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标分析: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六课《北宋的政治》、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的学习,已经对宋朝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在教学中,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刻板的印象,即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弱势的局面。但实际上,宋代在经济方面却是高度繁荣的,本课的主要重点就是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给学生“纠偏”,即让学生认识到:宋朝虽然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但是鉴于其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宋朝的社会经济在各方面均有所发展。关于对“经济重心南移”这个关键问题的理解,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认知,如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在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安史之乱对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受于战乱影响,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也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往南移。这些都为理解“经济重心南移”这个问题提供了“前认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认知和梳理。
核心素养 1.知道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部门经济发展的表现。(重点:史料实证)2.通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重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宋代经济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请回顾本单元时代特征。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经济方面的变化。接下来请观看视频,感受宋朝的魅力。[播放视频]《千年调》[教师讲解]历史学家汤因比、作家余秋雨都曾表示,宋朝是他们最想去的朝代,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会通过几幅宋代画作,体味宋朝一调变千年的魄力。请看宋代经济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教师过渡]同学们,请问经济领域包括哪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学习任务一·填空】 结合教材41-42页,指出在宋代种植农作物的品种。
粮食作物:南方的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 传入的 ,北宋时推广到 。经济作物: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②到南宋后期, 已向北推进到 和 一带。【学习任务二·填空】 根据教材42页,找到宋朝时有助于高效种植的生产工具。秧马: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 。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教师过渡] 观察《耕获图》[提出问题]观察图片,思考能否在收获同时进行新一轮的插秧?[教师过渡]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一年两熟。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水稻产量提高,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那么,水稻主要种植区域是哪里呢?“苏湖熟天下足”。[提出问题] 根据材料,找出苏州、湖州所在地点,均位于南方。分析粮食种植区的变化[呈现材料]材料一:(北宋)太平兴国六年,政府规定每年运到开封(北宋都城)的粮食为550万石(dàn),其中由南方各路运到的米为300万石,豆为100万石,占总数的72.7%。黄河流域各路输往开封的粮食定额大大少于南方。——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教师明确] 南方成为国家粮仓,可知南方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学习任务三·识图】 结合学习任务一,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大致的种植地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呈现图片]南宋梁楷《蚕织图》[教师过渡]《蚕织图》展现了南宋丝织业的制作流程。我们跟随画卷,还能看到栽桑、养蚕、缫丝等工序。同学们知道养蚕需要什么吗?(桑叶)在画面右上角,我们还能看到有人在摘桑叶。要想制作美丽的丝绸,少不了大量的桑叶。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兴盛。[呈现图片]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示意图婺[wù]州(今浙江金华)已发展成一个新的丝织业中心,那里“万室鸣机杼,千艘隘舳舻”,号称“衣被天下”。——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提出问题]宋代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说明了什么?[教师明确] 主要分布在四川、浙江一带,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教师过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除此之外,宋朝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2.制瓷业[教师讲解]北宋五大官窑及介绍[呈现图片]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示意图[师生活动]结合图示,讲解北宋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南宋制瓷中心——江南地区3.造船业[教师过渡]美丽的丝绸、精致的瓷器,需要什么工具运到宋代各地呢?(船)我们一起来看看造船业的发展[呈现材料]神宗时,荆湖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船叫“万石船”,可以载钱20万贯,载米1.2万石,载重量约为660吨。——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师过渡]庞大的船只,载满一船货物,万一撞到石头,会不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不会,因为有水密隔舱技术)。西方人直到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才使用这一技术,而在几百年前的宋代船只,早已用上这一技术,可见宋代造船业技术领先。大船向着各地出发,会不会迷路?(不会,指南针)[呈现图片]宋代经济发展示意图【学习任务·识图】根据教材,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宋朝手工业兴盛地区。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呈现图片]南宋李嵩《市担婴戏图》[教师过渡]卖货郎就像现在的流动摊贩。可见宋代商业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请同学们为货郎制定摆摊计划,了解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学习任务一·理解】根据教材,回答以下问题,制定货郎摆摊计划。1. 如果你在宋朝,你会选择哪些城市经商? 2.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经商? 3. 你能在哪里设置摊位(城市、农村)? 4.你可以用怎样的货币来进行交易?[教师明确]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用教材内容回答:人口众多)商业发展第一个表现——商业城市兴起:开封、杭州[呈现材料] 1.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觉。——《东京梦华录》2.每日交五更……诸趋朝 (早) 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 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 直至天明。——《东京梦华录》[教师明确]商业发展第二个表现——商业经营打破时空限制[呈现图片]《清明上河如图》中的市镇店铺、进城赶集[教师讲述]两宋时期,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教师明确] 商业发展第三个表现——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教师过渡]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呈现材料]川界用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 至三五贯文, 即难以携持。——李攸《宋朝事实》[提出问题]金属货币有什么弊端?(预设:不易携带)[教师过渡]正是因为金属货币不易携带,纸币便应运而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教师明确] 商业发展第四个表现——纸质货币出现:交子[提出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1.结合教材《宋代海外贸易图》,说说向海外运送货物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这些产品都可以运送到哪些国家? 2.宋代为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机构?[教师过渡]宋朝时期,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 ,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呈现材料]宋代海外贸易图1160年时, 市舶司年收入达二百万贯, 为北宋时的三倍。到1172年, 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缗, 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人的二十分之一。 ——张晋藩, 郭成伟《中国法制通史》[教师明确] 商业发展第四个表现——海外贸易活跃,[教师明确] 为什么商业贸易不走陆路?宋代疆域不包括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学习任务二·识图】结合教材知识,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宋朝商业繁荣地区。四、经济重心南移【学习任务一·概括】观察学习任务中绘制的地图,说说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教师明确]两汉时期——重心在北;唐中期——开始南移;展示赋税对比,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南移完成[呈现材料]1.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图2.五代之后, 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 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 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3.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生长。4.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学习任务二·分析】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明确] 1.经济因素: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推进[提出问题]请结合单元主题和所学知识,思考宋朝经济繁荣的政治原因。[教师明确]对外:政权并立,面对少数民族的侵扰,宋朝尽力维持边境的稳定,转而注重政权的巩固。宋每年需要支付不少岁币,因此对经济发展有一定需求。 对内:高度集权导致的“三冗两积”问题催生了商业发展产生需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农业部分的学习任务一应该学生齐读完成,节省时间。重点应放在经济重心南移,前面应压缩时间,将时间留给经济重心南移。本课知识点略松散,最后应该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提醒学生做笔记时,指令应更清晰。结尾可以前后呼应,从汤因比等人对宋朝的向往延伸到宋朝的全球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