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
应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标志、思想阵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试大纲】
新文化运动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社会黑暗: 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 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得到发展。
3.阶级基础: 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4.思想方面:西方 进一步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
1.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他们是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接受了西方的 、 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此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可以概括为民主与科学思想)
3.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办学宗旨,提倡 ,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1917年, 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一大批新派人物以《新青年》为核心,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形成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北京大学从 一变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三、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提倡 (德先生)和 (赛先生),反对专制、迷信与无知。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思考1.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含义是什么?对当时的中国有何意义?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思考2.在新文化运动中,为什么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其实质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内容和形式)
思考3.提倡新文学,开展文学革命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内容?对文学革命的开展影响最大的人物有谁?文学革命包括哪些内容?带来了什么影响?
(1)原因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其锋芒必然指向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2)代表人物
①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一文,提出文学改革主张,即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以 取代 ,还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③鲁迅:《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代表了文学革命的成就。
(3)影响
①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②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有利于宣传民主、科学,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后期的新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内在关系
1.提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提倡新道德是提倡民主科学的前提。
3.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载体。
四、影响
(一)积极作用
1.新文化运动是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 以空前严重的打击,动摇了 的思想统治地位。
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的觉醒。
4.促使人们追求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追求进步,从而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 的发生。
(二)局限性
1.主要局限在知识界,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种倾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思维拓展】
1.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及其代表思潮
(1)器物层次:主要包括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地主阶级的学习)
(2)制度层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变法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资产阶级的学习)
(3)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思潮。(资产阶级的学习)
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
①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②在文化选择上,敢于勇敢地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进取。
③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统一的走向。
④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惰性精神力量——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2)局限性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者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1)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2)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3)激进派: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
【走进高考】
例1.(08四川文综卷,17)192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解析:D。材料中“这三十年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出自《科学与人生观》序言。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项,因为变法和革命都遭到抨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而民主也在辛亥革命中被袁世凯践踏,故C项不选。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逐步接收。故D项正确。
例2.(2008年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A、C 、D项表述错误。
例3.(09年全国卷Ⅰ文综,18)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史实的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和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考生,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B为正确答案。
例4.(09年上海历史)1 ( http: / / www.21cnjy.com )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解析:C 1915年陈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期开始称《新青年》。D.《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
例5.(09年全国卷Ⅱ文综)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国必有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非学何以自存!”“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这些信息告诉学生国粹学说的用途,非国粹学说不可独尊。一国的学说只可治理一国而已。回答第(2)问时要评价“文艺复兴”。回答第(3)问时背景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寻找,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回答。
答案:
(1)同:反对儒学独尊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②对“亚洲古学复兴”的看法 ③分析两者异同 ④总体评价 (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07广东理科基础)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2007上海历史)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3.(2007江苏历史)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作为这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政权 D.人民民主制
10.“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从李大钊的话中来看,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
A.反对儒家思想 B.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反对封建旧文化
11.胡适原名胡嗣糜,后来取“物竞天择,适着生存”中的“适”字,将名字改为胡适,表明接受了
A.进化论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2.康有为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1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4.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文中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15.新文化运动中,诗人刘大白在《卖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①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②反对机器生产的呼声高涨③知识分子强烈关注民生④新文学内容新形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09年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7.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思想,给时代吹进一股清新之风。此后,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西方历经激烈的碰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采取“跪着造反”的方式?
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乙教授大骂:八部书外皆狗屁。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至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2)上述模拟情景反映了什么运动 斗争实质是什么?这一运动出现的导火线是什么?
(3)扼要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趋势。
1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CC 6―10 DDAAD 11-15 ABCBB
二、非选择题:
16.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思想的变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17.
(1)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因:一是借助孔子和儒学的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可以减少改革阻力;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不敢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三是康有为自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运动:新文化运动。
实质问题: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激烈斗争。
导火线: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3)趋势: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18.解析: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1):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文艺复兴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思考1.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1.政治制度层面,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2.理念方面,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包括:1.科学思想、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3.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上述宣传,对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思考2.(1)原因
①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例如三纲五常,“忠、孝、节”、“存天理、灭人欲”等)维护专制制度,成为民主共和的阻力。
②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深刻的批判。
③辛亥革命以后,封建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2)实质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代表人物
陈独秀、鲁迅等。
陈独秀主要是通过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来批孔。
鲁迅主要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 和 的黑暗。还发表过《我之节烈观》一文,直接揭露“忠、孝、义”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4)影响
传统礼教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