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点填空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知识点填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8 12:46:51

文档简介

第1课 走近细胞
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
2.基本内容
(1) 。
(2) 。
(3) 。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 , 。
(2)植物没有 层次
(3)单细胞生物对应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病毒是否属于生命系统? (“是”或者“否”)为什么 。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显微镜的几个规律: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2.显微镜的移动规律: 。
2.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1)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 。
(2)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 。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细胞壁 主要成分: 。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
细胞器
生物 原核生物:1.细菌2.支原体(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无细胞壁)3.衣原体4.放线菌5.蓝细菌 大型真菌(香菇,灵芝等),酵母菌,霉菌
第2课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
微量元素: 。
基本元素是 。 最基本元素 。
占细胞鲜重(活细胞)最多的元素: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 。
存在形式:细胞中的元素大多是以 存在。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
细胞中的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化合物 蛋白质 脂质 糖类 核酸 ATP
元素组成
细胞鲜重(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
化合物 鉴定试剂(由什么溶液配制而成) 加入顺序 特殊条件 颜色反应
还原糖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DNA
RNA
染色体
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水

存在形式
生理作用
与细胞新陈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
① 同种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幼嫩细胞>老细胞。
② 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二、无机盐:
①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细胞中绝大多数无机盐以 形式存在
② 功能:(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调节酸碱平衡
(4)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第三节:细胞中的有机物
一、 糖类
1.糖类分类和功能
分类 彻底水解产物 主要分布场所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二糖
多糖
二、脂质
1.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 。
(
脂质
) : , 。
: 。
: 。
: 。
三、蛋白质
1.蛋白质的功能(写五点并举例):① 。举例: 。② 。
举例: 。③ 。举例: 。④ 。举例: 。
⑤ 。举例: 。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种。
2.分类: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称为 。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称为 。
3.结构通式: 。其种类以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取决于 。
4.氨基酸经过 过程形成多肽,
写出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过程: 。过程中的产物水,H来自于 ,O来自于 。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写出四点)
1、 。2、 。3、 。4、 。
6.蛋白质的计算
1、肽键数(肽链)= 。
肽键数(环肽)= 。
2、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
四、核酸
1.核酸分为 (简称 )和 (简称 )
2.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RNA主要分布在: 。
3.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1)核苷酸由 三部分构成。
(2)写出碱基中文名称:A ;T ;C ;G ;U ;
4.DNA和RNA的比较
DNA RNA
基本单位
组成
初步水解产物
彻底水解产物
5.遗传物质
(1)凡是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
(2)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核酸有 (即 生物和 生物),五碳糖有 ,含氮碱基是 .
(3)病毒体内核酸有 . 五碳糖有 ,含氮碱基是 .
(4)核酸的两大功能
① .
② .
6.生物大分子
(1)单体和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分别是: 。
(2)生物大分子和其对应的单体:① (其单体为 ) ② (其单体为 )③ (其单体为 )
五、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
1.鲜重状态下细胞(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2.干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第3课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三大功能:① ② ③ 。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
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主要成分: ,
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 种类和数量。
三、细胞膜结构
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 模型。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第二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结构,可以看到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结构
二、细胞质
细胞质包括包括 和 。
2、分离细胞器方法: 。
三、细胞器
线粒体:
结构: 层膜, 膜光滑; 膜向内折叠成 ,有利于 附着。推论: 膜增大了线粒体膜面积,
功能: ,所以又称为 。
叶绿体:
形状: 。
结构: 层膜, 膜光滑;基粒由 叠成, 有利于 附着。推论: 增大了叶绿体膜面积。
功能: ,所以又称为 。
分布: 。
特例:叶表皮细胞,根尖细胞有无叶绿体? ;蓝细菌 叶绿体, 光合作用,因为其有 。
核糖体结构: 层膜,由 和 组成。
内质网
结构: 层膜。
功能: 。分类: 内质网和 内质网,前者负责 ,后者负责 。
特点:内连接 膜,外连接 膜。
高尔基体
结构: 层膜。
功能: 。
植物细胞中与 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 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结构: 层膜。内有 ,其来源 。②功能: 。 ③分布: 。
液泡
结构: 层膜。内有 。其色素与植物 颜色有关。
分布: 。植物哪个位置没有大液泡? 。
中心体
结构: 层膜。由 构成。
功能: 。
分布: 。
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分泌蛋白(常见的分泌蛋白: )
分泌蛋白过程涉及的相应描述
参与的细胞结构: 。
参与的细胞器: 。
参与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
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
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③生物膜系统包括:由 , , ,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层膜, 层磷脂分子,外膜附着许多 ,常与 相连
2.核孔:是 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 。
下列物质哪些穿核孔? ;哪些穿核膜进出细胞核呢? ①蛋白质 ②RNA ③DNA
但无论核膜核孔都具有 。
3.核仁作用:与 形成有关
4.染色质:
a.定义:细胞核中能被 染料(如 )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与染色体:是 物质在细胞 时期的 种存在状态
细胞核控制代谢的原因
1.原因:细胞核中有 贮存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就是 。
2.细胞核功能的全面阐述: 。
第4课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的扩散。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 . ② .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 。原生质层: 。
质壁分离是指:
质壁分离的原因:内因: ,外因: 。
第二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分类 方向 是否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 能量 举例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胞吐
第5课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变量
自变量:实验过程中, 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因 变量叫做因变量
无关变量:实验中除 外的一些对 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做无关变量。
二、酶的本质
酶的概念: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少数是 。
酶的作用机理 。
三、酶的特性
酶具有 性: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
酶具有 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
因素: ,能使酶分子的 遭到破坏而 。
低温:酶的活性 ,但酶的空间结构 ,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 。( 保存酶)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原因是 。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一般不选择斐林试剂对结果进行检测,原因是 。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ATP的结构和功能
ATP的名称: .
ATP的结构简式: ,其中:A代表 ,腺苷是 和 的组合,
T代表 ,P代表 ,~代表 .ATP, RNA共有的结构有: .
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3.反应式: .
4.写出这个反应不是可逆反应的原因: .
5. 反应和ATP水解联系, 反应和ATP合成联系。
关于能源物质的描述
6.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 。
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 。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 。
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酵母菌代谢类型 。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
产物检测
产物 检测试剂 现象 判断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二氧化碳
酒精
二、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
1. 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 。
2. 具体过程分析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反应式
能量
能量转化
三、真核生物的无氧呼吸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产生乳酸) 第二阶段(产生酒精)
场所
反应式
能量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步骤
①提取:提取原理 。试剂是 ,(提取注意事项: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 ,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
②分离:分离原理 。的试剂是 , (分离注意事项:画滤液细线的方法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 。)
实验结果
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主要吸收 和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
(2)与光合作用有关酶分布在 ,色素分布于
(3)光合作用的场所: .
(4)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反应部位
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总反应式
第6 课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 的细胞,从 开始,到 为止。
(2)两个阶段: :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
:细胞分裂阶段。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前期】特点:①出现 、出现 ② 消失
【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 都排列在 上②染色体的 所以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和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后期】特点:① 一分为二,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 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末期】特点:①染色体变成 , 消失。② 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 ,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 .
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不同点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末期产生新细胞的方式
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分子、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四、有丝分裂过程,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
(
画出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的曲线
) (
画出与D
NA
有关的两组曲线
)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 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 的变化,但存在DNA的复制。例: (2个)
七、探究实践: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 。
染色体容易被 性染料(如: 、 )着色。
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 注意:此实验过程中无法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时期连续变化的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时已死亡。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 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上发生 的过程。
1.分化意义:
2.分化结果:增加细胞的
3.分化实质: .
二、细胞的全能性:
1.全能性的概念及原因: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 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 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 )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两慢,两低)
(1) .(2) .
(3) .(4) .
(5) .(6) .
二、细胞的死亡
1、细胞凋亡:由 所决定的细胞 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又叫 。举例: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 ,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 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
1/3第一课
(一)
施莱登和施旺,动物和植物,统一性
(1)细胞,生物圈(2)系统(3)细胞和个体
否,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二)
物象倒立,在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长度或宽度
(三)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型的细胞核
核糖体
DNA,DNA,RNA,DNA
自养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乳酸菌,酵母菌,大豆
纤维素和果胶,全透性
第二课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H,O,N,P,S ;微量元素:Zn,Fe,B,Cu,Mo,Mn
基本元:C,H,O,N,最基本元素:C
O元素,C元素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化合物 固醇 脂肪 磷脂 血红蛋白 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酸 ATP 叶绿素
元素组成 C,H,O C,H,O C,H,O,N,P C,H,O,N,Fe C,H,O,N,P C,H,O C,H,O,N,P C,H,O,N,P C,H,O,N,Mg
水,蛋白质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
化合物 鉴定试剂 加入顺序 特殊条件 颜色反应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甲液:0.1g/mlNaOH 乙液:0.05g/mlCuSO4 等量混合后加入 1.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2.水浴加热50-65℃,2min 由蓝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NaOH B液:0.01g/mlCuSO4 先A后B 紫色
脂肪 苏丹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橘黄色
淀粉 碘液 蓝色
染色体 龙胆紫,醋酸洋红 碱性染色剂 紫色/红色
(四)细胞中的无机物

存在形式 结合水(4.5%) 自由水
生理作用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2、参与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 3、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4、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与细胞新陈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
(1)不同(2)幼嫩细胞>老细胞。
②可以
2.无机盐:
①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细胞中绝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② 功能:(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调节酸碱平衡(4)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五)糖类
(1)单糖,二糖,多糖;(2)还原糖,非还原糖
(1)核糖,脱氧核糖;(2)核糖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
(3)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1)多糖,(2)淀粉,(3)糖原
葡萄糖
(1)肝脏细胞,肌肉细胞,(2)葡萄糖
(1)蔗糖,麦芽糖,乳糖(2)蔗糖的水解产物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物两分子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半乳糖
麦芽糖,葡萄糖,果糖

(六)脂质
脂肪 :① 储能 ② 保温 ③ 缓冲减压
胆固醇:①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磷脂(C、H、O、N、P):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七)蛋白质
(1)运输:血红蛋白或载体蛋白,(2)信息传递:胰岛素,(3)防御(免疫):抗体,(4)催化:酶,(5)结构蛋白
①氨基酸,21,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
(1)下图(2)R基不同
(1)脱水缩合,(2)上图(3)氨基和羧基(4)羧基
5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的数目不同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4、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
①肽键数(肽链)=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肽键数(环肽)=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②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8×脱去水分子数
(八)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C,H,O,N,P
细胞核,细胞质
核糖核苷酸 ,8,五碳糖,磷酸,含氮碱基
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 G鸟嘌呤,U尿嘧啶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组成 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T,C,G) 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U,C,G)
初步水解产物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彻底水解产物 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T,C,G) 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U,C,G)
①DNA
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2种,2种,5种
③1种,1种,4种
④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碳链,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核苷酸,多糖——葡萄糖
第三课
(一)细胞膜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通过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的通道来完成(胞间连丝)
(1)蛋白质,脂质,糖类(2)蛋白质,脂质(磷脂)(3)蛋白质
(1)流动镶嵌模型(2)磷脂双分子层(3)有镶,有嵌,有贯穿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根据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磷脂属于脂质,所以脂溶性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二)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三)细胞器
线粒体:2层膜,内膜——嵴,酶,内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2层膜,类囊体,酶,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无,无,能 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1)内质网,单层膜,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2)粗面内质网——分泌蛋白,滑面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3)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1)高尔基体 ,单层膜,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
(2)细胞壁,溶酶体
(1)溶酶体,单层膜,多种水解酶,核糖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消化车间”
(2)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种
(1)液泡:单层膜,内有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以及蛋白质等,其色素与花和果实的颜色有关
(2)成熟的植物细胞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
中心体:无膜,由两个垂直排列的中心粒构成,功能: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1)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2)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胰岛素,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抗体
参与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参与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参与的具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减小,基本不变,增大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生物膜
(五)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层膜,4层磷脂分子,核糖体,内质网
大分子物质,多,①② ,无,选择性
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有(原核细胞)
碱性(甲紫或醋酸洋红);一种,不同,两种
DN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藏着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四课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半透膜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小于,涨破;大于,皱缩;等于,动态平衡
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二、被动运输:
方式 分类 方向 是否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 能量 举例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顺浓度梯度 否 否 ①水分子的渗透作用②气体分子CO2、O2③脂溶性小分子:乙醇、甘油、苯、脂肪酸
协助扩散 顺浓度梯度 是(转运蛋白) 否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是(载体蛋白) 是 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胞吞胞吐 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但不是载体蛋白) 是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举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第五课
(一)
(1)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2)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4)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1)活细胞,催化,蛋白质,RNA(2)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酶具有高效性(2)专一性(3)温和
(1)很低,稳定,恢复,低温,过酸、过碱、高温,空间结构(2)ph过低会淀粉自身的水解(3)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
(二)
(1)腺苷三磷酸(2)A–P~P~P (3)A:腺苷=腺嘌呤+核糖,T:三个,P:磷酸基团(3个);~:特殊化学键(高能磷酸键)(2个);AMP
(1)见下图,动态平衡(2)反应所需的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反应场所不同
(3)吸能反应,放能反应(4)少,远离,转移势能
(1)糖类,淀粉,糖原(2)脂肪,ATP,太阳能
(三)
异养兼性厌氧,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2)见下图(3)见下图
(4)产物检测
产物 检测试剂 现象 判断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蓝→绿→黄 根据颜色变化的快慢
酒精 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 橙色→灰绿色
有氧呼吸过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反应式 C6H12O6→2C3H4O3 +4[H]+少量能量
能量 少量能量 少量能量 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过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产生乳酸) 举例 第二阶段(产生酒精) 举例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 动物细胞 细胞质基质 大多数植物细胞,酵母菌
反应式 C6H12O6→2C3H4O3 +4[H]+少量能量 2C3H4O3 +4[H]→2C3H6O3 2C3H4O3 +4[H]→2CO2+ 2C2H5OH
能量 少量的能量 无能量释放 无能量释放
低温,低氧,保持一定的湿度
(四)
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2)如无水乙醇等(3)是研磨更充分,(4)防止色素被破坏
分离原理: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有差别,(2)层析液,(3)待滤液干后,重复1-2次(4)否则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被层析液溶解,而不能在滤纸上扩散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2)红光和蓝紫光(3)蓝紫光
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脂溶性,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