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点亮小灯泡》
| 实验说课 |
说课人:
时间: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说课过程
1
6
说学情
2
实验方法
7
3
教学过程
8
说教材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试验教学目标
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实验内容与原理
4
5
实验效果与评价
9
一 说教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生活中的灯,但对灯是怎么发光的还不清楚,且会充满好奇,结合上节课学习过的"生活中的静电",在学生初步有了对电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使灯发光的原理和原则。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四.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五.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教材实验分析
教材实验改进
五.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1
小灯泡的构造: 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
五.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2
了解认识干电池
五.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3
认识导线的构成
五.教材实验分析与改进
4
让小灯泡发光: 这一实验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课本实验只提供了一个导线让学生实验,虽然有学生可以点了小灯泡,但就对于学生理解电流回路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本次实验我先给学生提供两根导线。 另外我给学生提供了灯泡座,电池盒和开关,方便给学生实验。
六.实验内容与原理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六.实验内容与原理
1
1.给学生提供两根导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让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
2.提出问题:尝试用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
实验内容
实验器材:为每个小组准备导线2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试验单。
六.实验内容与原理
2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形成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原理
特别警示!
七.实验方法
合作探究法
实验观察法
七.实验方法
试验方法
实验观察法
合作探究法
体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通过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比较中可以归纳总结其内在的特性及规律。
八.实验教学过程
八.实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分钟)
自主学习
(7分钟)
合作探究
(15分钟)
作品展示
(10分钟)
课堂总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1.导入新课
1.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你认识小灯泡吗,灯泡是怎样被点亮的,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点亮小灯泡,请同学们欣赏根据灯泡点亮的原理所展现出绚丽多彩的灯光夜景。
设计意图: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
让学生先猜测如何才能点亮小灯泡,用线段表示导线作图。把自己小组能够想到的方法的猜想都画出来。
填写实验单一
3.合作探究
1
合作探究一:尝试点亮小灯泡
1、学生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用两根导线点亮小灯泡
2、成功点亮小灯泡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灯泡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
4、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
1.注意连接位置连接时间短一点
2.电池的电压1.5V,手尽量不碰连接处。
3.实验结束后思考亮与不亮的连接有什么不同。并补充完整实验单。
4.实验时间:10分钟
3.合作探究
2
合作探究二
1、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与小灯泡内部的构造有关(教师出示灯泡解剖图)。
2、猜测电流流向
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让学生尝试画图,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电流通过灯丝形成回路)。
3、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灯泡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灯泡不亮呢?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
3.合作探究
3
合作探究三
1、尝试用1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
2、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解释1根导线也能点亮小灯泡的原因,学生互评得出结论。
4.实验时间:8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下去操作实践,最直接地获取实验的结果,体现活动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4.实验总结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4.实验总结
电流的流动路径
4.实验总结
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图片出示)。
断路:
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
这种现象叫断路。
短路
5.布置作业
让学生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我们能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吗?
尝试点亮更多小灯泡
板书设计
6.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错误连接方法:短路、断路
正确连接方式
九.实验效果与评价
解决问题为目的
合作探究为基础
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九.教学效果与评价
实验效果与评价
解决问题为目的
合作探究为基础
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学生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学会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点亮小灯泡。能够完成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对实验结果的共识。
让学生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养成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了解电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谢谢大家
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