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5: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文章记叙了在一般轮船上发生的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小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形势非常危险之际,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写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思维过程是乔不见的,是学生根据阅读产生的心理认知,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隐性的结果表达出米。故事中,水手、猴子、孩子、船长是课文的主线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故事的情节中层层推进,人物的思维也在变化、发展。教师可以引导通过对水手、孩子的反应,来梳理故事情境,再来聚焦船长的言行,推测他的思维过程.从而让这项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以落实。
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侧重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学会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故事讲清楚。第2课时侧重还原人物的思维过程,以此来填充故事的空白情境。
二、教学目标
(一)会认读“肆”“桅”“撕”等7个生字;学会书写“艘”“航”“肆”等14个生字:通过观察图片、联系课文内容等方法来理解“航行”“桅杆”等12个词语的意思。
(二)默读课文,并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三)填绘人物脉络图,理解情节一步步地发展过程,理解孩子站在最高横本上的危险处境及船长在关键时刻果敢机智的表现。
(四)通过水手、孩子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根据船长的举动推测他的思维过程,把情境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小说,找出小说人物,并梳理人物之间发生事件的因果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抓住文中描写水手们的“笑”,体会水手们的“笑”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抓住猴子的动作描写、水手们的“笑”和描写孩子的语句,想象他们的心理,体会孩子不知不觉陷入险境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水手们的“笑”,体会水手们的“笑”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抓住猴子的动作描写、水手们的“笑”和描写孩子的语句,想象他们的心理,体会孩子不知不觉陷入险境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课件,《作业本》,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悬疑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1.问顾描写的作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知道了正是因为水手们的表现,导致了猴子变得越来越放肆,也问接导致孩子走上了最高的横木。这样的描写在课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板书:推动情节发展)
2.水手视角再现故事。
谁能站在水手的视角来讲讲小孩子如何走上了横木的顶端?(学生说故事)
3.那么接下来,小男孩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纹学习。
(二)聚焦“跳水”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概括小男孩被解救的过程。
2.最终小孩子被救了出来,船长是用什么办法把孩子救下来的?(板书:跳水)
3.“跳水”这个办法好不好?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一:那一天风平浪静,有利于跳水。
预设二: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又都是精通水性之人,能在第一时间下海救人。
预设二:小孩子已在横木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失足挂死在甲板上的危险,跳水才有生的希望——虽然这么高跳到海里也存在着危险。
4.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船长让孩子跳水的呢?学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将写船长的言行词句摘录在图表内,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出示图表)
动作:“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立刻瞄准”“喊道”“又喊”。
语言:“向海里跣!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升枪了!
(2)研究语言。(出示句子)
“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板书:短句更能展现人物形象)
(3)研究动作。(出示:立刻瞄准→喊道→又喊)
在这命息一线、万分危险的关头,船长立马用打海鸥的枪去瞄准儿子逼迫他跳水,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板书:沉着冷静、机智胆大……)
小结学法:抓住课文中的言行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形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探究智救方法,推测思维过程
1.船长用跳水的好办法解救了自己的儿子,那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一:那天海上风平浪静的,水手们都站在甲板上,船长断定,一旦孩子跳到水里,水手们会立刻跳进大海去救,没有死亡危险。
预设二:船长强迫儿子跳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知道“跳水”可能会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这是他在紧急关头思维集中的体现、也是当时能够采用的最佳方法、
是的,船长虽然是在一瞬问做出了让儿子跳水的决定,但是也有可能是船长在多种思维权衡后的一种果断的选择-跳水是当时最好的办法。
2.想到了跳水的办法后,船长又是怎么想到要用枪去逼迫孩子跳水呢?
预设:孩子已经被眼前的危险吓住了,没有一个外在强硬的指令,怕是不会去执行的,用枪有助于孩子去执行跳水这个命令。
3.船长会真的开枪吗?
小结学法:读小说,我们要学会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这样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船长说了那么多,也想了那么多,作者为什么不写出来,这对阅读有什么,意义?
(四)借助模拟情境,将思维语言化
1.模拟情境。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终于顺利地回到了港湾,《星光口报》的记者听说了此事,来采访船长:当您看到自己的儿子在横木上时,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船长,你来说说-要求把船长的思维通过情境讲好。
2.学生点评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3.这样一位机智冷静、当机立断的船长,作者为什么在故事的最后才安排他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