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21:3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狂澜(lán) 哺(bǔ)育 屏障(píng zhàng) 苛(kē)捐杂税
B.搀扶(chān) 矗立(zhù) 咀嚼(jǔ jué) 酣(hān)然入梦
C.嗥(háo)鸣 谰(lán)语 呻吟(shēn yíng) 不可捉摸(zhuō mo)
D.挚(chì)痛 污秽(huì) 可汗(kè hán) 扑朔(shuò)迷离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骨碌 澎湃 篱芭 田垄    
B.云鬓 机杼 辔头 斑澜
C.金柝 军帖 高梁 戎机
D.鞍鞯 缠绕 朔气 默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放前,征收苛捐杂税是国民党反动派剥削人民的重要手段。
B.对于我们来说,更现实并且健康的做法就是酣然入梦、一夜好睡。
C.春日的天气总是带着几分不可捉摸,早上还是阳光灿烂,中午却有可能春雷阵阵大雨倾盆。
D.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乌云是凶悍的,是可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后的天空,再也看不见乌云。
①狂风骤起,呼啸着肆虐着一切。
②片刻间,乌云好似百万神兵迅速飞进了战场。
④接着,是声声霹雳的巨响,令天地亦为之动容。
⑤在战鼓的号召下,雨瓢泼一般撞向大地,击打着每一块土地。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②④⑤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木兰诗》是我国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它和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D.《老山界》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小福子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小福子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9、年级将开展“天下国家·革命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推出一期主题展板,请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设计】
(1)展板需围绕“革命文化”设计几个栏目,请你补充出来。
栏目一:
栏目二:革命故事荟萃
栏目三:
【前言撰写】
(2)请根据“革命文化”的主题,为展板撰写一段前言。(80字以内)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木兰当户织( ) (2)寒光照铁衣(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
12、下面对“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这句话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3、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4、诗人从哪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15、“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16、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17、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18、诗中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列举发生在黄河身边的英雄故事。举两例。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山路弯弯
谷声
①读高中的三年,我一直步行在家与学校之间40公里的山路上。40公里的山路,现在连自己听起来都有些胆怯了,但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我就回了6次家。第一次出远门,太想家了。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想家的心情,那几次我一点也没体会出走山路的感觉,自然也没有真正学会走山路。
②高考后,紧张的神经放松了许多,与老师同学们告别后,我匆匆捆好铺盖、衣服和复习资料,背着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去了。这一次不是“想回家”,而是学习告一段落回家休整;不是“轻装”走路,而是“负重”远行。
③从前的感觉没有了。走了十几里,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了。我歇下来,躺在路边,想着长长的山路。什么是山路 山路不就是转不完的弯吗 翻过一条沟壑,就是转了一个向下的弯;越过一道山梁,就是转了一个向上的弯;绕着山根转,围着山腰旋,左一个弯,右一个弯,弯弯相扣。几乎同时,我也捕捉到一点走山路的灵感:我是回家去,但我并不去想怎样走到家里,只是想如何走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弯”。我盯着前面那棵树,把它看作一个“弯”的终点,咬紧牙关往前走。这是个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近在眼前”,心里总觉得走到那里不会太难,于是就走到了。到了那棵树,又眼盯着前面的山崖口,把它作为另一个“弯”的终点,脑子里一点不想山崖口前头的路,一点也不考虑要给下一段路分配力气,只管拼命往山崖口走。于是就走到了,随之又缩短了一截回家的路……
④就这样,一个“弯”又一个“弯”地各个击破,太阳落下不久,我居然就回到了家里。我一下子没有了下个“终点”,身体瘫软了,精神崩溃了,再要我走一步路似乎都不可能了。母亲一再埋怨:“半路上有的是人家,咋就不知道借一宿歇歇脚。”父亲说:“这小子有点拼搏精神!”我从中似乎能听出一种隐隐约约的夸赞。
⑤假如那一天,我想到要去借宿,那么,或许第二天可能还要在外边过一宿;假如我到陌生人的家里去借宿,那么,说不定就会遇到热心人容留我,也很可能相反,会碰上另一类人推我出门。但是,我走了,一直走到了家里。我没有感受到别人的温暖,更没有遭遇到别人的冷酷无情。
⑥我庆幸那一次的决策,虽然其中掺和着许多的盲目和无意,但我却得到了一种自觉的、可以永久使用的奔向最终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⑦我们常说“人生之路”,如果人生真是一条路的话,那么它就肯定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相扣的山路;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上路的话,那么你就肯定是负重在身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但是如果一心想着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么很可能在行程中就会泄气,甚至会躺倒不干,半途而废。
⑧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办的。如果按照“山路原理”,把一步路、一天日子、一件事情都看成人生的一个“弯”的话,那么,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干一件是一件的分段前进的办法就不失为一种智慧了。只要下决心走好每一步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个日子,拼死拼活干好每一件事情,才配得上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也才能走向那个寄寓自己一切心情的精神家园。
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是一个走惯了山路的人,走在任何路上都有一种走山路的感觉。
19.人生之路是“一条长长的弯弯相扣的山路”,其中“弯”的含义是什么
20.如何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21.这一次“走了十几里,就筋疲力尽,举步维艰了”,与前几次感觉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2.第③段中,作者走山路时忽然捕捉到了一点灵感,你从作者的灵感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租车四年多了。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事情。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访,小美坐上副驾驶,对马师傅说:“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想。”马师傅蹙缩着眉头,这一年里在城市里穿梭着,忙忙碌碌,想在短时间里忆起一件事还真不容易。但小美很有耐心,马师傅便努力回忆着。忽然一拍脑瓜,想起来一件事,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在丰乐里街口被一群人团团堵住,他们说有个危急病人要送医院。等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病人弄上车,马师傅怔住了,没有患者家属上来。原来他们都是路遇,都是在做好事。患者是一位女性,看样子年龄不大。她呻吟一声,提醒病情不能耽搁。马师傅一脚油门,车就像鱼一样滑入城市的河流。
车在跑,马师傅的思想在斗争着,他后悔没打120,那样不是既省事又安全?万一病人在途中有个好歹,家属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转念一想,这个局面是大家接力形成的,一帮群众做好事,把病人交给自己,自己也只能接力下去。马师傅随即向总务台呼叫,总务台联系到附近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科。车一到医院,已经有医生推着手术车在门口等待……说到这里,马师傅停顿下来。
“后来呢?”小美急切地问。马师傅说:“后来,我就不知道了。”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小美感觉这个故事不简单。患者后来怎么样了,马师傅和一帮群众的所作所为,对于患者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小美让马师傅回忆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日子。马师傅摇摇头,随即用坚定的语气说,那是个夜晚,有风。对,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马师傅怕风刮着病人,下车的时候,特地将自己保暖用的一条小毛毯搭在她身上。小美觉得这是一条线索,春天的夜晚很少刮大风,到医院查一下那个病人,应该不算多难的事,谢过马师傅,小美要下车走人。马师傅突然说,能不能不报道他?后面的事情他要是说出来,电台可能就不会报道他了。但马师傅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就在他把毛毯搭在病人身上回来的时候,医生喊他去做登记。他回到车上,想着去了也没用,患者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他一概不知。他只是一个接力做好事的,把病人交到医生手里,他这一棒的任务就完成了。他清楚,如果他去了,需要签字,交押金,办住院手续……这些还好,万一家属来了,不分青红皂白找他事,赔个车费就算了,就怕再生出别的麻烦。想到这,马师傅车头一拐,走了。
此事过去几天,有电话找马师傅,问他前些天是不是救助过一个病人。他没有承认。后来陆续有电话打来,他始终没有承认。他知道对方一定查过总务台,那里存着他的电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多事情就和石头砸水一样,不去管它,时间会抹平一切,果然,从那以后,再没人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不是接受您的采访,我差点儿把这件事忘了。”马师傅说。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院办帮小美联系了疑似患者年轻的李女士。李女士说她一直在寻找救助过她的人。小美让她回忆一下救助过程,看是不是和马师傅的叙述一致。李女士说,那是一个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很凉,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所以那天她特意围了一条围巾。她独自外出突感不适,倒在了路边。尽管马师傅一开始不情愿见面,但架不住小美一再劝说。小美要的是新闻故事的完美结局。小美觉得,尽管后面有马师傅的勇剖私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她甚至想象到见面的场景,这应该是一个归还毛毯的故事:李女士手捧毛毯,深情地望着马师傅;马师傅接过毛毯,又握过李女士充满感激的双手,有人不失时机地给马师傅送上一束鲜花,周围响起如潮的掌声。然而,实际结果并不完美,李女士和马师傅的见面冷了场。李女士要归还的是钱。她说救她的是个年轻人,本地口音,开私家车,在医院垫付了八百块钱。马师傅一口外地口音,开出租车。很显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马师傅也感觉到不对劲。他心里愧疚,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人是有差距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差错,但小美和她的助理却因为这个差错兴奋不已。她们每天奔波在路上苦苦追寻新闻线索,今天的线索突然如同化学反应一般,一个变成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后面的故事一定会精彩纷呈。
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已是暖暖地,扑面而来。
(选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2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师傅先同意接受小美采访,后又请求小美不要报道他,这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
B. 马师傅内心有斗争,但仍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与行为的极致反差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C. 小美作为专栏记者,深入挖掘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敏锐性。
D. 小说在矛盾的人物关系中探究故事真相,以生动的讲述热情赞扬了人性中的仁爱美德。
24.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结尾马师傅与李女士见面冷场,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深化主旨,耐人寻味的作用。
B. 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雅洁,真实地再现了故事的风貌,多处短句的使用,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
C.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与衬托手法,展现了普通民众精神世界良善美好,读后让人怦然心动,感怀不已。
D. 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全方位展示了不同时空的救人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25. 小说阅读分享会上,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改为“善小情深”更好,你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26.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三、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 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5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答案
1、A 2.D 3.D 4.D 5.A 6.C
7.(1)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3)雄兔脚扑朔 安能辨我是雄雌 (4)示例: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8.妞去世后,小福子成了祥子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所有的希望破灭了。他失去生活的勇气,开始厌恶劳作,吃喝嫖赌,到处骗钱,最后沦为“城市垃圾”。
9、(1) ①红歌传唱竞赛 ②观看革命影片
(2)示例:新中国是个红色的国家。之所以说她是个红色的国家,是因为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凝结成的。这些伟大的英雄,留下了红色的革命文化。
10、(1)对着门 (2)寒冷的月光
11、给(木兰)记了许多次功,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12、D
13、写征途,渲染悲凉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14、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15、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6、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7、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一往无前、豪情万千、博大宽广、勇敢无畏的精神。
18、①大禹治水②李闯王渡黄河
19.“弯”指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小目标,同时也暗含了人生之路曲曲折折的意味 。
20.示例:在人生之路上,我们也应像走山路那样,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21.这一次不是“想回家”,而是学习告一段落回家休整;不是“轻装”走路,而是“负重”远行。
22.示例:要制定一些切合实际的小目标,并努力完成这些小目标,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才能实现大目标。
23. C 24. D
25. 示例一:不支持。①小说标题不宜直露,“有风的夜晚”含蓄,耐人寻味,而“善小情深”明示了主题,太直露;②“有风的夜晚”具有辨识度的特定环境描写,既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为故事的巧合作了铺垫;③前两次“有风的夜晚”提供了人物助人救人的活动背景, 结尾“有风的夜晚”与前文形成对比,意味隽永。
示例二:支持。①情节上,马师傅助人的故事与年轻人救人的故事,都围绕着“善小情深”展开;②人物上,在将患者送往医院,并将自己保暖用的毛毯搭在她身上等善行中,马师傅的形象得以凸显;③主旨上,无论是本地人做好事,还是外地人马师傅接力助人,都彰显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26. ①人称视角上: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 完整”等,这样的叙述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②叙述方式上:小说将现实与回忆交织,既让故事情节有悬念,引人入胜;又让故事讲述不失条理,易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这从文章开头“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以及后文中“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等可见。③讲故事的手法上,善于运用巧合手法:如前文马师傅助人是有风的夜晚,“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后文李女士回忆自己被救助时也是一个有风的夜晚,“风很大,很凉,势如千军万马”,进而以巧合手法引出另一个救人故事,使情节紧凑而严密,并拓展了主题。④故事的结构上:小说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即故事里套故事。大故事是马师傅接受采访,讲述自己接力助人的故事,里面又套了李女士接受采访、寻找救助者的故事。两个故事相映生辉,都彰显了人性的美好。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