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
掌握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岩画、壁画、帛画;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
【考试大纲】
绘画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
1.新石器时代
(1)代表作品: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
(2)艺术特色: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
2.战国时期
(1)代表作品:战国楚帛画《 》和《马王堆汉墓帛画》
(2)艺术特点:已出现用 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汉代:帛画充满了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思考1:战国秦汉时期绘画特点的原因:
①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
②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
③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阶段——从魏晋到隋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1)背景: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2)代表人物:“画祖”顾恺之,东晋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著名画家,其传世作品有《 》和《洛神赋》,他还提出了“ ”绘画理论。
思考2.魏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2.唐朝时期——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
(1)背景: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中外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这一时期的绘画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 盛唐气象的特征。
(2)代表人物:“画圣”吴道子代表作品是,《 》(被誉为“吴带当风”)。
三、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
1.两宋时期
(1)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①北宋王朝 “重文轻武”, 阶层不断壮大。
② 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2)特点:注重意境
①北宋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②南宋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③代表:马远(马一角)的《 》; 夏圭(夏半边)的《山水十二景》。
2.明清时期
(1)背景: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
(2)绘画特点:文人画或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宋代 ,或沿袭元人 。同时出现了一些 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 ,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3)代表:清“八大山人”朱耷的《松鹰图》。
思考3.明清时期绘画风格奇特的原因:
①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
②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③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
四、民间风情画
1.宋代:
(1)背景:宋代以来,伴随着 , 和 ,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2)绘画特点: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3)代表作品:北宋张择端的《 》。
2.明清时期:
(1)背景:明清时期, 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2)绘画特点:反映世俗的审美意趣;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3)代表作品: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五、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风格特点:
①写实与写意并存。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
②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③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2.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2)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
(3)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4)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脉络
时代 画种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新石器时代 岩画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生产力落后
战国、汉代 帛画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西汉儒学神学化
魏晋 文人画 凸显个性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 顾恺之“以形写神”
唐代 画种丰富 雍容华贵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 吴道子“吴带当风”
宋元 文人山水画 注重意境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残山剩水
世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张择端
明清 文人画 不拘成法 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民间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走进高考】
例1.(08江苏,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C 四选项古代大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而且与题干联系不大。故④不选。选C项。
例2.(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7 ( http: / / www.21cnjy.com ))(2分)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B。《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属于人物故事画,故排除①。③施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特点。
例3.(2008 山东,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掌握能力。明清山水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社会风俗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很大,明清山水画可能与政治关系更大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特点是①稚拙的线条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丰富多变的线条④复杂的色彩和图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③
① ② ③
④
2.下列古代名画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 ③②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3. 上题所列绘画作品中最能反映盛唐气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5.绘画作品往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下列哪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有“残山剩水”之称
A. 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6.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
A.《女史箴图》 B.《竹石图》 C.《清明上河图》 D.《山径春行图》
7.木刻版画用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插图开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
8.宋代影响绘画特色的社会原因包括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②朝廷“重文轻武”国策③民族政权之间的尖锐对立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扬州八怪”在艺术表现上个性鲜明,主要代表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画坛风格?
A.明朝中期 B.明朝末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中期
10.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11.下列绘画中,生活实用性的特点不突出的是
A.年画 B.布贴画 C.山水画 D.剪纸画
12.下列绘画形式中,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特色的是
A.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B.远古陶画 C.战国帛画 D.汉代帛画
13.1860年,英法联军从中国劫掠了《女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箴图》摹本,该摹本现藏于近代最早建立的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并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女史箴图》原卷是何时何人创作的①魏晋②隋唐③阎立本④吴道子⑤顾恺之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⑤
14.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开始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明代
15.在中国古代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的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阎立本 D.王维
二、非选择题
16.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宋代的两幅绘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货郎图》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描写 的代表作,它和《货郎图》都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日益繁荣。
(2)文学艺术世俗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各举绘画、文学实例加以说明。
第8课 笔墨丹青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DDBB CDADC 11—15.CDBCA
二、非选择题:
16.
(1)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清朝郑板桥的《竹石图》。
风格特点:《清明上河图》属于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山径春行图》属于表达文人意趣的山水画;《竹石图》属于表达文人独特个性的花鸟画。
(2)《清明上河图》: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繁华情况,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点;《山径春行图》以“残山剩水”的构图特点反映南宋政权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局特点;《竹石图》是画家漠视权贵、孤傲不羁个性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明清时期在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背景下,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抗精神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17.(1)市井生活 民间
(2)原因: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壮大,文化逐渐普及。
实例:绘画:《清明上河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代表的风俗画;小说插图木刻版画;民间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宋词描写都市风情;宋代话本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市民形象;“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