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5 13: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标解读】
应掌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洋务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维新派各个派别学习西方的历史条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具体是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注意区别各派在学习西方方面的侧重点与不同点,分析各派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康梁、谭嗣同的变法思想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在晚清历次变革中最具思想价值,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关键是要理解它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试大纲】
维新思想
【知识梳理】
一、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 对中国冲击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3.代表人物:
(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 ,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依据《四洲志》,编写《海国图志》提出“ ”的思想主张。
4.评价:“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此,为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 。
二、洋务思想
1.背景
(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产生了“变局论”,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斗争。
(2)鸦片战争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
2.基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3.目的: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挽救统治危机。
4.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限于 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的 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想
(一)背景
1.民族危机:19世纪90年代, 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4.思想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早期维新思想及影响
①思想:认识到西方的富强根本在于政治制度,洋务派热衷造船、制器是“仅袭其皮毛”;中国应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②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
1.康有为
(1)代表作: 、 。
(2)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3)成因: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为减少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
(4)影响: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梁启超
思想特点: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革教育制度。其文章“饱带情感,流利畅达”。
3.谭嗣同
(1)代表作:
(2)思想特点: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进。他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 、 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4.严复
思想特点:他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 的原理,宣传变法。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
1.论战内容:
(1)要不要维新变法。
(2)要不要 、 。
(3)要不要 、 、 。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3.影响(即维新思潮的影响)
(1)宣传了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等。
(2)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
(3)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推动了“百日维新”。
【思维拓展】
1.“中体西用”的理论及实践。
(1)兴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随着西学的传播,用什么来维护封建王朝统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3)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焦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是采取什么方式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大清国体;顽固派则以传统文化的卫道者自居,反对“西学为用”、“师事洋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论战最终以洋务派占上风而告终。
(4)实践及影响:洋务派继承了“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国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由于坚持“中体西用”为触动封建制度而失败,但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洋务运动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对中国的近代化影响很大。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1)特点: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2)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走进高考】
例1.(08年重庆卷,19)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
解析:B。洋务派和顽固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同在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所以在治国方略上两者存在区别。新旧道德之争在新文化运动中,政治体制之争主要是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关于在中国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之争。
例2.(08年广东单科,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解析:A 康有为(18 ( http: / / www.21cnjy.com )58-1927)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梁启超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思想比较能“与时俱进”。D胡适(1891-1962),显然对不上“自戊戌以来”这几个字。
例3.(08江苏,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解析:D 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例4.(09年北京文综)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解析:B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排除。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排除。正确选项为B。
例5.(2007广东单科卷,27) (16分)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考查涉及文艺复兴、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近代维新思想等内容。此题看似时间跨度大,纵横中外,实际上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归纳,难度不大。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2)秦始皇焚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针对右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
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
A.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3.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4.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鲁迅有段评述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
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有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①林则徐②洋务派③早期维新派④维新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
6.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派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 B.他们的完整理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出现
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他们提出一些改革主张但没有付诸行动
7.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源是
A.国际环境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目标不同 D. 思想观点不同
8.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提出了相对完整
的理论体系②主张“君民共主”③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对洋务运动有所批判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 ②③
9.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0. (2007海南历史卷)“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11.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等评论的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D.《新青年》
1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
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4.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
A.西方科学技术 B.西方生活习俗 C.西方经济制度 D.西方教育制度
15.“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6.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1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立宪君主制
18.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19.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20.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二、非选择题
21.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三种。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材料二 “同文馆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外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学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说,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
(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





22.(17分)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意大利威尼斯的大旅行家马可·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对元朝初年的政治经济状况都有详细的描写,盛称元朝的城市的繁荣和富庶。该书问世以后,使西方人大开眼界,引起他们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魏源 康有为 孙中山 李大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3分)





(2)依据材料二西方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在新航路开辟前起了什么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8分)






(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4分)








第20课 西学东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BCBC BBBCC  11-20 AACAC AAABC
二、非选择题:
21.
(1)材料二为原始材料。
(2)顽固守旧势力。
招生困难,学生不多或遭到社会的歧视。
洋务派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3)按照起讫时间、招生规模、教学内容、评价性结论等相关要素给分。
22. [解题思路] (1)因为“中学西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宋元时期是一个高峰期,其主要标志是中国的四人发明等一些成果西传 此问设计比较简单,有利于考生进一步进行思考答题 (2)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寻全热 (3)由于“西学东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进行条件限定,考生答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本题加入了四位关键人物的头像.只要考生熟悉教材,就可以较好地进行知识原梳理并答题了(4)此问难度较大,解题时关键要弄明白“中国社会的变迁”的含义,也就是中国由先进转变为落后这一变化
答案:(1)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们和欧洲:13世纪中期.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 (3分)
(2)成为西方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根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促进作用。或者回答欧洲人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很多人沉溺于“寻金热”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1分)
(3)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以制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分)康有为等人宣传维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救亡图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分)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分)李大钊倡导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后,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
(4)变迁:由先进转为落后,中国社会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只要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出社会存在的变化即可)(2分)
[技巧点拨] 解答此类材料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1)需要结合题中设问的内容和所给材料进行整体构思,联系教材相关内容。
(2)结合题目中的具体要求进行定位思考,并努力使答题思路明晰化、具体化。
(3)对答案进行合理组织,注意言简意赅和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