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的判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几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内容:
1、自学指导1:
读P33图2.20,说出图中三个数字各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500米表示乙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1000米表示甲点高出乙点的垂直距离; 1500米表示甲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教师: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①、绝对高度,也叫海拔;②、相对高度。
2、自学指导2:
什么是绝对高度?什么是相对高度? 学生回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提问: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
学生:绝对高度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的比较。 教师:地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 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现在我们运用地面高度,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3、自学指导3:
什么是等高线? 学生回答等高线的概念。
4、活动:
指导学生用土豆做一个等高线图。按照课本P34活动 的要求和步骤,教师一边解说并做示范,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等高线图的比赛,并评选出若干好的模型在全班传阅。
学生跟着老师制作等高线地形图。
5、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等高线图,把土豆比作山地,思考: 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举例说明:P35活动1
学生讨论交流,让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并归纳: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教师总结:
由此可见,运用等高线可以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体反映出来,我们把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陡缓。但是,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去辨认呢?
学生阅读课本P37图3.12“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让学生观察不同部位的名称、位置,以及表示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分析归纳: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
(1)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是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2)山脊是指山岭的顶部,呈线状延伸,类似于屋脊或牛背的脊梁。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3)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也是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凹进。
(4)鞍部是相邻两个山头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类似马鞍。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5)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象线段一样表示。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与检测:
1、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
2、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
3、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连线叫做_________。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重基本地形。
教学重点: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识别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为了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新课:
1、活动和指导:
看课本P37图2.26“世界地形图”,分析这种表 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示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并完成P38活动。
学生读图分析,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补充点拨:
(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区别:等高线地形图用数字和等高线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用颜色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能更直观地看出地表的起伏。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夜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2、自学指导:
陆地地形可以分成哪几种形态?这五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图2.25,讨论,回答。 教师评价,补充:
平原:广阔坦荡,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四周围较陡,内部宽广,起伏较为和缓,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山地: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
丘陵:地势有起伏、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活动和指导:
在P37图2.26“世界地形图”上,找出:
(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平原?它位于哪个洲?
(2)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洲?
(3)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哪个盆地?它位于哪个洲?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哪个山脉?它位于哪个洲?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个沙漠?它位于哪个洲?
(6)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国家?
(7)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山峰?它位于哪个山脉?
教师组织进行竞赛游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抢答游戏,看哪个小组答得最好。
三、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四、课堂小结。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 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7324米
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9.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10.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二、读图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 ,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 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答案:
1、B 2、B 3、D 4、B 5、D 6、B 7、B 8、B 9、B 10、B
11.(1)C到A容易,因为C到A高线比较稀疏表示坡度和缓。 (2)东北 东南
(3)45 山脊 (4)75米《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习题
一、填空题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 _________距离,称为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
2.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___________。
3.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
二、选择题
1.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地是( )
A.坡陡地区 B.山谷 C.陡崖 D.缓坡地区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 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约低于海平面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约是( )
A.8444米 B.9244米 C.8044米 D.8844米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点的相对高度总是低于绝对高度 B.以海平面为起点的高度即海拔
C.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D.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不一定相等
4.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峻的地形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有一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我们可以判定它为( )
A.山谷 B.山脊 C.盆地 D.山顶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内低外高的闭合曲线表示的是( )
A.山顶 B.盆地 C.平原 D.山谷
7.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
C.海拔高,相对高度低 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三、综合题
8.读图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9.读图1.3-28,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1)沿 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 分钟。(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
答案:
一、填空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题
1.垂直 海拔 米 2.海拔 海拔 等高线 3.坡度较陡 坡度较缓
二、选择题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
1. D 2.B 3.B 4.B 5.B 6.B 7.D
三、综合题
8.山顶 鞍部 山谷 山脊 缓坡 陡坡
9.(1)DB,DB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和缓 (2)15(共19张PPT)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预习:图2.20,P33文字
1、什么是海拔?并指出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出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3、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之间的异同?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①垂直距离;②在地图上,都是用海拔表示地面某地点的高度。
海拔高度示意图
甲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
乙的海拔高度是500米
甲比乙高1000米,即甲乙
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甲山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0
1000
500
课堂小练习,你会吗?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成闭合曲线,等高线上一般都标出海拔数值,单位是米。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
思考:什么是等高线?
比一比:看谁能快速的总结出等高线的特点?
那什么叫做等深线?等温线?
等高线特点
同线等高;
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地形图
将海拔不同的等高线转化到同一平面上,形成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想一想:
山
等高线稀疏
缓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坡度的识别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图中。
活动题P35
100
200
300
400
100
200
300
300
200
100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P35)
中间高,四周低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
100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100
500
800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
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100
300
200
山谷
山脊
300
100
200
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顶
山脊
缓坡
陡坡
鞍部
山谷
拳头上地理知识
等高线,海拔出,
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
两山之间是鞍部;
高凸谷,低凸脊,
悬崖就在相交处。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分层设色地形图
五种基本地形
五种基本地形海拔高度判读
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低 高原面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高,山顶呈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等高线稀疏,数值较低 周围等高线密集,内部稀疏,呈闭合曲线
高度 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 较高,一般海拔500米以上 较高,一般海拔500米以上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外高内低
地面起伏程度 起伏很小 起伏不大 起伏很大 起伏不大 起伏不大
(1)平原一般用 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 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 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湖泊一般用 表示。
绿色
黄褐色
蓝色
白色
P37活动题:
1、对照图2.25和图2.26,找出图上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类型或其他地理事物。
本节知识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
定义:含义
换算方法
常见的地形类型
地形五种形态
五种地形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含义
如何绘制等高线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