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唐太宗治国思想与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深入探究唐朝兴盛的多层次原因。
二、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贞观之治”为唐朝兴盛奠定基础,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先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各自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再归纳整理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太宗在位时期,特别注意总结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开展君臣论政,明确了以文治国的总方针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为之后的大唐盛世打下良好基础。
武则天在位时期,一方面抑制士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举制,笼络庶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的同时重视农业生产。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唐玄宗在位时期,针对时弊,改革整顿吏治,调整机构,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财政管理,改革漕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文教。在这些有利措施的作用下,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唐朝自此达到鼎盛时期。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聪明活泼,对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易分散,更能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如文物及考古图片,历史纪录片小视频等等。
七年级学生对唐朝历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观看影视或浏览文学作品获取知识的阶段,更有部分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历史,仅关注历史现象的故事性,导致对历史真实存在了解偏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精选史料,给学生以正确认知。这一阶段的学生思辨能力差,分析比较能力弱,历史逻辑尚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有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经验,如《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课,让学生对治世、盛世产生的原因有一定了解,这为本课探讨“唐朝为何兴盛”这个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识读“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了解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这一史实,深化对唐朝前期疆域的认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唐朝前期自唐高祖至唐玄宗的帝王更迭顺序,认识唐朝由“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的发展脉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归纳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并以此为基础,概括唐朝由“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理解唐朝兴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的发展并非由单一条件所主导,进而激发民族认同感、自信心与自豪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治国措施;掌握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2、难点:理解唐朝兴盛的原因;正确且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媒体
PPT、视频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唐宫夜宴》视频片段
师:今年河南台的春晚有一个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不知道大家都有看过吗?
生:看过。
生:没看过。
师:没看过的同学也不用担心,老师今天给大家节选了其中的一个片段,希望大家在观看的过程着重关注仕女的形态。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绢本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局部·绢本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师:《唐宫夜宴》中的仕女形象其实都是结合当时的图画来设计的。大家再看这三幅仕女图。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宫女娇巧玲珑,五官细小,身材修长,毫无圆润之资。盛唐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卷》中的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腴,色彩柔丽。盛唐画家张萱《捣练图》的贵族妇女身材肥硕,形态生动,乖张可爱。大家联系这三幅仕女图,谈谈其中的仕女体态有何变化呢?
生:……
师:三幅仕女图中的侍女体态变迁代表了初唐至盛唐对女子形态的审美变化。从画中,我们不难看出初唐发展至盛唐,“以胖为美”的大众审美逐渐形成。这种审美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物阜民丰的社会背景,只有物质富足,人吃得饱了,才有可能胖的起来,才有可能形成这种大众审美。
【设计意图】播放《唐宫夜宴》视频片段和展示初唐至盛唐的三幅仕女图,使学生关注这一时期仕女体态的变化。并提问仕女体态变化的原因,将学生引入到对初唐发展至盛唐之原因的关注。这样的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上课伊始便能集中注意力。
2、讲授新课
(1)唐朝的建立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唐朝,看看唐朝如何发展起来的。
唐初皇帝关系图
师:在了解唐朝初期的这段历史前,大家需要先了解这段时期的在位帝皇更迭。看这张“唐初皇帝关系表”,唐高祖李渊创立了唐朝,随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又传位给唐高宗李旦。唐高宗与武则天是一对,他们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也都先后成为皇帝。最后,唐睿宗将帝位传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唐朝自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师:在掌握了唐初的帝皇关系后,就让我们走近唐朝,先了解唐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设计意图】展示唐初皇帝关系,梳理唐朝初期的皇帝更迭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在位帝王的变迁,便于后续“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等唐朝阶段的授课。
师:《旧唐书·李密传》讲到,隋炀帝李广的罪责用南山的竹子制书都写不尽,比作东海奔流的海水都不足以表达。也正因此,隋朝二世而亡了。后来建立的是什么朝代呢?又是谁建立的呢?
生:李渊建立了唐朝。
师:没错。就是李渊。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李渊为大家所熟知的几个儿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是李世民继位吗?
生:……
【设计意图】由简单介绍隋灭的原因引入唐朝的建立,结合第一课的授课知识,我们贯通本课的知识点。
(2)玄武门事变
师: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决定唐朝历史进程的大事——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唐太宗的继位手段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十分残暴的,但于当时而言,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对此,我们不多做评价。至于他是否是一位优秀的帝王,我们则要从他治国思想与措施入手。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玄武门事变的史实,表示评价帝王优秀与否,不是看他继位手段是否残暴,而是要看他的治国手段。继而,引出唐太宗这一唐朝的关键人物,也是本课的重要历史人物。
(3)贞观之治
师:这两则材料的意思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隋炀帝拥有富强的帝国,但由于他们既骄傲又放纵,很快就败亡了,我自己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每当想到这里,就不禁感到警觉、震撼和畏惧。
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师:这说明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生: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师:唐太宗把君王比作小船,把百姓比作船下的河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条耳熟能详的名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君王和百姓唇齿相依的一体关系。那这说明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生:唐太宗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师: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则以吃穿用度为根本。这说明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生:唐太宗的民本思想,重视农业生产。
唐太宗任贤图
师:图中是唐太宗任用的各位贤能的出身,有旧日幕僚、出身贵族、出身贫寒、少数民族、敌对势力、破格提拔的。可见,唐太宗任人唯贤,不看出身,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师:老师还给大家展示了一面镜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唐太宗评价魏征是一面镜子。
师:没错。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设计意图】对唐太宗在位期间任用的各位贤能的出身加以归纳分类,并选用部分有代表的人物列表展示,使学生直观明确地得知唐太宗在任贤方面的治国思想。
隋唐三省六部制关系对比图
师:唐朝沿用并不断革新了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大家看这两幅图,比较一下隋朝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哪些区别呢?
生:隋朝的有“内史省”,唐朝的是“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唐朝隶属于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审议,皇帝通过的政令。
师:那这说明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生: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分别展示隋朝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能图,让学生联系两图找不同,加深学生理解唐朝对隋朝三省六部制的继承点与革新点。
师:唐太宗说法律不是帝王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共同的法律。第二条材料则是说,贞观四年,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导致刑罚被搁置起来。此时也制定了一部法律——《贞观律》,到武则天时期,以此为蓝本,编纂《唐律疏议》。这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这又说明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生:制定律法,减省刑罚。
师:唐朝同样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但在考试科目上有所增加。其中,秀才科,考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五道;明经科,考查(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题目较易,但较难授官;进士科,考查策问(治理政事的能力)、加试经史、杂文(后来专考诗赋),挑选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人,较易授官,社会地位高;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明书科,主要考试关于书法的知识;明算科,主要考试关于数学的知识。
师:唐太宗面对鱼贯而出的新科进士,笑着说“天下的人才都到我这里了”。这些内容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生: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师:唐初,所划州县的数量远大于隋朝时期的数量。唐太宗反思百姓少,官吏却多的这一现状,下令合并州县,裁减官吏。
师:唐太宗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有犯法者,皆施以重刑。这两条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生: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师:唐太宗以身作则,力行节俭,下令轻徭薄赋,令百姓可以按时令进行农业生产。这说明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师: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设计意图】严格依据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教学思想,教材中所罗列的每条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或措施,都由一条或几条材料引出,深化学生对此的理解。
唐太宗治国思想小结图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现在让老师来总结整理一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我们可以将这些治国思想分为仁贤、政治、经济、军事等四个方面。
【设计意图】介绍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后,及时总结,避免学生遗忘。
师:贞观初期,渺无人烟,听不到鸡犬之声,道路稀少。自唐太宗执政一段时间后,流亡在外的人都愿意回到家乡,社会和谐。米价便宜,外出办事的人都不用随身携带粮食,在路上都可以买到。通过这么明显的前后对比,我们可以怎么评价“贞观之治”呢?
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设计意图】分别给出两条材料,展现贞观初期和唐太宗执政一段时间后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对唐太宗治国措施影响广大,效果良好的印象。继而使学生学会如何评价“贞观之治”。
(4)武周政治
述圣纪碑(左)与无字碑(右)
师:左边的这幅图是“述圣纪碑”,由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立于司马道西侧。右边的这幅图是武则天为自己所立的“无字碑”,与“述圣纪碑”东西相对,隔道相望。那为什么武则天在她的纪念碑上一个字都不留下呢?假如让同学们在碑上留下对武则天的评价,大家又会写些什么呢?想要正确评价武则天,我们肯定要先了解武则天,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师: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设计意图】由武则天亲撰,写满褒扬之言的“述圣纪碑”导入,与“述圣纪碑”相对的不刻一字的“无字碑”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何武则天在自己的纪念碑上一个字都不刻。于是,引入对武则天的介绍。
师:唐高宗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但遭到褚遂良等群臣反对。
师:等到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执掌政权以后,这些反对她的官僚都一一被贬,甚至被杀。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师:在科举制方面,武则天首创殿试,即由皇帝亲自审阅考卷,提名第一。她还首创武举,开始对武人的选拔,为军队输送人才。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师: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向唐高宗李治进言十二件事。其中的“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省功费力役”等三条都与农业生产,力役徭赋有关。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师:唐太宗时期,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立安北都护府,保卫边疆免受少数民族的侵袭。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设计意图】严格依据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教学思想,教材中所罗列的每条武则天的治国措施,都由一条或几条材料引出,深化学生对此的理解。
武则天治国措施小结图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现在让老师来总结整理一下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我们可以将这些治国措施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三个方面。
【设计意图】介绍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后,及时总结,避免学生遗忘。
师:了解完武则天,大家想如何评价武则天呢?在此之前,我们还要知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要看她是否在历史上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现在有同学想评价一下武则天吗?
生:……
生:……
生:……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来评价一下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设计意图】回扣“无字碑”,在介绍评价人物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地评价武则天,深化对武则天治国措施的印象。
(5)开元盛世
师:接下来,我们将走近唐朝最鼎盛的一段时间,同学们知道这时的在位者是谁吗?
生:唐玄宗。
师:没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大家看诗圣杜甫的这首《忆昔》,看看杜甫回忆下唐朝最辉煌的时刻是怎样的?
生:……
师:这时的唐朝,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社会欣欣向荣。
【设计意图】借杜甫的《忆昔》,展现唐朝的盛世风采,激起学生对唐朝为何在唐玄宗时期达到盛世的好奇。
姚崇、宋璟辅助唐玄宗关系图
师:唐玄宗在姚崇和宋璟这两位名相的辅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现在让我们看看唐玄宗都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呢?大家先看教材的相关史实。
师:有一年,唐玄宗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就被撤职了。由此可见,唐玄宗对吏治的整顿是十分严格的。同时,他也继承唐太宗以来的风格,裁减多余的吃空饷的官员。大家概括一下,这体现了唐玄宗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师:唐玄宗曾颁布一条诏令,规劝逃犯自首,愿意开垦农田,勤劳耕耘的,都减少差役田税,跟免除罪责。这体现了唐玄宗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师:唐玄宗下诏,收集假借百官公卿和平民百姓家中所有官方未收录的书籍,编修纂写图书集成。等到书编成了,百官看到图书的规模,没有不感叹他的广阔的。此外,唐玄宗更是以身作则,亲自注疏了《孝经》。这体现唐玄宗怎样的治国措施?
生: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设计意图】严格依据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教学思想,教材中所罗列的每条唐玄宗的治国措施,都由一条或几条材料引出,深化学生对此的理解。
唐玄宗治国措施小结图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现在让老师来总结整理一下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我们可以将这些治国措施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
【设计意图】介绍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后,及时总结,避免学生遗忘。
(6)盛世之因
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位皇帝一系列治国措施,让唐朝迎来了盛世。大家联系一下他们的治国措施,能总结出唐朝兴盛的原因吗?
生:……
师:大家可能记不太清三位帝王相同的治国措施了,老师再提醒一下大家。在政治上,他们一直重用贤能,乐于纳谏,选拔人才;在经济上,他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现在大家根据这些措施,能得出什么启示吗?
生:……
生:……
生:……
师:老师再为大家做一个总结。从这一系列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唐朝前期一直有着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任贤纳谏的政治胸怀,活力有效的政治制度,重视农业的经济政策。
【设计意图】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相同的治国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兴盛的原因。
3、课堂总结
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 “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4、布置作业
师:学完了这节课,再做两道题来巩固一下吧。
师:张骞和司马迁都生活在西汉。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区分魏征和宋璟的生活时期,魏征生活在唐太宗时期,此时唐朝还未迎来盛世;而宋璟是辅佐唐玄宗迎来唐朝盛世的名相。所以这道题选D。
师:武则天时期有休养生息吗?
生:没有。
师:“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在位呢?
生:唐太宗。
师: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唐朝迎来了全盛时期?
生:唐玄宗。
师:武则天在位的时间,正好在唐太宗与唐玄宗中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郭沫若更是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这道题选?
生:B。
九、教学板书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考虑了七年级学生聪明活泼、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心理特征,将教材分为“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等三个重要环节展开教学实践,但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不少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教学设计反思
(1)引用文献材料繁多
在设计本课时,过于强调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导致教材中所列的各项帝王治国措施皆由一条,甚至多条材料引出,继而造成授课内容繁多,增加学生理解负担,增加授课时间等问题。
(2)对唐朝兴盛原因部分的设计较简略
本知识点为预设的教学难点,但在教学设计中只设计了总结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措施相同点这一问题,并由这一问题直接导出唐朝兴盛原因,导致教师授课时对唐朝兴盛的原因分析较为片面,学生难以跟从教师一起由治国措施推导出唐朝兴盛原因。由于教学设计中在这一部分存在缺陷,所以极度考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口述传授与原因拓展分析。
2、教学过程反思
(1)教学语言及表达尚不流畅
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不完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遗忘部分教学环节的现象。虽然在授课时现场发挥了一些内容,但教学的完整性及连贯性大打折扣。
(2)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
预先设计的互动问题,无法较成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无字碑上刻下对武则天的评价这一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多为教师本人自问自答,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课堂导入较好地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通过播放河南春晚出圈节目《唐宫夜宴》的片段,并结合初唐至盛唐的三幅仕女图,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仕女形象变化,从而使学生对盛唐的形体审美及社会生活有一定了解。该课堂导入环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积极互动,在上课之初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教学实践开了一个好头。
3、改进措施
(1)依据学生的理解难度,决定是否引用文献材料
像选贤任能,任人唯贤这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可以由老师口述唐太宗任贤的相关小故事引出,以减少学生直面文言文的文献材料的数量,减轻学生负担。
(2)依据知识点,合并部分教学环节
像唐太宗与武则天时期对边疆的巩固与开拓,二者所涉知识点有所重合,可以合在同一环节一并讲完,减轻学生上课负担,避免学生因相似知识点分散讲授而产生理解偏差。
(3)适当拓展唐朝兴盛的原因
为所总结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任贤纳谏的政治胸怀,活力有效的政治制度,重视农业的经济政策”等四条原因添加口头举例,增强学生对此的理解,减少教学说理的生硬性。
(4)增加课前演练次数,强化语言表达
在课前演练过程中注意口语化表达,增强逻辑练习与梳理,并找人试听,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