9.下面是小美调查的三年级两个班同学最喜欢的课间活动的情况。(每人限选一项)
活动 跳绳 踢毽子 打乒乓球 下棋
三(1)班人数 10 8 16 12
三(2)班人数 15 16 11 10
(1)三(1)班喜欢( )的人最多,三(2)班喜欢( )的人最多。
(2)最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 )人,最喜欢跳绳的一共有( )人。
(3)三(2)班参加调查的一共有( )人。
10.下面是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1)三年级学生喜欢( )的人数最少,一共有( )人。
(2)喜欢看故事书的男生比喜欢看科技书的男生多( )人。
(3)喜欢看连环画的女生比喜欢看连环画的男生少( )人。
11.三(1)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三(1)班身高在( )厘米段的同学最多,有( )人。
(2)三(1)班身高不到131厘米的女同学有( )人。
(3)该班同学甲身高143厘米,甲是个( )生(填“男”或“女”)。
12.下面是阳光小学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1)三(1)班喜欢( )的人数最多,比三(2)班多( )人。
(2)( )项目最受同学们欢迎,共有( )人。
(3)你认为运动的好处有( )。
三、判断题
13.把两个有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便于数据分析和比较。( )
14.在统计原始数据的时候,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一个“正”字代表的数量是5。( )
15.我们学过了统计表,知道统计表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
16.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简洁明了,便于比较分析数据。( )
17.复式统计表可以由多个统计项目都一样的单式统计表合成。( )
四、解答题
18.下面是三(2)班同学“双减”前后每天放学后参加运动时间的统计表。
“双或”前放学参加运动时间统计表 “从减”放学参加运动时间统计表
时间 30分钟以内 30~60分钟 60分钟以上 时间 30分钟以内 30~60分钟 60分钟以上
人数 27 18 10 人数 8 28 19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补充下面的复式统计表。
“双减”前后放学参加运动时间统计表
时间 人数 时段 30分钟以内 30-60分钟 60分钟以上
“双减”前 ( ) ( ) ( )
“双减”后 ( ) ( ) ( )
(2)“双减”前运动时间在( )的人数最多,“双减”后运动时间在( )的人数最多。
(3)“双减”后每天参加运动在60分钟以上的同学比“双减”前多( )人。
19.下面是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统计表。
《三字经》 《弟子规》 《论语》 《诗经》 《千字文》
三年级 16 25 14 9 30
四年级 31 6 20 17 11
(1)在参加的学生中,诵读( )的人数最多,诵读( )的人数最少。
(2)三年级有( )人参加此次活动,四年级有( )人参加此次活动。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0.如表是育才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学生的视力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视力情况 5.0及以上 4.9-4.7 4.6-4.3 4.2及以下
三(1)班人数 25 11 4 2
三(2)班人数 23 14 3 1
(1)三(1)班有( )人,视力情况为( )的人数最多,视力情况为( )的人数最少。
(2)视力5.0及以上是正常,两个班级低于5.0的有( )人,我想对这些人说:“( )”。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1.下面是某小学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情况统计表。
男生最喜欢的运动
活动项目 打球 跳绳 踢毽子
人数 11 7 4
女生最喜欢的运动
活动项目 打球 跳绳 踢毽子
人数 2 13 7
(1)请把上面的两个表合成一个表。
(2)男生喜欢( )项目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 )项目的人数最多。
(3)三(1)班参与调查的一共有( )人。
(4)如果老师要组织一场健身活动,要求尽量多的学生参加,你认为组织哪个项目的活动最合适。请写出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观察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体能,光明小学开展了2023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工作,其中三年级视力检测统计结果如表。
4.2以下 4.3-4.6 4.7-4.9 5.0以上
男生 20 39 68 132
女生 18 31 55 158
(1)视力为( )的人数最多,有( )。
(2)视力为4.3-4.6的人数是( )人。
(3)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有( )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这个年级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
参考答案:
1.B
【分析】身高在120~130厘米的有9人,9<19;身高在120~130厘米和131~140厘米的共有9+11=20(人),19<20;则小冬的身高在131~140厘米之间;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小冬的身高在131~140厘米之间。
A.129<131,不符合题意;
B.131<135<140,符合题意;
C.141>14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小冬的身高范围,再进一步解答。
2.B
【分析】根据用电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看出小红家、小浩家三个月分别用电量是多少,根据数据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A.71>69>68,小浩家4月份用电量最多,说法错误。
B.75>73>70,小红家用电量在减少,说法正确。
C.小浩家用电量4月份比3月份多,5月份又比4月份少,所以用电量不是在增加,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通过统计表准确找出各家各月的用电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D
【分析】根据“多吃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可知,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即为符合这个条件的食物,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鲤鱼的蛋白质最高,脂肪含量最低,所以鲤鱼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B
【分析】把两班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必须兴趣小组的三种项目相同,只有一班和三班相同;所以一班和三班的兴趣小组人数可以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详解】一班和三班都是绘画、书法和舞蹈小组,可以把一班和三班的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应用,关键根据题意找对哪两个班兴趣小组分类一样。
5.A
【分析】先计算出第三季度A品牌、B品牌分别销售的总箱数,然后再比较即可;用A品牌九月份卖的箱数减八月份卖的箱数即可;用七月份A品牌卖的箱数减B品牌七月份卖的箱数即可,依此判断并选择。
【详解】A.205+169+195=569(箱),187+187+187=561(箱),561箱<569箱,第三季度B品牌比A品牌卖得少,即题干说法错误。
B.195-169=26(箱),因此A品牌八月份比九月份少卖26箱,即题干说法正确。
C.205-187=18(箱),七月份A品牌比B品牌多卖18箱,即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1) 三(3) 三(1) 12
(2) 三(3) 三(1) 11
(3) 3 8
(4) 92 95
【分析】(1)直接将每个班男生的人数进行大小排序即可,然后再用班级最多的男生人数减最少的男生人数即可。
(2)分别计算出每个班的总人数,然后再比较;最后用最多的班级人数减最少的班级人数即可。
(3)用三(3)班的人数减三(2)班的人数即可;用三(4)班的人数减三(1)班的人数即可。
(4)直接将每个班级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直接将每个班级的女生人数加起来即可。
【详解】(1)30>25>19>18;30-18=12(人);
三(3)班男生最多,三(1)班男生最少,相差12人。
(2)18+22=40(人);
25+23=48(人);
30+21=51(人);
19+29=48(人);
51人>48人>40人;51-40=11(人)
三(3)班人数最多,三(1)班人数最少,相差11人。
(3)51-48=3(人);48-40=8(人);
三(3)班比三(2)班多3人;三(4)班比三(1)多8人。
(4)18+25+30+19=92(人)
22+23+21+29=95(人)
这个学校三年级共有男生92人,女生95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7.(1) 旋转木马 17 碰碰车 9
(2)52
【分析】(1)分别计算喜欢各种项目的人数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1)的计算,求喜欢各种项目的人数和即可。
【详解】(1)小火车:8+4=12(人)
海盗船:9+5=14(人)
旋转木马:5+12=17(人)
碰碰车:6+3=9(人)
17>14>12>9
喜欢玩旋转木马的人数最多,有17人;喜欢玩碰碰车的人数最少,有9人。
(2)12+14+17+9
=26+17+9
=43+9
=52(人)
参加调查的一共有52人。
8.(1) 科学 文学
(2) 28 30
(3)4
【分析】(1)分别比较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与喜欢的各图书种类数据的大小,即可解答;
(2)用加法分别计算出男生和女生人数即可;
(3)用喜欢历史类的女生人数减男生人数即可求解。
【详解】(1)男生喜欢科学类图书的人最多;女生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最多。
(2)男生人数:
7+15+6
=22+6
=28(人)
女生人数:
12+8+10
=20+10
=30(人)
参加调查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30人。
(3)10-6=4(人)
喜欢历史类图书的男生比女生少4人。
9.(1) 打乒乓球 踢毽子
(2) 24 25
(3)52
【分析】(1)把三年级(1)班喜欢各种课间活动的人数排序,即可知道喜欢哪种课间活动的人最多。把三年级(2)班喜欢各种课间活动的人数排序,即可知道喜欢哪种课间活动的人最多。
(2)把两个班喜欢踢毽子的人数相加,就是最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把两个班喜欢跳绳的人数相加,就是最喜欢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把三年级(2)班喜欢每种课间活动的人数相加,就是三(2)班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详解】(1)16>12>10>8
16>15>11>10
三(1)班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最多,三(2)班喜欢(踢毽子)的人最多。
(2)8+16=24(人)
10+15=25(人)
最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24)人,最喜欢跳绳的一共有(25)人。
(3)15+16+11+10
=31+11+10
=42+10
=52(人)
三(2)班参加调查的一共有(52)人。
10.(1) 科技书 47
(2)17
(3)9
【分析】(1)根据统计表,分别计算出三年级男、女生喜欢各种课外书的人数和,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2)根据统计表,用喜欢看故事书的男生人数减去喜欢看科技书的男生人数,解答即可;
(3)根据统计表,用喜欢看连环画的男生人数减去喜欢看连环画的女生人数,解答即可。
【详解】(1)37+28=65(人)
46+42=88(人)
29+18=47(人)
88>65>47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技书的人数最少,一共有47人。
(2)46-29=17(人)
喜欢看故事书的男生比喜欢看科技书的男生多17人。
(3)37-28=9(人)
喜欢看连环画的女生比喜欢看连环画的男生少9人。
【点睛】理解并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1.(1) 126-130 20
(2)19
(3)男
【分析】(1)先用加法计算出每个身高段的人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2)身高在126-130厘米的女生人数+121-125厘米的女生人数+120厘米及以下的女生人数=身高不到131厘米的女生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
(3)143厘米>141厘米,因此直接观察统计表进行填空即可。
【详解】(1)2+3=5(人)
5+7=12(人)
11+9=20(人)
4+3=7(人)
2+1=3(人)
1+0=1(人)
20>12>7>5>3>1,即三(1)班身高在126-130厘米段的同学最多,有20人。
(2)9+7+3=19(人),三(1)班身高不到131厘米的女同学有19人。
(3)该班同学甲身高143厘米,根据统计表可知,甲是个男生。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 足球 2
(2) 乒乓球 32
(3)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分析】(1)直接将三(1)班喜欢每种项目的人数进行大小排序,然后再填空即可;用三(1)班喜欢这种项目的人数减三(2)班喜欢这种项目的人数即可。
(2)先用加法分别计算出喜欢每种项目的总人数,然后再比较即可。
(3)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解答,言之合理即可。
【详解】(1)16>15>13>9,16-14=2(人)
三(1)班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比三(2)班多2人。
(2)16+14=30(人)
13+11=24(人)
15+17=32(人)
9+10=19(人)
32人>30人>24人>19人,即乒乓球项目最受同学们欢迎,共有32人。
(3)我认为运动的好处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分析】复式统计表可表示多组数据,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依此判断。
【详解】把两个有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便于数据分析和比较。
例如: 四一班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人数 5 10 6 1 4
四一班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人数 9 2 5 4 3
四一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分析】由于“正”字书写简单,笔画除了横就是竖,笔画数是5,“正”字每写一画,代表着数量增加1,写出一个完整的“正”字代表着数量是5,便于我们统计数据,所以汉字“正”常用来进行数据统计。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在统计原始数据的时候,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一个“正”字代表的数量是5。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统计方法的掌握。了解“正”字在数据统计中代表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
【分析】统计表按照表头的形式,可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据此解答。
【详解】我们学过了统计表,知道统计表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的分类,正确记忆并灵活运用。
16.√
【分析】根据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复式统计表可表示多组数据,还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复式统计表可表示多组数据,还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所以本题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简洁明了,易于比较,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灵活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分析】根据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单式统计表用于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统计表用于比较多组的数据;据此判断。
【详解】复式统计表可以由多个统计项目都一样的单式统计表合成。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
18.(1)见详解;
(2)30分钟以内;30-60分钟;
(3)9人
【分析】(1)根据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统计表即可。(2)比较双减前运动时间段的人数的大小;比较双减后每个运动时间段的人数的大小。(3)用“双减”后,每天运动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减去“双减”前每天运动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即可。
【详解】(1)填表如下
时间 人数 时段 30分钟以内 30-60分钟 60分钟以上
“双减”前 (27) (18) (10)
“双减”后 (8) (28) (19)
(2)“双减”前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人数最多,“双减”后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最多。
(3)19-10=9(人)
所以“双减”后每天参加运动在60分钟以上的同学比“双减”前多9人。
19.(1)《三字经》;《诗经》
(2)94;85
(3)四年级诵读《三字经》的学生人数比三年级多15人
【分析】(1)分别求出诵读各种图书的学生人数,再比较大小解答。
(2)将诵读各种图书的三年级学生人数相加求和,并将诵读各种图书的四年级学生人数相加求和。
(3)根据统计表可知,四年级诵读《三字经》的学生人数比三年级多多少人。
【详解】(1)16+31=47(人)
25+6=31(人)
14+20=34(人)
9+17=26(人)
30+11=41(人)
47>41>34>31>26
在参加的学生中,诵读《三字经》的人数最多,诵读《诗经》的人数最少。
(2)16+25+14+9+30=94(人)
31+6+20+17+11=85(人)
三年级有94人参加此次活动,四年级有85人参加此次活动。
(3)31-16=15(人)
四年级诵读《三字经》的学生人数比三年级多15人。
(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査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0.(1)42;5.0及以上;4.2及以下
(2)35;建议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少看电子产品,保护眼睛。
(3)三(1)班视力正常人数比三(2)班视力正常人数多多少人?
2人
【分析】(1)把三(1)班不同视力的人数加起来即可;
通过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2)视力5.0及以上是正常,三(1)班视力低于5.0的有(11+4+2)人,三(2)班视力低于5.0的有(14+3+1)人,加起来即可;
可以说:建议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少看电子产品,保护眼睛,答案不唯一;
(3)答案不唯一,可以问:三(1)班视力正常人数比三(2)班视力正常人数多多少人?
用25减去23即可解答。
【详解】(1)25+11+4+2
=36+6
=42(人)
25>11>4>2
(2)11+4+2+14+3+1
=17+18
=35(人)
(3)三(1)班视力正常人数比三(2)班视力正常人数多多少人?
25-23=2(人)
答:三(1)班视力正常人数比三(2)班视力正常人数多2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学会从数据中得到信息。
21.(1)11;7;4
2;13;7
(2)打球;跳绳
(3)44
(4)跳绳;因为这个班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分析】(1)根据复式统计表的制表方法,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即可;
(2)分别比较喜欢各种活动项目的男生、女生人数,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喜欢各种活动项目的男、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
(4)喜欢哪一项活动的总人数最多,则就安排这个活动,因此用加法分别计算出喜欢每种活动的人数即可解答。(答案不唯一)
【详解】(1)两个表合成一个表。如下:
(2)11>7>4
13>7>2
男生喜欢打球项目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项目的人数最多。
(3)(11+2)+(7+13)+(4+7)
=13+20+11
=33+11
=44(人)
答:三(1)班参与调查的一共有44人。
(4)11+2=13(人)
7+13=20(人)
4+7=11(人)
20>13>11
如果老师要组织一场健身活动,要求尽量多的学生参加,我认为组织跳绳项目的活动最合适。因为这个班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22.(1)5.0以上;290人
(2)70
(3)231;多进行户外活动,少看电子产品,保护视力,爱护眼睛
(4)男生;3人
【分析】(1)分别求出各个视力范围的人数,再比较各个视力范围的人数大小。
(2)将视力为4.3-4.6的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求出视力为4.3-4.6的人数。
(3)将视力为4.2以下、4.3-4.6以及4.7-4.9的人数相加,求出低于5.0的人数。围绕保护眼睛、提高视力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4)用加法分别求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再比较大小并相减求差。
【详解】(1)20+18=38(人),39+31=70(人)
68+55=123(人),132+158=290(人)
290>123>70>38
视力为5.0以上的人数最多,有290人。
(2)39+31=70(人)
视力为4.3-4.6的人数是70人。
(3)38+70+123=231(人)
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有231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多进行户外活动,少看电子产品,保护视力,爱护眼睛。
(4)20+39+68+132=259(人)
18+31+55+158=262(人)
259<262
262-259=3(人)
答:这个年级男生多,多3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