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程标准】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注意把握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策机构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两条线索。具体内容应包括汉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和郡国并行制、魏晋南北朝中枢机构的变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节度使制度、北宋从中央到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兴盛制度。教材中对七国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北宋的极贫积弱的讲述,是对上述问题的深化,应分析理解。
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朝设军机处是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表现。应该掌握上述史实,了解明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理解君主专制的特征及其影响。
【考试大纲】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梳理】
一、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七国之乱
1.原因:汉初,刘邦在推行 ,逐一铲除 和 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但 和 之间矛盾激化。
2.经过:前 年,吴王 借口“清君侧”,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结果: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诸侯王的 和 权力被收归中央。
(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在中央建立 ;地方上实行 ,设置 。
3.意义: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集中导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政局动荡。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
(一)藩镇割据
1.成因:平定 后,唐代宗将 及 封为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膨胀。
2.后果: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导致 分裂局面的出现和延续。
(二)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
①政权:更迭频繁。
②政局:南方相对稳定。
③经济: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目的: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
(二)措施
1.军事上:
统兵权归 ,调兵权归 ,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政治上:
①中央:削夺宰相的权力,设 和 ;
②地方:削夺 、 和 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经济上:
中央掌握地方上大部分财赋,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 ,维护了 和
。
(三)影响:
1.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 的分裂局面。
2.消极:造成了“ ”、“ ”、“ ”的国家财政危机。
四、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元朝后期,丞相位高权重,引起政局动荡。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
2.废除:1380年,裁撤 ,废除丞相,皇帝亲掌 ,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3.影响:在中国实行 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设置
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设立:明太祖时设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 。
3.职责:明太祖时 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明成祖时开始参与 的商讨,后来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三)军机处的设置
1.背景:清初设立 处理日常事务。 负责军国大事。
2.目的:处理 。
3.职权:处理军务,后来可参与处理 、制定 、审理 等机要政务。
4.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高度发展。
【知识拓展】
1.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着那两对基本矛盾?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受到牵制削弱、分割,最终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控制,地方权力逐步缩小,地方服从服务于中央。
2.试比较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制的不同点
①性质上,英国为资本主义性质,中国为封建性质。
②产生过程上,英国内阁首相选举产生,中国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
③地位上,英国为法定必设机构,国王无权解散;中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皇帝可以随时解散。
④权力上,英国行使国家决策和管理权力;中国主要是备皇帝顾问。
⑤作用上,英国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走进高考】
例1.(2007山东,9)服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中得到的却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从图片看三种男子帽式都含有统一之一,结合明初的政治状况,朱元璋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皇权,它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也带有这一意图。
答案:B
例2. (2006 江苏单科,27,)列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11分)
解析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隐含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秦始皇确立丞相制度,丞相在当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后,每当皇帝软弱,相权就直接威胁着君权,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组织史实时要注意能揭示总体趋势、语言简练。君权的空前加强,必然导致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制度趋向衰落,这就是影响。
答案要点 (共11分)
①史实: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②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③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下列各项制度,属于汉朝在秦朝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3.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4.《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5.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要调动一个实力较大的地方将领,事先总是调兵遣将防备其反抗,如临大敌。这反映出
A.地方将领会发动兵变 B.皇权专制制度已趋没落
C.地方将领反对封建专制 D.皇权与割据势力矛盾尖锐
6.西汉初和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的问题是
A.地方与中央争权 B.郡县与封国并存 C.皇权与相权矛盾 D.内朝与外朝并存
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8.王彦超及诸藩朝,帝(宋太祖)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据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9.北宋出现“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而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府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D.政府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10.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11.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
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D.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
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4.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皇权
年代
皇权
年代
皇权
年代
皇权
年代
A B C D
15.以下是中国古代皇帝对丞相的看法:“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
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
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这样的言论只能产生于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中国近代
16.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是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②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决策和行政机构;④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皇帝对丞相的礼仪:由赐座、探病到站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实质可以反映出
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 B.皇帝与大臣隔阂不断加深
C.朝廷礼仪的完善 D.皇权的加强,大臣地位的不断下降
1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以下政制既加强皇权,又提高了办事效率的是①剌史制②通判③三省六部制④军机处设置
A.①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至秦以下,人人君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四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及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之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
材料五 关于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当代学者有这样的看法: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个关键时代。宋代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不仅失去了兵权和财权,而且连用人之权也被剥夺了。故宋代的中央集权已可谓是集于帝王之一身。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是有意要削掉宰相的用人与司法之权。从这种发展的趋势看,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相之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之至材料四,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何区别?又无本质区别?结合史实说明。(12分)
(2)材料四对明朝废除丞相追溯到宋朝,你同意吗?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1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它具体又有哪些制度构成?(3分)
(2)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3)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 (2分)
(4)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2分)如何评价该机构的设立?(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5 BCBCD 6―10 ACDDC 11—15 CCBBC 16—20 CDABB
二、非选择题
21. (1) 材料一、二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有宰相帮助可以治理好天下。材料三、四认为设宰相威胁君主的权威。两种态度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制,降低三省长官的级别,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际上也加强了皇权。(12分)
(2)宋代为了吸取历史上地方割据的教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已经使宰相不能处于总领的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明代废除宰相之举是必然的。(11分)
22.(1)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3分)
(2)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王权独尊。(6分)
(3)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分)
(4)雍正(2分) 军机处的设置,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使君主专制发到了顶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4分)
(5)一方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