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0:21:17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至 5 B D DAA
6至 10 C B DAA
11至 15 B C B DA
16A
材料题
17.(12分)
(1)问题:宋代江南地区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且比重不断上升。(2分)
影响:促进宋代江南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4分)
(2)简评: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与民族交融;南北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人地矛盾激化,过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
源,人民负担持续加重;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5选 3,6分)
18.(14分)
(1)目的:保持满族骑射剽悍之风(不受汉族文化影响);独占东北人参特产;保护围
场防止百姓潜入捕猎。(5分)
(2)原因: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造成边疆危机;流民坚持反封禁斗争;东北地区的各
族人民及地方官员欢迎流民的到来。(3分)
作用: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长;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
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
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6分)
19.(14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持续发展;
拨乱反正,民主与法制走向制度化;国企负担过重,传统医疗保障体系的弊端。(每
点 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 6分)
(2)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了民众生活(或提高了
民众健康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
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每点 2分,答全可得 8分)。
{#{QQABCYYAggioAAIAAAhCQwVqCAOQkBCCCCoGwEAAoAAAyQFABCA=}#}
20.(12分)
趋势:“宝钞”即明代官方一度发行的纸币,明初广泛使用,至15世纪中期彻底消失;谷物
和绢帛虽长期存在,但到15世纪后半期使用比例日益下降直至消失;白银使用比例逐渐扩大
直至占据绝对优势。(6分)
解释:纸币是一般等价物,携带方便,但由于官府滥发致使通货膨胀,信用大打折扣,直至
废弃不用;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对货币需求量不断增加,谷物与绢帛由于价值低廉,不
适合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需要;白银本身价值含量高,加之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加之明代政府的赋役改革,最终使得其成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货币媒介。(6分)
{#{QQABCYYAggioAAIAAAhCQwVqCAOQkBCCCCoGwEAAoAAAyQFABCA=}#}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测试 A.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 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消解称谓的等级意义 D.追求社会的民主平等
历史试卷 7.1897 年,清廷发布上谕,下令将江南制造局移至湖南近矿之处。这一决定首先受到时任两江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总督刘坤一的强烈反对与抵制;不久,清廷不得不将沪厂迁移的计划暂时搁置。这反映出晚清政
命题人:王顶 府( )
一、选择题(共 48 分,每小题 3 分) A.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B.中央集权隐患已现
1.《管子 治国》里说:“末作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国富。” C.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D.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今为末作奇巧者,……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这反映出( ) 8.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
A.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走向松动 B.重农抑商思想有其社会基础 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 )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削弱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A.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 B.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
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D.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
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9.武昌起义后,各地先后出现多种旗帜,最终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 18 省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 )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强化了经济控制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
3.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近代国家特征开始显现
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呈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
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其主要意图是( )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 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 11.1938 年春,国民政府决定设置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7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
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武汉正式召开,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在内的 160 多位参政员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
( ) 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等系列决议案。这有助于(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C.削弱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全面抗战路线普遍实施
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 12.1950 年,新华通讯社根据中央部署,各地总分社、分社的人事编制和财务管理完全与地方
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 脱钩,其人员由总社调动和任免,其财务纳入新华社的财政系统。这一做法( )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A.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困难的现实 B.说明中央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C.与后来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有相似之处 D.表明“双百”方针在新闻业的全面落实
6.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 13.彭德怀指出:“抗美援朝运动使全国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民
书》等古籍经典中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意在( )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同仇敌忾、打退美国侵略者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
{#{QQABCYYAggioAAIAAAhCQwVqCAOQkBCCCCoGwEAAoAAAyQFABCA=}#}
通过各方面来支援军队及朝鲜人民反抗侵略、保卫远东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彭 ——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德怀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 材料二 宋代人均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
A.显示了抵御外辱的信心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但山林破坏后,雨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增加了经济建设的动力 则山洪暴发,早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
14.1962 年,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到 江南谷贵民贫。漕运的发展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使得中央王朝不能不仰赖江南经
1963 年全省有 65%的生产大队都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这一做法( ) 济上的支持。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B.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问题及其影响。(6分)
15.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
不断地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充分地飞翔,又不被“笼”困死。“鸟笼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6分)
济”的提出意在( )
A.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B.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材料一清廷以为东北为祖宗发祥之地,惧怕满族受汉族高度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渐失满洲之
16.在 2023 年 8 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邀请沙 本习”,故常以不学汉俗告诫其族,欲保留发祥之地东北,勿使汉人侵入,乃行封禁,希望永保
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作为新成员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并欢迎其他有意 满族骑射剽悍之风。人参为东北特产,明末女真人贩人参,获利甚多,清初遂置官采,汉族民人
愿并符合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这表明金砖国家( ) 以人参利厚,入山偷采,清廷百般阻止,仍无法杜绝,至是乃有封禁之举。清王朝在东北设立围
A.力求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B.寻求地区合作,维护欧亚安全 场,围场是驻防八旗演武骑射的场地,还兼做采捕向清廷纳贡物品的场地,清廷对围场的管理极
C.积极联合伙伴,企图称霸世界 D.倡导一带一路,追求和平发展 为严格,制定刑律惩办违禁者,严禁百姓潜入捕猎。
二、材料题(共 52 分,共 4 题) ——摘编自朱诚如主编《辽宁通史》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二
材料一 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更是无孔不入,而清廷封禁政策阻碍了东北生产发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劳动力占 展,削弱了对外防御力量,造成了边疆危机。而流民(由内地到东北谋生的人)也一直坚持反封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 全口农村劳动力比 禁斗争,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吸引着广大流民冒险闯关东。当时生活在东北的各族人民,
数 数 率 也希望汉族到来帮助其耕种谋生,一些清政府地方官员,例如,奉天地方官员从发展地方经济考
太平兴国五 虑,大量招徕移民,对辽东地区农业开发有积极作用。清政府迫于国际形势,在国内舆论的压力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25 5.40%
年 下,如潮似涌的流民冲击下,为缓和矛盾,不得不逐步开放东北,采取移民实边政策,直至全面
112033 1660395 开放东北。 ——摘编自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
元丰元年 2856844 42340082 6.70%
1 4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统治者封禁东北的目的。(5分)
126576 1811394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解除对东北封禁的原因,及流民对东北地区开发
崇宁元年 3227693 46190560 6.90%
2 5 的作用。(9分)
{#{QQABCYYAggioAAIAAAhCQwVqCAOQkBCCCCoGwEAAoAAAyQFABCA=}#}
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材料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也迅速开展起来。如 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
1982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 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 单位:%
规定》。进入 1987 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 至 1989 年相继 1368~1398(明太祖) 78 12 10
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1989 1398~1402(明惠帝) 31.8 50 2
年 2 月 21 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分级诊疗制度方面。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摘编自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 70 年》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实行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背景。(6 分) 1450~1456(明代宗) 0 90 1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的影响。(8 分)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QQABCYYAggioAAIAAAhCQwVqCAOQkBCCCCoGwEAAoAAAyQ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