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张PPT)
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
主讲人:小k君
01
知识点一 题型介绍及答题技巧
02
知识点二 文化常识
03
知识点三 中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04
知识点四 初中阶段古代名家作品分类
05
知识点五 初中阶段现当代名家作品分
类
06
知识点六 作家作品并称
01
02
03
04
05
06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文学文化常识部分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强调“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是重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
【命题趋势】
浙江中考近几年的文学文化常识题的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或者
单独考查,或者作为基础知识综合题的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包括文学常识部分和
文化常识部分。
【考查要点】
1.识记中外著名作家的生活年代、字号、国别字号、国别;
2.了解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熟记名言警句;
3.识记古代称谓习惯、文化习俗、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
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
【常考点】
1.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2.科举制度(乡试、举人);
3.古诗文中的借代(社稷、桑梓、庙堂、汗青);
4.古代文体(铭、歌行体、说)常识;
5.对联常识;
6.唐诗、宋词、元曲即文学流派;
7.古今中外文学大家(陶渊明、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文天祥、吴敬梓、鲁迅、
茅盾、余光中、莫泊桑、契诃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莎士比亚、纪伯伦、
罗曼·罗兰等)及其作品;
8.古代对死亡的称谓;
9.先秦文学;
10.古代方位、月亮别称、谦敬词;
10.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孩子形象、女性形象、智慧形象、奴才形象等);
11.史书体例;
12.文学意象;
13.“六书”“六义”、与“三”有关的称谓、文房四宝等;
14.作品的思想情感。
【例1】(2023·浙江绍兴)
文学作品中的名字往往含有作者的匠心。选出以下解读合理的一项( )
A.《西游记》中“鹰愁涧”“乌鸡国”“盘丝洞”等地名,暗示了这些地方妖怪的原形。
B.《红岩》中市委将刊物定名为“挺进报”,展现了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斗争精神。
C.《骆驼祥子》中刘四车厂名“人和”,表明刘四本性善良,希望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D.《儒林外史》中“周进”“范进”等人名,肯定了读书人努力求取功名的远大理想。
B
【例2】(2022·浙江杭州)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学《论语》,理解孔子安于贫穷追求精神满足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读
《孟子》,敬仰孟子在生命与道义不能兼得时的选择——__________(成语);
“扶摇而上”“鲲鹏展翅”,那是___________(人名)笔下的逍遥姿态;“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那是《礼记》描述的社会理想。
舍生取义
庄子(庄周)
天下为公
【例3】(2023·浙江绍兴)阅读图文,根据语境填空。
:看我做的《绍兴地名有文化》(上图),有发现吗?有些地方以地理特征
命名。近水之地,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名就
含与水有关的字。
:有些地名能显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呢,如“岭南”位于马家曲岭的南面,
古地名“山阴”就表示这个地方位于会稽山的②____面。
:有些地方以功能命名,如“驿亭”因古道驿站得名。
:对,谢安后人集资修筑了防水长dī③____,他们的居住地就名“谢塘”。
:有些地方以美好愿望、精神追求命名,如“福全”寄托着万福俱全的愿望;
“崇仁”展现了当地崇shàng④____仁义的民风。
:“齐贤”语出“见贤思齐”,其精神追求与《论语·述而》中“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近。
汤浦
漓渚(含与水有关的字的地名均可)
北
堤
尚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4】(2021·浙江湖州)在“逐梦星辰”学习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面材料。
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任务。
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中国首辆火星车
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祝融”脱颖而出。提议的名称中,
入围前十的几乎都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如祝融、弘毅、麒麟、哪吒、赤兔、风
火轮等。5月22日,“祝融号”已随“天问一号”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下面名称与“祝融号”一样都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一
项是( )
B
A.东方红一号 B.嫦娥五号 C.长征七号
知识点一 题型介绍及答题技巧
【题型介绍】
文学常识是中考语文试卷上的‘常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此
提出的要求是:一要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二要能够区分
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三要能了解课文
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四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多地的中考
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生活年代、外国作家的国别、作品出处、
代表作、作品中的典型文学形象;了解作品艺术风格、作家经历、创作缘由等。了
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答题技巧】
1.识记课下注释中的文学常识、典故。按照时代、国别、从古至今、由中而外的顺
序,将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包括作家的生活时代、国别、代表作品、风格流派、地位
影响以及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等等) 一一加以梳理。或者按照模块顺序,一一加以
牢记。比如《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冰山一角”理论等。
2.熟悉课文内容。主要识记课文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生活命运、审
美意义等。可以按照“谁,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性格品质,反映了什么主题”的方
式来记忆主要内容。
3.根据作家写作风格进行推断。不同作家的写作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这就
好比是人的手指印,任何人都替代不得。如李清照——南宋词人——婉约派——
《醉花阴》《声声慢》;苏轼——北宋词人——豪放派——《赤壁赋》《念奴娇●赤
壁怀古》《定风波》等。
4.古代诗文词曲的常识记忆积累,可以按照时代、流派、俗称等分辨记忆。比如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三苏”:苏洵、苏轼、
苏辙等。
5.根据生活常识进行推断。利用-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可以对命题者故意设
置的不合逻辑型题目加以判断。比如曹操是东汉时期,而不属于三国;高尔基是苏
联,而不是俄罗斯;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要结合历史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记忆,
才能准确加以辨别。
6.文学体裁的分辨要以课内篇目作为例子加以联系辨别。比如《朝花夕拾》中的课
文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与《野草》中的《雪》体裁是不同的。古代
的诗与词、曲的区别,都要借助课文例子来辨别。
知识点二 文化常识
(1)“鄙”字类:用于自称,例如“鄙人”、“鄙意”等。
(2)“舍”字类: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例如“舍侄”、
“舍弟”等。
(3)“家”字类: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例如“家父”、
“家严”等。
(4)“愚”字类:用于自称,例如“愚兄”、“愚见”等。
(5)“拙”字类:用于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例如“拙笔”、“拙著”等。
(6)“小”字类: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例如“小弟”、“小店”等。
一、敬谦称谓
常见谦辞:
(1)“贵”字类:贵姓、贵方、贵校、贵体、贵院、贵恙等。
(2)“令”字类: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用于敬称对方的亲属或与对方有关的人。
(3)“大”字类:大作、大礼、大礼、大驾等,用于敬称对方的作品或举动。
(4)“高”字类:高见、高堂、高师等,用于敬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
常见敬辞:
(1)______立春、雨水;______惊蛰、春分;______清明、谷雨;______立夏、小
满;______芒种、夏至;______小暑、大暑;______立秋、处暑;______白露、
秋分;______寒露、霜降;______立冬、小雪;________大雪、冬至;________
小寒、大寒。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
雪冬小大寒。
二、天文历法
二十四节气:
(1)年号纪年法
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
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
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
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中国古代主要纪年法
(2)干支纪年法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
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
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
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三、古代地理
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四、科举制度
历史学家俞大纲、唐长孺、何忠礼、金铮等人认为唐朝开创了科举。唐代科
举考试每年春天在京师长安的尚书省举行,简称“省试”。而各地乡供举人的
“发解试”都在头一年秋天举行。此后,地方上的“秋试”(秋闱)和京师的“春试”(春闱)
成为历代科举沿袭的定制。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
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明清时代的科举
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
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及第:指科举
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考中
进士也有其他别称,如“披宫锦”“登科”“折桂”等。
五、节日习俗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和习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和习俗:
(1)______:也是中国的新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
赏花灯等等。
春节
(2)________: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赛龙舟等等。
元宵节
(3)________:人们会去祭祖、扫墓、烧纸钱等等。
清明节
(4)________:也称为“龙舟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等。
端午节
(5)________: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烧香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________(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________(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妇女们会在这一天穿针引线、祭祀祈福等)、
腊八节(喝腊八粥)等。
六、文史典籍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
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
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章法
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
中秋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
“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
千古的典范。《<礼记>二则》中《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方法,论述了
“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运用了“对偶”的手法,阐明了儒家思想中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本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其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乐府是我国古代音
乐官署的名称,负责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诗歌民谣等。后来“乐府”成为一种
诗体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或间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
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
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
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
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 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
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
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
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据《四库提要》记载,《资治通鉴》引
用前人著作322 种,可见其取材广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资治通鉴》的内
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
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司马光,字君实,
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知识点三 中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
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中国古代文学
时期 体例 主要成就
秦代以前 (源头) 诗歌 《诗经》《楚辞》
散文 <<左传>><<国语>><<战
国策>>(历史著作)
诸子散文 《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吕氏春秋》 两汉魏晋南北朝 (发展) 纪传体通史 《史记》
汉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七步
诗》,曹植、陶渊明。
唐代 (发达) 诗歌 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散文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唐代 (发达) 小说 传奇《柳毅传》(李朝威)
宋代 (发达) 宋词 豪放派: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周邦彦、柳永、李清照
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柳欧王三苏巩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
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小说 平话,如《五代史平话》、五种
《全相平话》。
元 (新发展) 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
《汉宫秋》
曲 《天净沙·秋思》
续表
明清 (新发展)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明)、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清)、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清晚期)
戏曲 高则诚: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续表
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
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
纪日法、纪时法。
一、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
(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
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
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
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
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二、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三、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本文来
自知名微信公众平台(台湾報社):twbaoshe 更多真相爆料请搜索微信号添加!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
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
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
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
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四、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
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
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五、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六、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
(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
“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七、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
“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八、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九、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
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开
封:大梁、汴梁、东京。镇江:京口。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
—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
重庆、武汉、南京。
知识点四 初中阶段古代名家作品分类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东汉,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
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
小说集。
《论语》十二章,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
《诫子书》诸葛亮,三国《狼》蒲松龄,清,世称聊斋先生,选自《聊斋志异》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
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就题为列御寇著。先传列御寇是战国时道家人物。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
是北宋郭茂倩编。
《卖油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
一。选自《归田录》
《陋室铭》刘禹锡,唐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望岳》杜甫,唐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河中石兽》纪昀,清,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
《三峡》郦道元,北魏,选自《水经注校证》,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
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宋代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野望》王绩,唐代
《黄鹤楼》崔颢,唐代
《使至塞上》王维,唐代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西汉,选自《史记》
《饮酒》陶渊明,东晋
《春望》杜甫,唐代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
《赤壁》杜牧,唐代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核舟记》魏学洢,明,选自《虞初新志》
《关雎》《蒹葭》选自《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
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
民歌。
《北冥有鱼》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选
自《庄子·秋水》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
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马说》韩愈,唐代,世称“韩昌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
《卖炭翁》白居易,唐代
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有《范文正公集》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选自《陶庵梦忆》。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行路难》李白,唐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
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
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三顾茅庐》罗贯中,元末明初,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
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
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
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清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
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
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
(计谋,谋划)和言论的汇编。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不可考,后经西汉刘向整
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元末明初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
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
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
(计谋,谋划)和言论的汇编。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不可考,后经西汉刘向整
理。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知识点五 初中阶段现当代名家作品
分类
七年级上册
《春》朱自清,现代,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
《茶馆》《龙须沟》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当代,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荷叶*母亲》冰心,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现代,选自《朝花夕拾》,代表作有小说集《呐
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
《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猫》郑振铎,现代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现代,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
《虎符》《棠棣之花》
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现代,代表作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代表作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选自《朝花夕拾》,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
《热风》《且介亭杂文》
《老王》杨绛,当代,代表作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唐吉坷德》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近代,选自《饮冰室合集》
《紫藤萝瀑布》宗璞,当代,选自《铁箫人语》
《一颗小桃树》贾平凹,当代
《昆明的雨》汪曾祺,当代,散文,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
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鲁迅,现代,选自《朝花夕拾》,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
《且介亭杂文》
《背影》朱自清,现代
《白杨礼赞》茅盾,现代,代表作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
《春蚕》
八年级下册
《社戏》鲁迅,现代,选自《呐喊》
《回延安》贺敬之,现代,诗歌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马丽华,选自《藏北游历》
《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当代
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艾青,现当代,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
《向太阳》,诗歌
《乡愁》余光中,当代,台湾
《我看》穆旦,现代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近代,选自《饮冰室合集》
《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当代
《故乡》鲁迅,现代,选自《呐喊》
《孤独之旅》曹文轩,当代,选自《草房子》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鲁迅,现代,选自《且介亭杂文》
《创造宣言》陶行知,主要教育思想“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九年级下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月夜》沈尹默,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现代,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
难的岁月》
《断章》卞之琳,选自《鱼目集》,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
《风雨吟》芦荻,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
《统一》聂鲁达,智利,主要作品《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
《孔乙己》鲁迅,现代,选自小说集《呐喊》,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
《且介亭杂文》
《溜索》阿城,当代,选自《遍地风流》
《蒲柳人家》刘绍棠,当代,选自《蒲柳人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浆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
《满江红》秋瑾,近代
《不求甚解》马南邨,选自《燕山夜话》。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
词集《邓拓诗词选》
《无言之美》朱光潜,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
《屈原》郭沫若,现代,选自《屈原》,戏剧(历史剧)
知识点六 作家作品并称
1.“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
《书》《礼》《易》《春秋》。
2.“三吏”“三别”: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
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永州八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依次是《始得西山宴
游记》《钴锝潭记》《钴锝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润记》《小石城山记》。
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
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5.四大谴责小说: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6.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0.李杜:①大李杜;李白和杜甫。②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11.韩柳: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2.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頫。
13.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
安石、曾巩。
14.苏辛:苏轼、辛弃疾。
15.苏黄:苏轼、黄庭坚。
16.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7.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表。
18.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9.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20.欧洲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
中的人物)、夏洛克(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泼留希
金(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阿巴贡[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
鬼》(又译《悭吝人》)中的主人公]。
1.(2023·浙江金华·一模)以下哪一项已不是“青春年华”( )
D
A.弱冠之年 B.豆蔻之年 C.及笄之年 D.花甲之年
2.(2022·浙江宁波·一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D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
有“令爱”“赐教”等。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
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C.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
“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
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3.(2022·浙江杭州·一模)历代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以诗赠友,成就了一段段千年
传颂的佳话。下列诗作题目中对画线人物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
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柳宗元
C.黄庭坚《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苏轼
D.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陈亮
4.(2023·浙江温州·二模)【选段一】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
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
【选段二】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
“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段三】
行者见了____,大咤一声“休走!还我马来!”轮着棍,劈头就打。那条龙张牙
舞爪来抓。他两个在洞边前这一场赌斗,果是骁雄,但见那:龙舒利爪,猴举金箍。
上面三个选段中的他(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
A
A.长妈妈 衍太太 白龙马 B.长妈妈 衍太太 猪八戒
C.长妈妈 水生嫂 猪八戒 D.长妈妈 水生嫂 白龙马
【答案】A
5.(2023·浙江台州·一模)小文在阅读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向天台》时,做了
批注,你认为哪一项批注有误( )
A.【原文】《真诰》说:“(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当斗牛之分,
上应台宿,故曰天台。”
【批注】天台山的“台”念tāi,这个读音与天上的星宿有关。
B.文中引用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原文首句:癸丑之三月晦
【批注】“癸丑”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三月晦”是指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
C.【原文】曹景宗曾受命出兵北魏,大败魏将杨大眼于准水。在武帝华光殿庆功宴
上,沈约等大臣以“映”韵联句赋诗,轮到曹氏仅余“竞”“病”两字,大家无不为他犯难。
【批注】偶数诗句尾字只能用“竞”“病”两字,难哉!难哉!
D.【原文】太子晋王子乔“赶上了诗书礼乐的教化;‘乐’在那个时代纯属道器,是
人生精神完的必修课。”
【批注】我国古代有“六艺”之说,包含了诗、书、礼、乐、射、御,“射”就是《醉
翁亭记》中“射者中”的“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