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一篇散文,作者清少纳言。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简单的结构,按照四季的顺序写景,共有四个自然段,春、夏、秋、冬各为一自然段。每段开头,作者都开门见山点明在这个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然后抓住这一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作者清少纳言的散文用词也是特别讲究,字里行间,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本文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动态描写,结合精妙的语言表达,写出了四季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清少纳言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背诵第2自然段。
2.通过品读、展开想象,感受夏夜不同的景致
3.通过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教师导入:四季之美各有不同,在作者眼里,春天最美是黎明,上节课我们体会到了春天的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夏天的美吧!
(二)以独特的景物发现美
1.默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在作者的眼里,夏天最美的是什么?
预设:夏天最美是夜晚
点拨: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
2.作者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又用到了哪些词语?
景物 词语
月
萤火虫
细雨
微光 明亮
翩翩飞舞
蒙蒙细雨
朦胧
点拨:作者选景独特,关注的是一些不被关注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最真、最美的。
(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美
1、同桌相互交流:作者描写了夏天的几种夜晚之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夏夜之美包括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我是通过“固然”“也”“即使……也”等关联词看出来的
2.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夏夜是怎样的?想象作者笔下的三种美丽的夏夜,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预设:
(1)明亮的月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亮的月夜是宁静的夜、思乡的夜。
(2)漆黑漆黑的暗夜:一片漆黑的夜不美,但有无数的萤火虫在黑夜中翩翩飞舞,这就显得很美了。
(3)蒙蒙细雨的夜:在漆黑的夜空中,飘着一丝丝蒙蒙细雨,在丝丝细雨中,一两只萤火虫带着点点朦胧的微光,依然不停地在黑夜中穿行,萤火虫行至何处,何处就闪烁着朦胧的微光。
3.作者最喜欢哪一种夏夜之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
(1)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2)从两组关联词看出来的
(3)“这情景着实迷人”看出来的
作者对蒙蒙细雨的夜晚描述得最为详细。
点拨: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用“固然美”一笔带过,而着重描写了漆黑漆黑的暗夜,尤其是蒙蒙细雨的夜,尤其喜欢雨夜中带着朦胧的微光飞行的萤火虫。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朗读指导:本段要通过柔和点语气,营造出夏夜静谧的氛围;通过强调“固然”“也”“即使……也”等词语,感受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朗读“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等词语时,要读得轻快一些,突出萤火虫的轻快灵动,读出萤火虫给黑夜带来的惊喜。
(四)以生动的文字表达美
1.刚刚同学们通过关联词划分了月夜、黑夜、雨夜,再想一想这三种夏夜有什么异同之处呢?还能怎样划分呢?
预设:可以分为月夜和有萤火虫的夜晚。
2.那月夜美还是有萤火虫的夜晚美呢?美在哪里?
预设:萤火虫的夏夜美,美在萤火虫。
点拨:夏天的夜晚是静的,飞舞着闪着亮光的萤火虫是动的,这漫无边际的黑夜,闪烁的点点亮光,仿佛梦境一般。夏夜是安静的,但是,作者却从这相对“静”的环境中选取了“动”。静是舞台,动是主角;静是积蓄,动是勃发;静是底色,动是亮点。静中有动,以静衬动,能引发读者美妙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夏夜的情趣所在,陶醉其间。
3.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本段
夏天最美是( )。( )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 )。即使是( ),也有( ),闪着( ),这情景( )。
(五)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夏夜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教态不够自然大方,教学仪态和手势运用还需要再调整。
第二,教学语言不够自然流畅,在讲个别知识点的时候还是有一种在背书的感觉。
第三,板书书写不够规范、美观。
第四,仍然存在无意之中强行“灌输”给学生本文重要知识点的问题。散文的特征是“真”,表达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写的用意是什么。《四季之美》写了四季之中的四个时段,选取了四个时段之中的若干个寻常而又容易被人忽视的景物,从独特的角度写出了这些寻常景物不寻常的美。文章读起来能让读者感受到美感,但学生很难说出美在哪里,表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精妙之处,如作者选取景物的细腻、对细节的感知、动态描写的精妙。但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抛出有引导作用的问题链。那么,问题链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要引导学生体会动态描写,就不能之间把文章运用了动态描写告诉学生,可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作者描写的几种夜晚还可以分为月夜和有萤火虫的夜晚,那月夜美还是有萤火虫的夜晚美呢?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