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_______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______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_______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_______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_______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_______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_______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_______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蹁 shù shù 销 zǎi B.蹁 sù sù 消 zài
C.翩 sù sù 销 zài D.翩 shù shù 消 zǎi
2.第②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注 确定 暗示 传语 B.关注 安排 暗示 传语
C.注意 确定 传语 暗示 D.注意 安排 传语 暗示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B.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二、综合性学习
4.八(3)班成立“倡导低碳生活”志愿者行动小组,现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志愿者小组首先在校园橱窗里展示了下面的资料。请参照如图,根据“碳中和”的定义,给“碳达峰”下个定义。
【资料】
习近平在2021年4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达峰:
(2)志愿者小组接着走进校园外的超市,看到一位在超市购物的70多岁的爷爷,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你该怎样劝说?
(3)志愿者行动结束后,大家都意识到“低碳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你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如何践行低碳行动呢?(写出两点即可)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_________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________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6.依次根据拼音写汉字与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谝 sù sù 销 zǎi B.翩 shù shù 消 zài
C.翩 sù sù 销 zài D.蹁 sù sù 消 zǎi
7.“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8.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顺序及主要的说明方法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逻辑顺序 打比方 B.空间顺序 分类别
C.时间顺序 举例子 D.时间顺序 打比方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下列影响物候现象来临因素中首要因素是( )
A.纬度 B.经度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10.选文的第②段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1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下列属于其影响因素的是( )
A.纬度 B.经度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1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节选自《召公谏厉王止谤》)
【乙】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故《表记》云:“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注]也。”《论语》曰:“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尸利:比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矣(堪:忍受)
B.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弭:消除)
C.行善而备败(备:准备)
D.事君,远而谏,则谄也(事:侍奉)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知之为知之
B.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其人舍然大喜
C.以正人君之失尔/水陆草木之花
D.近而不谏,则尸利也/面山而居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
16.“谏”在古代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君臣对待“谏”分别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请根据两则文言文材料,简要回答。
六、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17.班级将开展傅雷家书专题阅读交流会,要求大家先阅读这本书,再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小梅同学看到书中收录了那么多书信,不知该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的任务,请你就阅读策略给她提出建议。
18.小组同学一起阅读了以下三份书信,小梅主张以父爱如山为主题进行交流,小芳主张以修身励志为主题进行交流,你支持谁?请结合三封信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A:孩子:
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谈几桩重要的事。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爸爸
八月十六日晚
B:亲爱的孩子: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
爸爸
一月二十六日
C:亲爱的孩子:
……斯卡拉蒂的时代,文艺复兴在绘画与文学园地中的花朵已经开放完毕,开始转到音乐;人的思想感情正要求在另一种艺术中发泄,要求更直接刺激感官,比较更飘渺更自由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来满足它们的需要。所以当时的音乐作品特别有朝气,特别清新,正如文艺复兴前期绘画中的波提切利,而且音乐规律还不像十八世纪末叶严格,有才能的作家容易发挥性灵。……写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常去大英博物馆,那儿的艺术宝藏可说一辈子也享受不尽。……
爸爸
八月九日
19.小组讨论时,小文认为傅雷过于推崇西方文化了,小语却不这么看,请你结合三封信的内容并联系整本书,帮小语补出理由。
小语:小文的看法太片面了,我认为傅雷追求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你看:
七、作文
20.在距今大约两亿七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它们是恐龙……
请你自选角度,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关于克隆恐龙的片段。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1)是指通过国家法令、全民行动等方式,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封顶”。
(2)爷爷:您好!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是减少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您能理解超市的做法。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您说对吗?
(3)节约水电;绿色出行。
5.(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6.C 7.D 8.C
9.A 10.D 11.C 12.“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C 14.C 15.(1)百姓没有人敢说话了,在道路上相见,(只能)用眼神示意。
(2)(如果)没有取得信任就去劝谏,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在毁谤他。 16.①君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②臣子:尽职尽责、勇于进谏。
17.答案要点:跳读,选择性阅读(可根据自己兴趣或确立主题阅读)。(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8.两者均可,结合书信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示例:我支持小梅父爱如山的观点,第一封信希望儿子注重礼仪,关注生活的细节,养成好的习惯,提升修养,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中国人。第二封信,写到爱国,无论走多远,伟大的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树高千尺不忘根,报效国家,立志报国是永远的初心。第三封信在艺术上指导孩子。一定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学海无涯,艺术无止境。这三封信, 都体现出父亲对孩子的引领和关爱。 19.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和魂,我们在学好中国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借鉴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傅雷也多次在信中和儿子探讨交流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提醒儿子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傅雷在书信中告诫儿子,要多学习,在学习中借鉴西方的文化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最终才能锦上添花。
20.示例:
第一只克隆恐龙问世
21世纪末的那年3月,我和中国科考团一起去云南原始森林考察,设法寻找恐龙的基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我们进入森林的第46天,意外地找到了一块镶嵌着一只蚊子的琥珀,我们在蚊子的体内发现了恐龙的基因——这是蚊子在吸食恐龙鲜血后留下的基因。
我兴奋得近乎发狂,马上和我的助手们提取了恐龙基因。我们把基因放入无尘试管里,从中提取了25%的精体。时,我们又把鳄鱼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然后把它和恐龙的精体进行结合几十天后,胚胎形成,我们把它植入鳄鱼的身体。果然,几个月后,鳄鱼破天荒地生下了一只恐龙蛋。在实验室内,我们用恐龙蛋孵出了一只小巧玲珑的霸王龙。看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在红地毯上爬来爬去,我和助手们都喜不自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