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15: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人类居住形势的演变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地面筑屋
人类为什么从穴居走向了筑屋定居?
村落的产生要以定居房屋为前提,村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
居住条件的变迁——村落、集镇、城市
村落——最早的家
家,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圈养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
村落的产生
◎姜寨遗址布局示意图
住宅、仓廪、地窖、公共活动场所
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集体活动提供便利
思考:古代村落的特征
(1)生活来源依赖于自然界,通常从事种植、养殖或采伐业。
(2)聚居规模较小,具有内向性。
(3)不经规划,自然发展。
(4)简单、基本的社区,以居住功能为主。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同一地方......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产生了原始的农业村落。”
——杨林《中外经济史》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分析古代村落形成的原因
3.农业发展,食物供应增加、生存条件改善,人口增长。
2.安全的需要,生存繁衍。
1.自然环境的影响,大江大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
原始村落主要分布区域
两河流域(世界最早)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古印度
古埃及
生产力的发展
村落的产生
集镇的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便于手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的农村聚落逐步发展成为了集市。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商业成为与手工业和农业并列的独立经济部门,适应手工业生产相对集中的需要和商人务商的便利,集市就演化成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共同定居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集镇。
——摘编自张虎林《中国农村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
分析材料思考集镇产生的原因
1.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在便于交换的地区形成集镇的雏形
2.商人的出现及商业的发展
3.为保护财产及人身安全的需要,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生产力的发展
集镇通常指一些非农业人口聚集并进行一定商业贸易活动的居民点。因而一般具有有利的交通条件、用于商品交换的市场,并不断发展出一些保护进行商业服务的设施。
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为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中国古代的集镇
(1)原始社会末期,古代集镇雏形(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2)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又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及人口较多而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3)元朝,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4)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区域化。
广东佛山镇(手工业)
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
江西景德镇(瓷器)
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县两级制
集镇的产生
集镇的产生
集镇产生的影响
流通是集镇最主要的经济职能。绝大多数集镇是“商贾辐辏”,“百货云集”的商业集镇......集镇上商业的发展一般超过手工业生产的水平......都是商品流通的意义大于商品生产的意义。
——据陈湘柯《集镇经济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12页整理
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坊市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易)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集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地名,具有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
——摘编自刘石吉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带动市场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
推动市镇的兴起和繁荣,促进城市化
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明中期以后,还出现了专业市镇比如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到清代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等。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手工业专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手工业城市
城市的产生
布局
发展 商朝
周朝
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
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
社稷坛
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1.布局工整;
2.突出王权;
3.体现礼制;
4.强调等级、尊卑。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城市的产生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城市布局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古罗马城排水系统
古罗马阿庇亚大道遗址
城市的产生
古代罗马城
城墙
输水管道
市场
行政机构
竞技场和剧场
商场
竞技场
西方古代城市的特点:
1.城市布局不苛求对称;
2.有公共广场,呈开放式格局;
3.工商业和生活、娱乐功能突出
城墙
衙 署
作坊
作坊
明清北京城
对比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的异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工商业发达
城市的产生
思考: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材料: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有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城市便已经发展到了成熟形式,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城市的现状,我们必须掠过历史的天际线去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去探求城市远古的结构和原始的功能,这是我们城市研究的首要责任。 ——『美』刘易斯·芒福德
(1)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城市庇护了各种各样的非农业专业人士(包括文化精英),促进技术、文化交流。
(4)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促进城市化发展。
二.
世界各地的居民
世界各地的民居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希腊罗马
古罗马
北美
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为支撑屋顶的栋梁,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正屋。
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北美大平原:游猎生活,住宅圆锥形的帐篷
亚马孙雨林中: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出现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4世纪时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
古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式住宅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重视露天空间
追求开放通透
中国古代的居民
远古时期
先秦以来
明清
南方:巢居→干栏式民居
北方:穴居→地上建筑。
理念: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结构: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结构:砖木结构开始普及
代表: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徽派民居、福建土楼
各地民居风格不同的原因:
1.受自然环境影响;
2.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3.受礼法制度和文化习俗影响。
世界各地的民居
窑洞
四合院
徽派民居
福建土楼
中国古代的居民
唐朝长安城
材料: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王溥《唐会要·舆服上》
如何理解唐朝房屋建造的规定?
1.唐朝对房屋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用法令的形式对居住的房屋建筑规格作出明确规定;
3.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中的体现。
世界各地的民居
课堂小结
课堂升华
材料: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要“有法可依”,但“立法”不能只顾“古城古镇古村”而忽视“百姓”,顾此失彼的“法”,难以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所以,立法既要顾及集体利益,也应以人为本,正视群众诉求。
——刘灿姣
就如何保护古村落、古镇、古城,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