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学习目标:
1.能熟练的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结果、性质、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2.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本节课知识体系并填写知识提纲。
【课堂小结】(从整体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文革后的中国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新闻是有分量的 ——《青年报》
【自主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时间: 地点:
路线/内容 纠正错误 树立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3.《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有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5.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6.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帝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 新中国诞生;中共八大召开
7.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③ B.②③ C. ①② D.②④
8.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对于这两次会议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两次会议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B.两次会议都形成了党的领导核心
C.两次会议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D.两次会议都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
﹤二﹥材料解析题:
“中共产党人对未来始终充满信心,在生死关头力挽狂澜,自己纠正发生过的严重失误,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不断开创新局面 ”阅读材抖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毛这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洚东、王稼样组成的三人小组员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搞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读右图
材料三 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名称。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領导?当时中共中央正领导红军进行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该会议实行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