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十第二册第一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行星合月是一种在地球上看行星与月球视赤经相同的天文现象,此时在视觉上两者非常靠近,适合观赏和拍照。2023年1月26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现身夜空,助兴春节假期。下图示意此次春节期间木星伴月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木星伴月是地球上观赏效果最佳的行星合月现象,其原因是木星( )
A. 体积大 B. 距离地球近 C. 温度高 D. 自身会发光
2. 此次木星伴月发生时( )
A. 木星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B. 地球位于月球和木星之间
C 太阳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D. 月球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
3. 月球和木星都无生命存在,限制其生命生存的共同因素有( )
①气温②光照③液态水④宇宙环境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022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为了冬奥会能够顺利举办,明确全面禁止北京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大气受热环节( )
A. ①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B. 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 ③是近地面大气热源 D. ⑤表示大气反射作用
5. 与月球相比,地球上多的辐射环节是( )
A. 地表吸收 B. 大气辐射 C. 地表反射 D. 太阳辐射
6. 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要影响是( )
A. 杂质减少,大气透明度提高 B. 减弱太阳辐射,减缓温室效应
C. 云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 D. 增强地面辐射,减小昼夜温差
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地表径流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植物蒸腾
8. “湿塘”中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 )
A. 调节气候 B. 调蓄水位 C. 净化水质 D. 美化环境
石竹原产于我国北方,现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属多年生草本,花期5~6月,果期7~9月,多分布在草原和山坡草地。石什与金矿在空间上存在伴生关系,是黄金矿产资源的主要指示植物,其植株体往往富集着金元素。下图为石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石竹的生长习性是( )
A. 耐寒 B. 耐涝 C. 喜高温 D. 喜酸性土壤
10. 石竹在我国南方可以四季开花,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南方( )
A. 降水较多 B. 气温较高 C. 土壤黏重 D. 雨热同期
11. 石竹植株体的金元素根本来源是( )
A. 土壤有机层 B. 土壤的淀积层 C. 土壤的母质层 D. 土壤的耕作层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较大,西侧人口密度较小。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下列与其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
A 水热组合条件好 B. 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
C. 地形较平坦开阔 D. 毗邻国家多,对外联系便捷
13. 黑河一腾冲一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 气候、地形 B. 水源、经济
C. 土壤、植被 D. 气候、土壤
14. 甲地为渭河平原,该地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
A. 交通便捷 B. 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C. 昼夜温差小 D. 开发时间晚,环境保护好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中、西部留守儿童占比,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计划生育政策 B. 社会保障制度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人口出生率
16.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有( )
①前往外地上大学的人数增多 ②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口数量增多
③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数量增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是我国最东端的领土,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西半部为我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所有,平均海拔40米。下图分别示意东三省区域及黑瞎子岛位置。
(1)说出黑瞎子岛形成的原因。
(2)图中A、B两地为侵蚀岸的是____,描述A、B两岸河流作用力的特点____。
(3)说出三江平原所属的河流地貌名称,及该地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重要场所的有利自然条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亲潮与黑潮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两支洋流,因二者所含杂质和性质不同,造成海水颜色不同。每到秋冬季节,枫叶的叶绿素就会被破坏,花青素不断形成,枫叶迅速变红,吸引众多游客观赏,秋季正是日本的赏枫旺季。下图为黑潮、亲潮分布示意图。
(1)说出与亲潮相比,黑潮海水性质的不同。
(2)简述黑潮、亲潮对日本各大岛赏枫日期的影响。
(3)分析黑潮、亲潮交汇处渔业资源状况及航海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数值越小,人口压力越小)。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
(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特点。
(2)分析上海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3)相较于浙江省,贵州省的____(填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压力更为突出,据研究贵州省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说明成因____。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十第二册第一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行星合月是一种在地球上看行星与月球视赤经相同的天文现象,此时在视觉上两者非常靠近,适合观赏和拍照。2023年1月26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现身夜空,助兴春节假期。下图示意此次春节期间木星伴月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木星伴月是地球上观赏效果最佳的行星合月现象,其原因是木星( )
A. 体积大 B. 距离地球近 C. 温度高 D. 自身会发光
2. 此次木星伴月发生时( )
A. 木星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B. 地球位于月球和木星之间
C. 太阳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D. 月球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
3. 月球和木星都无生命存在,限制其生命生存的共同因素有( )
①气温②光照③液态水④宇宙环境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其反射的太阳光在地球夜间观察最为明显,故木星伴月是地球上观赏效果最佳的行星合月现象,A正确;根据太阳系中行星的公转轨道知,木星距离地球较远,B错误;木星距离太阳较远,接受的光热较少,气温较低,C错误;木星属于行星,行星不发光不发热,只能是反射太阳光,D错误。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行星合月是一种在地球上看行星与月球视赤经相同的天文现象,故地球、太阳、行星、月球在公转轨道平面上空看处于一条直线。木星伴月发生时,因木星距离地球较远,故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A错误,D正确;地球位于月球和木星之间时,此时地球上夜间观测不到月球,不符合图示景观,B错误;太阳不可能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因体积过,无大气层,昼夜温差大,且无液态水存在,故不适宜生命生存;木星为气态巨行星,距离太阳较远,气温较低,无液态水分布,且因体积大,引力,靠近小行星带,受陨石撞击较频繁,宇宙环境较恶劣,故不适宜生命生存,限制两者生命生存的共同因素有气温和液态水,①③正确;月球光照条件及宇宙环境较适宜生命生存,②④错误。综上,B正确。
【点睛】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处于火星和木星两行星轨道之间。
2022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为了冬奥会能够顺利举办,明确全面禁止北京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大气受热环节( )
A. ①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B. 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 ③是近地面大气热源 D. ⑤表示大气反射作用
5. 与月球相比,地球上多的辐射环节是( )
A. 地表吸收 B. 大气辐射 C. 地表反射 D. 太阳辐射
6. 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要影响是( )
A. 杂质减少,大气透明度提高 B. 减弱太阳辐射,减缓温室效应
C. 云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 D. 增强地面辐射,减小昼夜温差
【答案】4. D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错误;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月球表面缺少大气层,故缺少大气辐射这一环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减少大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杂质的含量,提高大气透明度,优化大气质量,A正确;爆竹产生大量烟尘,包括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B错误;产生烟尘不一定会增加云量,C错误;烟尘白天起到削弱作用、夜晚起到保温作用,减小了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大气受热过程中,首先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
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地表径流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植物蒸腾
8. “湿塘”中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 )
A. 调节气候 B. 调蓄水位 C. 净化水质 D. 美化环境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材料中所说,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位于地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对降水、水汽输送、植物蒸腾没有显著影响,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从沉泥区的名称可推断它的主要功能是沉淀泥沙、净化水质。对调节气候、调蓄水位、美化环境影响不大,故选C。
【点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类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
石竹原产于我国北方,现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属多年生草本,花期5~6月,果期7~9月,多分布在草原和山坡草地。石什与金矿在空间上存在伴生关系,是黄金矿产资源的主要指示植物,其植株体往往富集着金元素。下图为石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石竹的生长习性是( )
A. 耐寒 B. 耐涝 C. 喜高温 D. 喜酸性土壤
10. 石竹在我国南方可以四季开花,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南方( )
A. 降水较多 B. 气温较高 C. 土壤黏重 D. 雨热同期
11. 石竹植株体的金元素根本来源是( )
A. 土壤的有机层 B. 土壤的淀积层 C. 土壤的母质层 D. 土壤的耕作层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石竹原产于我国北方,我国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且降水相对较少,故其生长习性主要表现为耐旱、耐寒、忌渍涝等,A正确,BC错误;酸性土壤多分布在我国南方,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相较于我国北方,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热量充足,石竹一年四季都可生长开花,B正确;开花等物候现象主要与气温(或热量)有关,与降水、土壤、雨热同期等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元素属于微量元素,来源于矿物质,主要由土壤中的成土母质决定。形成土壤的岩石中含有金元素,在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母质层)的过程中,岩石中的金元素不断进入土壤,后被石竹吸收富集在植株体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较大,西侧人口密度较小。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下列与其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
A. 水热组合条件好 B. 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
C. 地形较平坦开阔 D. 毗邻国家多,对外联系便捷
13. 黑河一腾冲一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 气候、地形 B. 水源、经济
C. 土壤、植被 D. 气候、土壤
14. 甲地为渭河平原,该地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
A. 交通便捷 B. 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C. 昼夜温差小 D. 开发时间晚,环境保护好
【答案】12. D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位于季风气候区,相比该线以西,水热组合较好,A不符合题意;该线以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西部地区人口迁入,B不符合题意;该线以东地区平原面积广,地形较平坦开阔,C不符合题意;邻国数量的多少与该线以东人口密度大关系较小,且该线以东邻国数量较少,D符合题意。故选D。
13题详解】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侧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水热组合较好,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更适合人类定居;西北侧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为主,不适合人类定居,所以该线多年基本保持不变,A正确;经济、土壤和植被对人口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这种人口分布现象形成的基础,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甲区域是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主要是历史悠久,开发时间早,B正确,D错误;渭河平原位于内陆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条件优势不明显,A错误;昼夜温差状况不是该地人口稠密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人口分布规律: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限,该线以东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植被)和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交通等因素)。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中、西部留守儿童占比,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计划生育政策 B. 社会保障制度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人口出生率
16.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有( )
①前往外地上大学的人数增多 ②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口数量增多
③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数量增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留守儿童产生主要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C正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无关,A错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与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关,但与留守儿童产生这种现象无关,B错误。中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并不高,跟留守儿童比重较大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大学生已经不属于儿童,与留守儿童数量变化关系不大,①错误;结合留守儿童的概念可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可有效降低留守儿童数量,②正确;留守儿童产生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关系不大,而且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③错误;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使得孩子可以与外出的父母居住在一起,有效减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促使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人口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出现“空巢老人”等现象,青年劳动力的子女留守家中,不满16周岁,出现留守儿童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是我国最东端的领土,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西半部为我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所有,平均海拔40米。下图分别示意东三省区域及黑瞎子岛位置。
(1)说出黑瞎子岛形成的原因。
(2)图中A、B两地为侵蚀岸的是____,描述A、B两岸河流作用力的特点____。
(3)说出三江平原所属的河流地貌名称,及该地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重要场所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因水流放缓,泥沙大量堆积面成。
(2) ①. A ②. 河流对A岸的侧蚀作用明显;在B岸的堆积作用较强。
(3)冲积平原。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瞎子岛为材料,涉及地貌成因、河流凹凸岸、以及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黑瞎子岛位于河流下游,是河流堆积地貌,可从泥沙来源、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角度展开分析。地势平坦,水流速度缓,泥沙以沉积;河流携上上游带大量泥沙,因水流放缓,泥沙大量堆积面成。
【小问2详解】
图中A地为侵蚀岸,而B地为堆积岸。A地河流作用力表现为冲刷,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形成凹岸;而B地河流作用力表现为堆积,水流速度慢,携带的泥沙在此处堆积,形成凸岸。
【小问3详解】
江平原所属的河流地貌名称为冲积平原。该地区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重要场所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耕作;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灌溉和渔业发展;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光热和水分条件,以及水体、土壤和矿产资源等。地形:在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土地承载能力较低,因此人口分布较为稀疏。而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口承载能力较高,因此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适中的地区往往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亲潮与黑潮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两支洋流,因二者所含杂质和性质不同,造成海水颜色不同。每到秋冬季节,枫叶的叶绿素就会被破坏,花青素不断形成,枫叶迅速变红,吸引众多游客观赏,秋季正是日本的赏枫旺季。下图为黑潮、亲潮分布示意图。
(1)说出与亲潮相比,黑潮海水性质的不同。
(2)简述黑潮、亲潮对日本各大岛赏枫日期的影响。
(3)分析黑潮、亲潮交汇处渔业资源状况及航海条件。
【答案】(1)黑潮水温较高;海水盐度较高;海水密度较小。
(2)本州岛南部与东南部、四国岛与九州岛大部地区受黑潮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枫叶变红晚,赏枫日期相对较晚;北海道岛东部与本州岛东北部受亲潮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枫叶变红早,赏枫日期相对较早。
(3)受黑潮、亲潮交汇影响,交汇海域海水扰动多,深层海水营养盐上泛增多,浮游生物增多,渔业资源丰富;黑潮、亲潮交汇处,海雾多发,且海域多乱流和涡旋,不利于船只航行,航海条件较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两支洋流亲潮与黑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性质、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等。黑潮由低纬水温高的海域流向高温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亲潮由高纬水温低的海域流向低纬水温高的海域,是寒流。黑潮是暖流,水温较高;因纬度较低,且水温较高,蒸发较旺盛,盐度较高;因水温较高,密度较低。
【小问2详解】
由材料“每到秋冬季节,枫叶的叶绿素就会被破坏,花青素不断形成,枫叶迅速变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树叶变红主要是因为气温降低,气温下降慢,树叶变红较晚;气温下降快,树叶变红较早。故本小题主要分析黑潮、亲潮对气温的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黑潮是暖流,且结合图片可知,黑潮主要影响本州岛南部与东南部、四国岛与九州岛大部地区,受黑潮暖流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枫叶变红晚,赏枫日期相对较晚;亲潮是寒流,且结合图片可知,亲潮主要影响北海道岛东部与本州岛东北部,受亲潮寒流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枫叶变红早,赏枫日期相对较早。
【小问3详解】
渔业资源主要与水域面积、营养盐类、光照、浮游生物等有关。受黑潮、亲潮交汇影响,交汇海域海水扰动多,深层海水营养盐上泛增多,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航海条件与海流等海况、海洋气象有关。黑潮、亲潮交汇处,冷暖水交汇,海雾多发,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因冷暖海水交汇,海域多乱流和涡旋,海流不稳定,不利于船只航行,航海条件较差。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数值越小,人口压力越小)。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
(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特点。
(2)分析上海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3)相较于浙江省,贵州省的____(填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压力更为突出,据研究贵州省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说明成因____。
【答案】(1)人口压力指数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压力指数较低;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压力指数较高。
(2)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等。
(3) ①. 生态环境 ②. 成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资源消耗增加;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部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口总数不断增加;自然灾害较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人口压力指数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压力指数分别的原因、人口压力指数的特点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压力指数较低,其中浙江、上海、江苏最低,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压力指数较高,其中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最高。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上海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原因: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利用的资源多,资源利用率高;对外开放程度高,能够利用的外界资源多;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等。
【小问3详解】
贵州省相较于浙江省,其生态环境压力更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资源消耗增加;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较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部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强烈,导致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自然灾害较多,加剧了生态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