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八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4——18世纪末
马丁·路德
牛顿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米开朗琪罗《大卫》
课程标准: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学习目标: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内容(重点)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难点)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文艺复兴得以从意大利地区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1. 历史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冲破教会束缚(主要原因)
文化基础: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汲取东方文化养料
人才基础:聚集了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一、文艺复兴
2、内核:
人文主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1)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的;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人是上帝的奴仆和羔羊,只能服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
(2)提倡神性;倡导苦修苦行,绝对禁欲;以出身、门第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
(3)倡导追求来世的幸福。
(4)主张愚民政策,摧残科学文化。
神本主义
1、时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措施的原因?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原因:
(1)天主教会垄断文化,势力强大;
(2)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二)主要成绩:
时间 国别领域 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或地位
14世纪 兴起 “文学三杰”
意大利
15世纪 “美术三杰”
全盛 意大利
16世纪 扩展 戏剧 英国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其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
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恨
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
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3.主要代表及成就
实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②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③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积极影响:
②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
①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局限性: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4. 影响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材料1: 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材料2: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3:教皇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1)文化: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2)政治: 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激化社会矛盾。
(3)导火索(直接原因):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
兜售赎罪券
“钱币落入箱底响叮当,灵魂脱离炼狱升天堂”。
材料4 自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使各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个强大的政府作为自己对外贸易竞争时的坚强后盾,因此,他们激烈地反对封建割据,尽力支持统一的王权政府。教会在欧洲拥有大量土地,是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矛头就必然指向教会,王权的加强势必削弱教权。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宗教改革的背景。(思想、经济、宗教、导火索)
出售赎罪券带来的变革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偿还欠下的巨款,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时人所绘的售卖赎罪券的场景
(二)改革的标志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 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上帝
教皇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间接对话得救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实质:否定教会的权威
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我的信仰我做主
我的信仰你做主
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3.主张:
基督教
1054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16世纪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新教: 路德派,加尔文派(瑞士)和英国的国教。
4、宗教改革的扩展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2、影响
(1)思想文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政治: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3)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近代科学的兴起 (从神性到理性)
(一)兴起背景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
(2)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二)主要成绩
领域 国别 人物 著作 成就 影响
天文学 波兰
意大利 /
物理学 英国
其他
哥白尼
日心说
万有引力定律
伽利略
牛顿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科学之父”
《天体运行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证明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布鲁诺(意大利)坚定维护“日心说“,结果被罗马教廷宣称为”异教 徒“,烧死于罗马。
伽利略(意大利)利用天文观测证实”日心说“,结果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近代科学之父”
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原因: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了天主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牛顿的宇宙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近代科学的兴起 (从神性到理性)
(三)意义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3)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同时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材料三 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材料二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根本原因)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经济、文化、科学)
启蒙运动 (从王权到人权)
(一)概况
1、兴起: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高潮: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3、扩展: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他们都批判君主专制。
(二)精神内核:理性主义
阶段 国家 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17世纪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建立契约国家,主张君主专制 突破了天主教的君权神授
洛克 驳斥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 为英国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
18世纪鼎盛 法国 伏尔泰 批判专制、教会,提倡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直接民主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19世纪扩展 英国 亚当 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的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
德国 康德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材料一 :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 ----(古罗马)西塞罗
材料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整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材料四: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契约精神
启蒙运动 (从王权到人权)
影响
(1)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本主义制度规划理性蓝图)
(3)世界影响(精神财富):
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比如中国。
(2)欧美革命(社会转型):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异 时间
核心思想
斗争矛头
内容
影响
同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专制王权和教会特权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思维导图:
1.在中世纪,一切官方用语,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用拉丁文,平民大多看不懂。但丁创作《神曲》时原打算用拉丁文,但最终改用了佛罗伦萨方言。但丁此举旨在( )
A.宣扬新兴思想 B.否定宗教地位
C.解放下层民众 D.维护民族独立
2.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将基督(耶稣)、圣母等神圣人物描绘成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且容易亲近的崇高的人;16世纪,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宣传人的灵魂想要获救只需靠自己的信仰。由此可知,他们( )
A.否定了教会人员的权威
B.欲使民众皆皈依基督
C.破除了人们的宗教迷信
D.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当堂检测
A
D
课后作业
必做:课时作业八1-9题
选做:课时作业二10-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