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作业 14 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作业 14 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22: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山水画的意境
【基础作业】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如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2阅读课文,说说“意匠”与“意境”的关系。
【素养作业】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问题。
文本一: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第8段。
文本二: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是中国山水画隐逸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
(作者:刘亚刚。选自《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有删改)
3下面是文本一中的句子,它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4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请说说文本二中《青卞隐居图》意境的构成。
景:
情:
5根据文本一,说说怎样才能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6文本二从《青卞隐居图》的创作时间判断,画中如此静谧的氛围与此地当时战乱的现实不太符合。请结合选段中有关意境的论述,加以解释。
【拓展作业】
7“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几句话通过把山水画家应该做的和有的画家的不当做法进行对比论证,强调了画家如果没有深刻感受,就不可能有意境的独创性。一正一反,对比鲜明。请你从下面的话题中选取一个,运用对比论证写一个精彩的片段。
①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②坚持自己的想法
参考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
基础作业
1.B
2.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是表现意境的方法、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有了意匠,没有意境,意匠就没有着落。
素养作业
3.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荆浩画松的例子,证明中国画更注重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而这需要长期观察。“数万本”从侧面表现观察时间之久,“其真”指松树的精神实质。举例典型,引用精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
对隐逸世界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5.首先要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进而发现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然后抓住对象的特点,用自己的感情进行渲染,这样才能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6.示例一: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
示例二: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示例三: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
示例四: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拓展作业
7.示例:(话题①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同样是帝王,能不能做到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结果“差之千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