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记住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经历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估测长度的方法。
2.认识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说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学法指导
1.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及误差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是长度的测量。在预习前应对本节内容相关知识有学习准备,如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长度等。
2.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记住刻度尺和量筒的使用方法。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1.试着就你已知的物体的几何尺度将宇宙、原子核、地球、夸克、太阳系、质子、银河系、原子、分子、尘粒、西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1.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尘粒、西瓜、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等。
3.1 km= m;1 m= dm= cm= mm;1 mm= μm= nm。
光年也是长度单位,1光年= m。
4.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5.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看得清楚的某一刻度线开始量;三读:读数时视线 ,并估读到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
【答案】2.米 m 千米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3.1000 10 102 103 103 106 9.46×1015
5.量程 分度值 应与尺面垂直 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字和单位
知识点三 误差
6. 叫误差。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6.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知识点四 体积的测量
7.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立体空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 。
8.体积单位: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 。
9.其换算关系如下:
1 dm3= m3 1 cm3= m3 1 mm3= m3
1 L= dm3 1 mL= cm3。
10.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11.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同凹形液面的底部 ,或凸形液面的顶部 。
【答案】7.体积
8.米3(m3) 分米3(dm3)、厘米3(cm3)、毫米3(mm3)、升(L)、毫升(mL)
9.10-3 10-6 10-9 1 1
10.用刻度尺测出长、宽、高,即可算出体积 用量筒或量杯,通过“排水法”借助排开水的体积间接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直接用量筒或量杯量
11.相平 相平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刻度尺的使用及长度的测量方法
1.*小实验:小明想借助1∶500000的地图测量青岛到济南的铁路线长度,他需要什么器材 如何测量
器材: 。
步骤: 。
2.探究活动: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的周长的方法
3.探究活动:甲乙两圈粗细不同的细铜丝,甲圈上注明直径是0.8 mm,乙的标签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你能测出乙圈细铜丝的直径吗
4.*仔细观察几种常见的尺子(如钢直尺、量衣用的皮尺、塑料短尺、体育课上常用的皮卷尺等),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各种尺上的刻度有什么共同点
(2)刻度线画得粗些好,还是细些好 为什么
(3)各种尺上的最小刻度是否一样
(4)比较各种尺子上10 cm的长度是否一致 用它们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会有什么结果 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准确吗
(5)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6)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 它们的刻度刻在哪一侧 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一根弹性不大的线、刻度尺等
用一根弹性不大的线附着在青岛到济南的铁路线上,顺着铁路线弯曲,记下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再乘以比例标度就是实际铁路线的长度
2.(1)化曲为直法
用一条弹性不大的细线在硬币上绕一周,在起点和终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将细线展开并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标记间细线的长度,也就是硬币的周长。
(2)滚动法
如图甲所示,先在纸上画一条射线,将硬币放在射线端点处,并在硬币与端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A,让硬币沿射线滚动一周,记下记号再次与射线重合的位置B,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3)配合法与公式法相结合
如图乙所示,先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硬币的直径d,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硬币的周长L=πd。
3.取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先在木棒上紧密绕上适当长度的乙圈细铜丝N1圈,并固定好;再将已知直径的甲圈细铜丝覆盖在乙圈细铜丝上,使所绕的细铜丝的首尾与乙圈细铜丝的首尾相齐,数出已知直径的甲圈细铜丝的圈数N2,则乙圈细铜丝的直径d= mm。
4.(1)刻度是均匀的;
(2)细些好,精确度高;
(3)不一定一样;
(4)基本上一致;存在误差;结果不准确,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
(5)不一定,只要从整刻度线开始量起就可以;
(6)不一定一样;刻度刻在薄的一侧;便于紧贴被测物体,方便读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