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人民币(1)》 主备人
1.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中通过一组主题图,列举了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认识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这里,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掌握。其中对于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即可。 例2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这里,元和角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集中编排,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受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3.目标确定 知识目标: 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掌握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 经历人民币的认识过程,发展、提高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 (1)教育学生从小懂得爱护人民币,知道节约合理地用钱。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和单位 难点: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准备: 小面值人民币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呈现,引入人民币教师活动 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 教师:同字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家,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2.介绍人民币 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学生活动 学生1:第一张图片的主人公在购买文具。 学生2:第二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票。 学生3:第三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报纸。 学生4:第四张图片的主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 由教材主题图引入,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历,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熟悉的场景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环节二:分类探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教师活动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小组汇报,教师及时补充。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对于人民币上的大写汉字数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指黑板上的教具),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完不同分法后,教师应适时总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 3.认识进率,系统认识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 “换钱”的游戏,愿意吗 教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请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 教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的硬币跟老师换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个1角硬币 (板书:1元=10角。) 教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请你任选角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个硬币。 教师总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换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 (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老师手中有1角钱,可以怎么换 在知道1角可以换10个1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换成5个2分、2个5分、8个1分和1个2分等,由此加深对“1角=10分”的认识。学生活动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会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 学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学生1:按质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学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分的是一类。 学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学生:1角=10分。 学生动手操作,用硬币进行换钱的游戏。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1元、1角、5角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学生在观察、感知、体验和交流等活动中,不断深化对人民币的认识。多样的分类方法不仅使课堂“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环节三:巩固练习写出下面的钱数 填空 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3. 把纸币和相应的硬币连接起来。 4. 写出下面的钱数。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运用,巩固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教学时让孩子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环节四:趣味购物(教师出示购物架,带领学生了解购物架上各种文具的单价) 扮演角色:老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 要求:1元钱你可以买哪几样物品物品? 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情况下在课的结束阶段,往往会出现精力不够集中的现象。根据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在本节课的尾声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充分利用了学生好玩的心理,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疲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合理的使用钱,所以最后一关我特意设计了趣味购物环节,让学生在实际中计算交易购物,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又一次使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了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并在购物活动中渗透了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整个闯关活动让学生从发现中寻求到了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环节五:全课小结,提出希望1.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纷纷回答自己收获到的有关知识) 2.师:今天我们除了收获到了这么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堂储蓄罐里存进了这么多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将是同学们终身的财富,老师相信同学们带着这些好习惯继续努力,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棒,加油!
7.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