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8 14: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海水“制碱”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克,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出如图,其中纵坐标m表示沉淀或气体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Na2CO3溶液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沉淀质量
B.c点表示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C.废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是7.3%
D.废液中含氯化钙11.1克
2.为了鉴别、NaOH、三种稀溶液,需要从下列试剂中选择一种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可以使用待检液混合的方法)符合此条件的是
A.稀盐酸 B.溶液 C.酚酞溶液 D.溶液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过量的CaCO3,过滤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CaCO3 CaO 高温煅烧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CO2气体(H2O)→通过足量生石灰
B.CuO(C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CaCl2溶液(盐酸)→加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D.CO2气体(CO气体)→点燃
5.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Cu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秤取15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3)另秤取15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得是
A.杂质中肯定含有KNO3 B.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SO4
C.杂质中肯定含有KNO3,可能含有Na2SO4 D.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SO4
二、选择题
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A.硝酸钡和氯化钾 B.硫酸和氢氧化钠
C.稀盐酸和碳酸钠 D.锌和硫酸铜
7.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aCl2溶液(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CuO) 通入过量的 H2,加热
C NaOH 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O2 (水蒸气) 通入过量的 NaOH 固体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①CuOCuSO4Cu
②CaOCa(OH)2Ca(NO3)2
③)FeFe2O3FeSO4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K2SO4、Cu(NO3)2、Ba(OH)2、NaOH 不用另加试剂
C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0g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D 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
A.A B.B C.C D.D
10.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与食醋混用产生气体:
B.用NaOH溶液吸收:
C.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可作发酵粉: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镁中滴加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稀盐酸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物质加热:蓝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D.浓硫酸滴在金属上:金属脱水变为黑色,且表面有气泡冒出
13.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浓盐酸
1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减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B.氧化铁和稀硫酸
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钙和稀盐酸
1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矿泉水和蒸馏水:分别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烘干,观察有无固体残留
B.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盖,观察试剂瓶口有无白雾
C.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硫酸钾固体和硫酸铵固体:各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三、综合应用题
16.兴趣小组用盐酸和CaCO3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研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①推测废液所含溶质。猜想1: ;猜想2:CaC12和HCl
②若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猜想成立,可选择的试剂是 (填标号)。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锌粒 D.CuO粉末 E.NaOH溶液
(2)废液处理:实验表明猜想2正确,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 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烧杯中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 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他们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Ⅱ不成立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 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Ⅲ成立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18.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①试管A中的现象是 ;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②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华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时分别用澄清石灰水与图中四种物质反应:

①写出小华进行的四个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采用另一种盐溶液取代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小华应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
A.BaCl2 B.MgCl2 C.KNO3 D.Ba(NO3)2
(3)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4)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200g,完全溶于水中,向其中加入70g某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的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该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

参考答案:
1.CD
2.BC
3.BCD
4.BC
5.BC
6.C
7.A
8.A
9.C
10.A
11.D
12.C
13.B
14.C
15.C
16.(1) 氯化钙/CaC12 ACD
(2) 产生气泡 小于 设与100mL废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24g
则处理100mL废液时,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的质量为4.24g+20mL×1g/cm3×5.3%=5.3g,则处理10L废液时,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
答: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530g。
17.(1) 硫酸铜、硫酸钠 氢氧化钠/NaOH
(2)
(3) NaOH、Na2CO3 无色酚酞试液 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
18.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Fe2+ B 蓝 Ba(OH)2 89.6%
解:设该固体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为x,则有,
x=20.8g
该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89.6%;
答:该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