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挑战教皇的权威:应掌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基督教原理》;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试大纲】
宗教改革
【知识梳理】
一、宗教改革运动
(一)兴起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科学产生推动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天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 16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于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二)运动的性质(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三)重要代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1、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兴起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国的原因: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兴起于德国,这与德意志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教会对德意志政治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特别深重有关。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入的数倍。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导火线是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的改革(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思想(主张):强调______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3)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领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东正教、天主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
1、原因:受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响
2、加尔文的主张观点:
(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____________,以此反对____________,否定_______________。
②主张先定论。认为否定先定论就是否定上帝。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2)影响: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________提供了______方面的依据。
3、对加尔文的评价:加尔文不仅创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意义:①欧洲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③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伽锁;
④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东正教 东正教 路德派
罗马帝国分裂 宗教改革
基督教 新教 加尔文派
(1世纪) 1054 天主教
天主教 英国国教派
【走进高考】
10.(2007山东文综)马丁·路德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俗权力的地位,当时欧洲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天主教皇在欧洲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马丁·路德这样说就是对教皇权威的最大挑战。
【思维拓展】
1、“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三种学说有什么异同?
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异: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前者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后两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16世纪天主教的根本变革是顺应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潮流的进步之举,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
2、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加尔文教、路德教作为新教,其“新”的含义主要表现
(1)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即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
(2)《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或依据,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
(3)最主要的是强调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即信仰得救,不必由神甫作中介。
【问题探究】
提起瑞士,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最富有的银行;那里有最诱人的“瑞士名表”;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日内瓦。500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加尔文曾经在此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对时事、对宗教“不合时宜”的真知灼见,领导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以自己睿智的思想,翻开了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5、16世紀的欧洲,探寻宗教改革的足迹。
(1)宗教改革采取神学异端的方式的原因?
提示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只知道一种意识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强大而普遍的影响,处在手工工场的资产阶级还非常弱小,所以只能采用反天主教神学这一形式。
(2)“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分歧点在哪里?
提示 二者的分歧点在于怎样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因行称义”主张依靠以教皇为首的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而“因信称义”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3)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新教废除教阶制度、不受教皇管辖、简化宗教仪式的改革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提示 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宗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达到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反对封建专制、实现社会平等的愿望,他们希望教会制度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增加资本的积累,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马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
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 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3.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4.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5.中世纪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它反映了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供应罗马牛奶
C.罗马教会残酷剥削德国 D.德国是教皇的领地
6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7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王权高于教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教权高于王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改革宗教领域中的腐化现象 B.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C.统治阶级争夺权力的斗争 D.人民群众反对神权的斗争
10丁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1列不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派是
A.路德教 B.加尔文教 C.英国国教 D.东正教
二、材料分析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是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换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CDC 6-10 DDCBD
二、材料题
(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