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5 13: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
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
【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 。
(2)外服: 。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
2.对象: 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 、 以及 等。
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国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 -- ”的等级序列。
5.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请思考1: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有何不同?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的矛盾。
2.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亲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特点: 是最突出的特点;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影响深远,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





(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以宗法制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思维拓展】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②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
【走进高考】
例1.(09年江苏卷,1)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 传说禹铸九鼎,代表九州,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掌控天下,因而鼎就成了王权的象征。从题干中“夏后氏失之”,可知是夏朝失去了这一权力;夏朝灭亡后由商掌握政权;商朝灭亡后,周朝执掌了政权。
例2. (09年北京卷,12)图6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C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C项。
例3.(09年天津卷,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C 西周宗法制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不正确,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是唐高祖的嫡长子;B、D均不符合宗法制原则;“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体现“嫡长子继承”原则。故选C项。
例4.(09年广东卷B,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对分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历史概念的理解。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在结合图中“封建论”的字样,就可以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选B 。

例5.(09山东文综,9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选C。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与宝玉近和黛玉远的关系,这显然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从而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例6.(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解析:选D。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 依据题干材料中“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知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 “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道德教化这一含义。
例7. (09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选A 。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对后世影响深远。
例8.(2006广东,2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
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 在浙江中南部的部分山区,村里的族长至今仍在婚丧嫁娶祭祀等事务操办上有一定的说话权。追根溯源,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密切关系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梧桐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5.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助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②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⑤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观察下面图片,可获得的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是①西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级森严的礼制④周礼以宗法制为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士
1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12.(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13.(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14. (2008年广东,)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
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5.(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 ( http: / / www.21cnjy.com )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17.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BBAA CDAAB 11—14 . DBCBA
15. 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二、非选择题:
16.
(1)分封制的特点:
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
(2)诸侯对周王的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
(4)宗法制。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他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
17.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了古代的宗法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如“血缘关系”“家族世系”“隐恶扬善”等,从宗法制的影响、宣扬家族声誉等角度思考。第(2)问注意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从民族凝集力、国家统一等角度思考。第(3)问主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待家谱的价值。
答案要点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