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14: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绢本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局部·绢本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步辇图
簪花仕女图卷
捣练图
画中仕女的形象由初唐到盛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以上变化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这样的历史背景又是如何产生的?
618年 627年 649年 655年 690年 705年 712年 741年
开国统一
贞观之治
永徽之治
承前启后
开元盛世
治世 盛世
唐太宗
唐高宗
唐玄宗
武则天
唐高祖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
武则天
唐中宗(兄)
唐睿宗(弟)
唐玄宗
唐初皇帝关系
一、唐朝的建立
隋炀帝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
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215页。
唐高祖
时间:618年
建立:唐朝
都城:长安
建立者:李渊
一、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
626年,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二、玄武门事变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十卷《灾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89-290页。
(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二卷《求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6页。
(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三、贞观之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四卷《教戒太子诸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5页。
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八卷《务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7页。
(2)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3)民本思想,重视农业生产。
三、贞观之治
旧日幕僚 出身贵族 出身贫寒 少数民族 敌对势力 破格提拔
谈谈材料四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房玄龄
杜如晦
李靖
长孙无忌
秦叔宝
尉迟敬德
阿史那杜尔
魏征
马周
(4)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三、贞观之治
谈谈材料五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唐朝
隋朝
(5)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三、贞观之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六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五卷《公平》,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4页。
(贞观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八卷《刑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9页。
(6)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三、贞观之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七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唐摭言》第一卷《述进士上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7)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三、贞观之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八
唐兴……由是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并省……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唐纪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033页。
(唐太宗)深恶官吏贪污,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一卷《政体》,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4页。
(8)合并州县,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三、贞观之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九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八卷《务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8页。
(9)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贞观之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
三、贞观之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的骚扰,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1)任贤:
(2)政治:
(3)经济:
(4)军事:
总结一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三、贞观之治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唐]吴兢:《贞观政要》第二卷《纳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0页。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路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三卷《唐纪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085页。
结合以下材料,评价“贞观之治”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三、贞观之治
述圣纪碑
无字碑
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四、武周政治
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李义府、许敬宗又请废王皇后。帝召勣(jì)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宁顾望不对。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九十三《李勣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820页。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的哪些治国措施?
永徽六年(655)十月,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二年(657),贬韩瑗、来济,再贬褚遂良、柳奭。
显庆四年(659),削长孙无忌官,随后令其自杀。
杀柳奭、韩瑗,贬于志宁。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四、武周政治
天授元年(690),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卷《唐纪二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463页。
又有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70页。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的哪些治国措施?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四、武周政治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的哪些治国措施?
上元元年(674),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十六《则天武皇后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77页。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四、武周政治
安西都护府
(唐太宗)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的哪些治国措施?
安北都护府
(武则天)
(4)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
四、武周政治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总结一下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四、武周政治
如何评价武则天?
评价方法:
看她是否在历史上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毛泽东
四、武周政治
无字碑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节选自杜甫《忆昔》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社会欣欣向荣。
五、开元盛世
姚崇
宋璟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的哪些治国措施?
唐玄宗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五、开元盛世
其先是逋(bū)逃,并宜自首。仍能服勤垄亩,肆力耕耘,所在闲田,劝其开辟。逐土任宜收税,勿令州县差科,徵役租庸,一皆蠲放。
——[清]董诰:《全唐文》卷二十九《置劝农使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8页。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的哪些治国措施?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五、开元盛世
谈谈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的哪些治国措施?
唐元宗明皇帝御注
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及四部书成,上令百官入乾元殿东廊观之,无不骇其广。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62页。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五、开元盛世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总结一下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五、开元盛世
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何相似之处。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政治上:重用贤能,乐于纳谏,选拔人才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任贤纳谏的政治胸怀,活力有效的政治制度,重视农业的经济政策。
六、盛世之因
1、下列历史人物生活在唐朝鼎盛时期的是( )
A.张骞 B.魏征
C.司马迁 D.宋璟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课堂练习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