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现在世界上只有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这种世界政治局面出现在( )
A.十月革命后 B.华约成立后
C.东欧剧变后 D.苏联解体后
2.下列不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趋势的事件是( )
A.北约建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WTO建立
3.苏联从成立到解体,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
C.受美国的打击
D.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4.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 )
A.国家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5.(2015·广西来宾)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剧变中的得到了统一,它是( )
A.苏联 B.匈牙利 C.德国 D.英国
6.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震惊世界的这一事件是( )
A.同盟国解体 B.轴心国瓦解
C.苏联解体 D.“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7.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竞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8.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9.“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另一个“被削弱”的“超级大国”是( )
A.苏联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0.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给美国送出了份“超级圣诞大礼”,指(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古巴导弹危机 D、炸倒美国世贸大厦
11. 1991年12月底,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正式解体。结束苏联政权的最后一位苏共中央总书记是( )
A.斯大林 B.戈尔巴乔夫
C.叶利钦 D.赫鲁晓夫
1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是:( )
A.苏联解体 B.两极格局崩溃
C.东欧剧变 D.形成单极世界
13.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两极格局的结束
14.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结合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指出下列哪一表述不正确( )
A.埃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C.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5.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战争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第II卷(非选择题)
16.战后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并随着经济军事实力不断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出现了美苏冷战的格局。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提出了哪些冷战政策?
(2)1967年,为了维护自身安全,抗衡美苏,法德实现和解。这一年由法、德等六国成立的组织是什么?
(3)1991年苏联发生的某一事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全球化,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17.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 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 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 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
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 谁应该受到责难 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世界当代孛》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3)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请回答:
(1)赫鲁晓夫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的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做一简要评价。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 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个国家
(4)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请你写出东欧剧变的三个表现。
19.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
(2)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3)20世纪后半期的苏联为摆脱困境开展了哪些重大改革
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C
6.C
7.D
8.D
9.D
10.A
11.B
12.B
13.C
14.A
15.B
16.
(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2)欧洲共同体。
(3)苏联解体。
(4)国际组织:WTO或世界贸易组织;时间:2001年。
17.(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②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高压控制,伤害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感情,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③苏联“新思维”的改革和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质: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苏联解体的原因: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②共产党腐败变质:脱离群众。③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苏联的混乱等。
(3)不对。他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18.
问题: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时间:1991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3)国家:匈牙利.
(4)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19.(1)三权分立原则。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利用美国的援助。
(3)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4)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