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13节-盐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平阳期中)阳光玫瑰葡萄今年获得了大丰收,颗粒大,果肉鲜脆多汁,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KNO3 B.CO(NH2)2 C.K2CO3 D.Ca(H2PO4)2
2.(2023九上·余杭月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4.为了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施用的一种化学肥料是( )
A.KCl B.CO(NH )
C.Ca(H PO ) D.NH Cl
5.番茄种子开始萌发到长出第一片新叶时,两片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学习小组用缺氮的营养液培养上述若干幼苗,然后对幼苗进行如下不同处理,随后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出现缺氮症状的是( )
A.剪去 一片子叶的幼苗 B.剪掉根尖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的幼苗
6.小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的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kg 45kg 31kg 46kg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7.(2023九上·义乌月考)往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3NaOH+FeCl3=Fe(OH)3↓+3NaCl。则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蓝紫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钙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酸溶液有通性的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电离出
10.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 (主要成分是碳酸钻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
11.(2023九上·萧山月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NaOH
12.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13.(2023九上·温州月考)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Fe+2HCl=FeCl2+H2↑ B.CaCO3 = CaO+CO2↑
C.H2CO3 = H2O+CO2↑ D.Ca(OH)2+Li2CO3=2LiOH+CaCO3↓
14.(2023九上·上城期末)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氯气(Cl2) 可液化为油状液体(液氯Cl2),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叫氯水,其中部分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次氯酸)。小陈做了分析,合理的是( )
A.氯气变成液氯是物理变化
B.氯气与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往氯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会有气泡生成
D.往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15.(2021九上·绍兴月考)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C 测定纯度 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
D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1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2种阳离子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D.若取d点固体,有反应生成的铜与银,加入稀盐酸则无气泡产生
17.(2023九上·浙江期中)下面是四种制取ZnSO4的化学反应:
①Zn+H2SO4=ZnSO4+H2↑
②ZnO+H2SO4=ZnSO4+H2O
③Zn(OH)2+H2SO4=ZnSO4+2H2O
④ZnCO3+H2SO4=ZnSO4+H2O+CO2↑
对这四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③实质是Zn2+和SO42-的反应
D.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8.(2019九上·温岭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三、实验探究题
1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1)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图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图②中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 。
(3)通过 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20.(2024九上·温州期中)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 。
(2)如果要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21.(2023九上·杭州期中)实验室现有一瓶含有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
(3)步骤Ⅱ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 。
四、解答题
22.(2024九上·江北期末)实验室有一杯质量为50g的硫酸铜和稀盐酸混合溶液,缓慢加入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每次加入20g,共分6次加入,同时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并测量每次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和沉淀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⒉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溶液总质量/g 65.34 80.68 100.68 118.72 136.76 m
沉淀质量 4.66 9.32 9.32 11.28 13.24 13.24
(1)表格中m= 。
(2)求实验使用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第3次实验中沉淀质量没有增加,而第4次实验沉淀质量又增加的原因是 。
(4)求原混合溶液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3.(2018九上·衢州月考)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NH4NO3 ②NH4H2PO4 ③KNO3 ④K2SO4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 KNO3 、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
②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推测原营养液 (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24.明代《徐光启手迹》中记载了硝酸的制法。
(1)原料:绿矾五斤,硝五斤。
绿矾和硝(KNO )均属于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预处理: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二味同研细,听用。
①加热绿矾,质量约减小该过程中绿矾失去部分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研碎和KNO ,研碎的目的是 。
(3)制备:用铁作锅,铁锅置炭炉上,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强水即硝酸,制备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以上三个反应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和HNO 的水溶液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符号)。
25.(2024九上·温州期中)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2)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6.(2023九上·杭州月考)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认为亚硝酸钠溶液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A、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A不符合题意;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不符合题意;
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含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
【解答】在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因此属于氮肥,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单质,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B符合题意;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氮磷钾营养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
【解答】 钾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符合题意;
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
【解答】A.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还有另一片子叶能够提供营养,最先不会出现缺氮症状,B不符合题意;
B.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剪掉根尖的幼苗吸水能力下降,植物出现缺水症状,A不符合题意;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种子里的营养供给切断,需要的无机盐只能从营养液提供,而营养液缺氮,故能最先出现缺氮症状,C符合题意;
D.完整的幼苗,两片子叶仍有营养,不会最先出现缺氮症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解答即可。
【解答】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钾肥,番薯产量较高,甲和丙不含钾肥,番薯产量较低,所以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钾肥。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反应过程、反应现象和产物,对其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NaCl的过程二者的质量之比是一定的,因此生成氯化钠质 量是一条直线,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同时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不能生成水,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因此水的质量仍然增大,只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质量比是120:107,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比和稀盐酸反应小一些,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先和氯化氢反应,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氯化氢质量减小,直至减小到0,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分析;
C、根据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分析;
D、根据氯化钙与氢氧化钙不反应分析。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蓝紫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结论,不是现象,符合题意;
C、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观察到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不符合题意;
D、 少量氯化钙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不会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A、根据盐的概念分析。
B、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解答】A.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比如硝酸铵属于盐,但是不含有金属元素,故错误;
B. 酸中不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比如盐酸,故错误;
C. 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比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 酸溶液有通性的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电离出 H+,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
C、根据碳酸钠的用途分析;
D、根据水垢主要成分都难溶于水分析。
【解答】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称,呈碱性, 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不符合题意;
D、水壶中的水垢难溶于水,不通用 水清洗,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钡能溶于酸分析。
【解答】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钡,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中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由此可知固体中还一定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不能确定。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盐的定义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根据铵态氮肥与碱能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可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A.氯化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是一种氮肥,不是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反应,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A、所给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所给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所给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所给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3)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4)氯化银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解答】A.氯气和液氯为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因此发生的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由于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氯水中存在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氯水中存在稀盐酸,而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如果加入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将氢氧化钠反应完,也不会生成气体,即不能证明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故A错误;
B.加入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水本身呈碱性,因此即使过滤后的滤液加入酚酞变成红色,也不能说明其中有氢氧化钠存在,故B错误;
C.根据生成沉淀碳酸钡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纯度,故C正确;
D.除去杂质碳酸钠后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钙,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后,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当锌和硝酸银反应,由于进入溶液的锌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减小的,即ab段。当锌和硝酸铜反应时,由于进入溶液锌的质量大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增大的,即bc段。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不再参加反应,因此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即cd段。
A.a点时,锌正在和硝酸银反应,而硝酸铜还为开始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Zn2+,Cu2+和没有反应完的Ag+,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反应产物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滴加稀盐酸,那么它与二者都不反应,故C错误;
D.d点时,加入的锌过量,此时固体为锌、铜和银,加入稀盐酸后,锌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B、根据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分析;
C、根据酸和碱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D、根据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A、 反应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其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符合题意;
C、 反应③实质是H+和OH-的反应 ,符合题意;
D、 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CaCO3、Na2CO3;Na2SO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含有Cu+的溶液呈蓝色;
(2)碳酸钙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3)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 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蓝色澄清溶液, 说明其中肯定含有 CuSO4 ;因为碳酸钙为白色沉淀,所以肯定不含有 CaCO3 ;因为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碳酸铜沉淀,所以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Na2CO3。由于没有任何现象说明不存在硫酸钠,所以可能含有 Na2SO4 。
19.【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d=c>b
(3)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根据图像,反应进行的程度分析。
(3)通过证明反应物已经不存在,说明反应的已经发生。
【解答】(1)图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由于酸碱中和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所以图⑤中点c时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b、c、d三点,在b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钠质量继续加大;
到c点时完全反应的、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了,所以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 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d=c>b。
(3)通过试管5中的碳酸钠滴入之后不再有气泡生成,即可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也就是通过证明反应的消失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20.【答案】(1)CaO+H2O=Ca(OH)2;过滤
(2)②③
(3)CaCO3;Ca(OH)2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 ,氧化钙加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钙又名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成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紫色石蕊变蓝色;
【解答】(1)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过滤,用于固液分离;
(2)A-C的过程中,OH-并未除去,选择与OH-反应的物质,溶液呈碱性,所以选择②③ 进行实验。②无色酚酞会变红色;③二氧化碳通进去会产生沉淀;①反应但是无现象;④不反应;
(3)加入饱和碳酸钠,D中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盐沉淀,故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若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增加了氢氧根浓度,微溶的氢氧化钙析出。白色的物质是 Ca(OH)2 ;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过滤(2) ②③ (3)CaCO3、Ca(OH)2
21.【答案】(1)氨肥
(2)浓硫酸
(3)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同时含有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化肥属于复合肥。
(2)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解答】(1)NH4HCO3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3)步骤Ⅱ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22.【答案】(1)156.76
(2)解:设质量为
171 233
x 4.66g
(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已被完全反应,但氢离子还有剩余,无法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4)解:设质量为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结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的反应过程分析;
(2)根据氢氧化铜沉淀能与酸反应,开始的沉淀为硫酸钡沉淀,由硫酸钡沉淀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钡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开始时因存在盐酸,氢氧化铜不能生成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相等质量的物质完全反应生成物质量相同,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由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硫酸铜完全反应,则m=136.76+20=156.76.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酸,第3次实验中沉淀质量没有增加而第4次实验沉淀又增加,是由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已被完全反应,但氢离子还有剩余,无法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当氢离子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铜沉淀才能形成。
故答案为:(1)156.76;(2)17.1%;(3) 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已被完全反应,但氢离子还有剩余,无法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4)8.76%。
23.【答案】(1)②③
(2)Ca(NO3)2;一定有;Ca(NO3)2、KCl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根据氯离子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1)①NH4NO3 含有元素属于氮肥;②NH4H2PO4 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③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2)实验 1 加入碳酸钠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钙,硝酸钙与碳酸钾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碳酸钾,营养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营养液中含有氯离子,则一定含有氯化钾;氯化钾溶液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说明一定不含硝酸钾,则营养液的成分为Ca(NO3)2、KCl。
24.【答案】(1)D
(2) ;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3)置换;H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盐与化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盐分析;
(2)根据绿矾受热分解生成和水,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分析;
(3)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酸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分析。
【解答】(1) 绿矾和硝(KNO )均属于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盐,D正确。
(2) ①加热绿矾,质量约减小该过程中绿矾失去部分水,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研碎和KNO 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
(3) ① 以上三个反应中涉及到了分解、化合、复分解 反应,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和HNO 的水溶液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 H 。
故答案为:(1)D;(2) ; 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3)置换; H 。
25.【答案】(1)HCl
(2)变大
(3)26.5%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实验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产物中有稀盐酸和氯化钙,向这个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在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解答】(1) 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 ,证明溶液中盐酸过量;
(2) Na2CO3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是Na2CO3和HCl的反应;开始盐酸过量,溶液为酸性,盐酸被反应完,pH值上升;所以溶液的pH是偏大的;
(3)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m 5g
m=5.3g ;m%=5.3g/20g=26.5%;
故答案为:(1) HCl (2) 变大 (3) 26.5%
26.【答案】NO2-;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是食盐,产生白色沉淀但立即消失的是亚硝酸钠。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无毒,氯化钠中含钠离子,由此可知钠离子无毒,亚硝酸钠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则亚硝酸根离子有毒,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氯化钠无毒,氯化钠中含钠离子,由此可知钠离子无毒,亚硝酸钠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则亚硝酸根离子( NO2- )有毒,亚硝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可利用滴加酚酞溶液鉴别,亚硝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所以也可利用加入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NO2-;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是食盐,产生白色沉淀但立即消失的是亚硝酸钠。
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13节-盐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平阳期中)阳光玫瑰葡萄今年获得了大丰收,颗粒大,果肉鲜脆多汁,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KNO3 B.CO(NH2)2 C.K2CO3 D.Ca(H2PO4)2
【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A、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A不符合题意;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不符合题意;
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3九上·余杭月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含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
【解答】在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因此属于氮肥,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单质,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B符合题意;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为了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施用的一种化学肥料是( )
A.KCl B.CO(NH )
C.Ca(H PO ) D.NH Cl
【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氮磷钾营养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
【解答】 钾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符合题意;
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番茄种子开始萌发到长出第一片新叶时,两片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学习小组用缺氮的营养液培养上述若干幼苗,然后对幼苗进行如下不同处理,随后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出现缺氮症状的是( )
A.剪去 一片子叶的幼苗 B.剪掉根尖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的幼苗
【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
【解答】A.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还有另一片子叶能够提供营养,最先不会出现缺氮症状,B不符合题意;
B.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剪掉根尖的幼苗吸水能力下降,植物出现缺水症状,A不符合题意;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种子里的营养供给切断,需要的无机盐只能从营养液提供,而营养液缺氮,故能最先出现缺氮症状,C符合题意;
D.完整的幼苗,两片子叶仍有营养,不会最先出现缺氮症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小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的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kg 45kg 31kg 46kg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解答即可。
【解答】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钾肥,番薯产量较高,甲和丙不含钾肥,番薯产量较低,所以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钾肥。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3九上·义乌月考)往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3NaOH+FeCl3=Fe(OH)3↓+3NaCl。则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反应过程、反应现象和产物,对其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NaCl的过程二者的质量之比是一定的,因此生成氯化钠质 量是一条直线,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同时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不能生成水,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因此水的质量仍然增大,只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质量比是120:107,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比和稀盐酸反应小一些,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先和氯化氢反应,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氯化氢质量减小,直至减小到0,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蓝紫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少量氯化钙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分析;
C、根据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分析;
D、根据氯化钙与氢氧化钙不反应分析。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蓝紫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结论,不是现象,符合题意;
C、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观察到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不符合题意;
D、 少量氯化钙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不会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酸溶液有通性的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电离出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A、根据盐的概念分析。
B、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酸的概念分析。
【解答】A.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比如硝酸铵属于盐,但是不含有金属元素,故错误;
B. 酸中不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比如盐酸,故错误;
C. 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比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 酸溶液有通性的原因是酸在水溶液中都能够电离出 H+,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0.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 (主要成分是碳酸钻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
【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
C、根据碳酸钠的用途分析;
D、根据水垢主要成分都难溶于水分析。
【解答】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称,呈碱性, 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不符合题意;
D、水壶中的水垢难溶于水,不通用 水清洗,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九上·萧山月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NaOH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钡能溶于酸分析。
【解答】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钡,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中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由此可知固体中还一定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不能确定。
故答案为:A。
12.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盐的定义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根据铵态氮肥与碱能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可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A.氯化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是一种氮肥,不是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反应,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3九上·温州月考)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Fe+2HCl=FeCl2+H2↑ B.CaCO3 = CaO+CO2↑
C.H2CO3 = H2O+CO2↑ D.Ca(OH)2+Li2CO3=2LiOH+CaCO3↓
【答案】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A、所给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所给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所给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所给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3九上·上城期末)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氯气(Cl2) 可液化为油状液体(液氯Cl2),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叫氯水,其中部分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次氯酸)。小陈做了分析,合理的是( )
A.氯气变成液氯是物理变化
B.氯气与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往氯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会有气泡生成
D.往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3)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4)氯化银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解答】A.氯气和液氯为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因此发生的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由于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氯水中存在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氯水中存在稀盐酸,而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15.(2021九上·绍兴月考)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C 测定纯度 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
D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如果加入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将氢氧化钠反应完,也不会生成气体,即不能证明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故A错误;
B.加入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水本身呈碱性,因此即使过滤后的滤液加入酚酞变成红色,也不能说明其中有氢氧化钠存在,故B错误;
C.根据生成沉淀碳酸钡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纯度,故C正确;
D.除去杂质碳酸钠后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钙,故D错误。
故选C。
16.(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2种阳离子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D.若取d点固体,有反应生成的铜与银,加入稀盐酸则无气泡产生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后,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当锌和硝酸银反应,由于进入溶液的锌的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减小的,即ab段。当锌和硝酸铜反应时,由于进入溶液锌的质量大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是增大的,即bc段。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不再参加反应,因此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即cd段。
A.a点时,锌正在和硝酸银反应,而硝酸铜还为开始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Zn2+,Cu2+和没有反应完的Ag+,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反应产物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此时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滴加稀盐酸,那么它与二者都不反应,故C错误;
D.d点时,加入的锌过量,此时固体为锌、铜和银,加入稀盐酸后,锌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7.(2023九上·浙江期中)下面是四种制取ZnSO4的化学反应:
①Zn+H2SO4=ZnSO4+H2↑
②ZnO+H2SO4=ZnSO4+H2O
③Zn(OH)2+H2SO4=ZnSO4+2H2O
④ZnCO3+H2SO4=ZnSO4+H2O+CO2↑
对这四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③实质是Zn2+和SO42-的反应
D.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B、根据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分析;
C、根据酸和碱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D、根据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A、 反应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其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符合题意;
C、 反应③实质是H+和OH-的反应 ,符合题意;
D、 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8.(2019九上·温岭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答案】CaCO3、Na2CO3;Na2SO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含有Cu+的溶液呈蓝色;
(2)碳酸钙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3)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 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蓝色澄清溶液, 说明其中肯定含有 CuSO4 ;因为碳酸钙为白色沉淀,所以肯定不含有 CaCO3 ;因为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碳酸铜沉淀,所以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Na2CO3。由于没有任何现象说明不存在硫酸钠,所以可能含有 Na2SO4 。
三、实验探究题
1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1)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图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图②中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 。
(3)通过 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d=c>b
(3)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根据图像,反应进行的程度分析。
(3)通过证明反应物已经不存在,说明反应的已经发生。
【解答】(1)图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由于酸碱中和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所以图⑤中点c时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b、c、d三点,在b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钠质量继续加大;
到c点时完全反应的、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了,所以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 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d=c>b。
(3)通过试管5中的碳酸钠滴入之后不再有气泡生成,即可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也就是通过证明反应的消失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20.(2024九上·温州期中)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 。
(2)如果要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答案】(1)CaO+H2O=Ca(OH)2;过滤
(2)②③
(3)CaCO3;Ca(OH)2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 ,氧化钙加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钙又名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成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紫色石蕊变蓝色;
【解答】(1)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过滤,用于固液分离;
(2)A-C的过程中,OH-并未除去,选择与OH-反应的物质,溶液呈碱性,所以选择②③ 进行实验。②无色酚酞会变红色;③二氧化碳通进去会产生沉淀;①反应但是无现象;④不反应;
(3)加入饱和碳酸钠,D中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盐沉淀,故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若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增加了氢氧根浓度,微溶的氢氧化钙析出。白色的物质是 Ca(OH)2 ;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过滤(2) ②③ (3)CaCO3、Ca(OH)2
21.(2023九上·杭州期中)实验室现有一瓶含有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
(3)步骤Ⅱ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 。
【答案】(1)氨肥
(2)浓硫酸
(3)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同时含有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化肥属于复合肥。
(2)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解答】(1)NH4HCO3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3)步骤Ⅱ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四、解答题
22.(2024九上·江北期末)实验室有一杯质量为50g的硫酸铜和稀盐酸混合溶液,缓慢加入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每次加入20g,共分6次加入,同时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并测量每次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和沉淀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⒉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溶液总质量/g 65.34 80.68 100.68 118.72 136.76 m
沉淀质量 4.66 9.32 9.32 11.28 13.24 13.24
(1)表格中m= 。
(2)求实验使用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第3次实验中沉淀质量没有增加,而第4次实验沉淀质量又增加的原因是 。
(4)求原混合溶液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156.76
(2)解:设质量为
171 233
x 4.66g
(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已被完全反应,但氢离子还有剩余,无法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4)解:设质量为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结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的反应过程分析;
(2)根据氢氧化铜沉淀能与酸反应,开始的沉淀为硫酸钡沉淀,由硫酸钡沉淀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钡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开始时因存在盐酸,氢氧化铜不能生成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相等质量的物质完全反应生成物质量相同,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由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硫酸铜完全反应,则m=136.76+20=156.76.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酸,第3次实验中沉淀质量没有增加而第4次实验沉淀又增加,是由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已被完全反应,但氢离子还有剩余,无法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当氢离子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铜沉淀才能形成。
故答案为:(1)156.76;(2)17.1%;(3) 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已被完全反应,但氢离子还有剩余,无法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4)8.76%。
23.(2018九上·衢州月考)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NH4NO3 ②NH4H2PO4 ③KNO3 ④K2SO4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 KNO3 、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
②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推测原营养液 (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答案】(1)②③
(2)Ca(NO3)2;一定有;Ca(NO3)2、KCl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根据氯离子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1)①NH4NO3 含有元素属于氮肥;②NH4H2PO4 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③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2)实验 1 加入碳酸钠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钙,硝酸钙与碳酸钾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碳酸钾,营养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营养液中含有氯离子,则一定含有氯化钾;氯化钾溶液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说明一定不含硝酸钾,则营养液的成分为Ca(NO3)2、KCl。
24.明代《徐光启手迹》中记载了硝酸的制法。
(1)原料:绿矾五斤,硝五斤。
绿矾和硝(KNO )均属于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预处理: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二味同研细,听用。
①加热绿矾,质量约减小该过程中绿矾失去部分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研碎和KNO ,研碎的目的是 。
(3)制备:用铁作锅,铁锅置炭炉上,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强水即硝酸,制备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以上三个反应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和HNO 的水溶液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符号)。
【答案】(1)D
(2) ;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3)置换;H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盐与化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盐分析;
(2)根据绿矾受热分解生成和水,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分析;
(3)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酸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分析。
【解答】(1) 绿矾和硝(KNO )均属于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盐,D正确。
(2) ①加热绿矾,质量约减小该过程中绿矾失去部分水,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研碎和KNO 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
(3) ① 以上三个反应中涉及到了分解、化合、复分解 反应,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和HNO 的水溶液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 H 。
故答案为:(1)D;(2) ; 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3)置换; H 。
25.(2024九上·温州期中)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2)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HCl
(2)变大
(3)26.5%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实验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产物中有稀盐酸和氯化钙,向这个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在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解答】(1) 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 ,证明溶液中盐酸过量;
(2) Na2CO3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是Na2CO3和HCl的反应;开始盐酸过量,溶液为酸性,盐酸被反应完,pH值上升;所以溶液的pH是偏大的;
(3)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m 5g
m=5.3g ;m%=5.3g/20g=26.5%;
故答案为:(1) HCl (2) 变大 (3) 26.5%
26.(2023九上·杭州月考)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认为亚硝酸钠溶液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
【答案】NO2-;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是食盐,产生白色沉淀但立即消失的是亚硝酸钠。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无毒,氯化钠中含钠离子,由此可知钠离子无毒,亚硝酸钠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则亚硝酸根离子有毒,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氯化钠无毒,氯化钠中含钠离子,由此可知钠离子无毒,亚硝酸钠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则亚硝酸根离子( NO2- )有毒,亚硝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可利用滴加酚酞溶液鉴别,亚硝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所以也可利用加入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NO2-;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是食盐,产生白色沉淀但立即消失的是亚硝酸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