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2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18 13: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七章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
新课引入
思考:
1、是什么力支配着行星绕着太阳做如此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呢?
2、历史上科学家是怎么样认识这个问题的?
历史上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
伽利略
行星的运动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与距离成反比。
行星的运动是太阳吸引的缘故,并且力的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开普勒
笛卡尔
胡克
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思考“物体怎样才会不沿直线运动”,他的回答是:以任何方式改变速度,都需要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应该就是太阳对它的引力。
建立理想化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质点模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太阳
行星
a
F
太阳

行星


v
设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
天文观测难以直接得到行星的速度 v,但可以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 T
F
行星
太阳
M
m

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r
利用 牛二
利用 开三
类比法
F 和F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么可以得出F大小跟太阳质量M、行星质量m的关系式有什么关系?
G为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无关。
方向:沿着太阳与行星间的连线。
利用 牛三
在推导万有引力过程中,利用 牛二、牛三和开三。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符合
牛顿的猜想:
天上的力:
地上的力:
重力mg
它们应该是同一种力
天体
平权
天体
【理论分析】
月球
已知r=60R,由:
苹果
月—地检验
结论:地面物体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循相同的规律。
月—地检验
天文观测:已知自由落体加速度a苹=g地 = 9.8 m/s2,月地中心间距r 月=3.84×108m ≈ 60R,月球公转周期T月 = 27.3天 ≈ 2.36×106 s,可求得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2.表达式: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
3.方向:沿着太阳与行星间的连线
(1)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适用于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的计算。
(2)对于实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物体可视为质点)时也适用。
(3)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引力大小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求解,公式中的r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使用条件
r1
r
r2
思考:既然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为什么两个人即使靠的很近,却感觉不到引力?
依据公式:
可知:当r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
1、当 r 趋于零时,两个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公式不再成立
2、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r不易确定
万有引力定律
1.普遍性:宇宙中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
2.相互性:任何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都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作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4.独立性:万有引力的大小只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与其他的因素均无关。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四个特性
牛顿的遗憾: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因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 无法算出两个天体间的引力大小。
引力常量G的测定
卡文迪许
引力常量G的测定
1、引力常量单位与大小
②单位:
①大小:
2、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
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开创了测量弱力的新时代” (英国物理学家玻印廷语);
引力常量G的测定
卡文迪什实验室
典例:密度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质量为m,现从球体A中挖去直径为R的球体B,将球体B放置在距离球体A的球心O为处2R,如图所示,白色部分为挖去后的空心。已知半径为R的球体的体积为4πR3/3,引力常量为G,则球体A剩余部分对球体B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D.
D
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