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6节-种群和群落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6节-种群和群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3 21:53:47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6节-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
1.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如图所示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下列据图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2.(2023·宁波模拟)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C.“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桑树和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桑基鱼塘”里桑树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鱼塘泥提供的
3.(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都可以
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全部的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5.下列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昆虫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C.一个动物园中所有的鸟 D.某山坡上所有的树
6.(2023七下·宁波期末)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河鲫鱼构成一个种群
C.”桑基鱼塘”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桑基鱼塘”里桑树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鱼塘泥提供的
7.(2023·湖州)在太平洋某小岛上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被命名为於茂登草。该植物开紫色小花,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从真菌处夺取营养,这种独特机制引人注目。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
C.从营养方式看,於茂登草属于自养型生物
D.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8.(2023·杭州模拟)神舟十三号搭载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照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个神秘的“盒子”(  )
A.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至少有5个群落
C.不存在食物链 D.会产生定向变异的优质棉花
9.(2022七上·余姚期中)下列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
C.学校里所有的人 D.河里所有的生物
10.(2022七下·宁海期末)福寿螺是宁波市重点防治外来物种之一,其主要在种植茭白、莲藕等水田大量繁殖。“养鳖治螺”是我市农技入员摸索出的一种有效生物防治方法,将中华鳖养殖在受灾水田中的做法不但有效控制了福寿螺数量,还可以减少施加化肥增加水田作物产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养鳖治螺”的生物防治具有污染少的优点
B.水田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水稻田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构成了一个群落
D.中华鳖与福寿螺螺构成的完整食物链是:福寿螺→中华鳖
11.(2022·绍兴)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12.(2022·宁波模拟)宁波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花蕊和果实的结构如图所示。当秋茄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待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就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冲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B.这片滩涂上的所有秋茄是一个群落
C.秋茄花蕊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
D.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13.(2022·龙泉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
14.(2021七下·奉化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表达正确的是(  )
A.宁波市植物园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多种种群集合体属于群落
B.宁波市区域内鸟的集合体属于种群
C.一个养有各种鱼类的鱼缸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大于群落所占有的空间范围
15.(2021七下·余姚竞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B.某一块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 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16.(2021七下·镇海期中)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一般不存在地理隔离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一个种群
二、实验探究题
17.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能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增长,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   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   的能量,B+C+D可表示   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最终鱼类主要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
18.“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见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只)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2×104米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捕获 标记 雌性 雄性
初捕 32只 32只 14只 18只
重捕 36只 4只 18只 18只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数量(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104米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雄性)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三、解答题
19.(2021·宁波模拟)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就越弱。
20.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①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表示单位面积上物种的多少和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分析解答。
【解答】A、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分析图一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2个种群。故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分析图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2个种群,距今10年时,直到现在,生态系统中的种群越来越多,因此,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弱。故错误;
C、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总量。故正确;
D、分析图形可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和物种数量都不断增加。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表示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解答】A. “桑基鱼塘” 中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了统一的一个整体,属于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并不是同一种,所以不属于种群,故B错误。
C.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桑基鱼塘” 中的生物除了桑树和鱼以外还有蚕。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大小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解答】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① 符合题意;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公式p=,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②符合题意;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是个体数量与单位面积之间的比值,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③符合题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4.【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 生物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解答】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 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解答】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所以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桑属于生产者,蚕和鱼属于消费者;
(2)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
【解答】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鱼塘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不能构成种群,鱼塘里的鱼有多种,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故B错误;
C.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所以,“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桑树和鱼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故C错误;
D.“桑基鱼塘”里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自养型生物是能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且果实和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
【解答】A. 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因此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B正确
C. 於茂登草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有机物,因此它不是自养型生物,C错误
D. 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说明有花和果实两个器官,故是被子植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由同种生物组成,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解答】“盒子”中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就有食物链。5种生物组成5个种群,所有的生物组成一个群落。棉花没有人为的改变基因措施。所以A正确,BCD错误
9.【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的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
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解答】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不属于同一物种。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不属于同一物种。
C:学校里所有的人,属于同一物种。
D:河里所有的生物,不属于同一物种。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A:“养鳖治螺”的生物防治具有污染少的优点,A正确。
B:水田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
C:水稻田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构成了一个群落,C正确。
D: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地球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群落的结构;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目前自然界中存活着的各种生物都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解答】材料中当秋茄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解答】A:蝌蚪是生长过程,不是种群,A错误。
B:鱼的种类有很多,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C正确。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主要指空气、光、水、温度等。
【解答】A、宁波市植物园内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内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属于群落,A符合题意;
B、宁波市区域内的鸟包括了不同种类的鸟,因此不属于种群,B不符合题意;
C、鱼缸没有生命,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不一定大于群落所占有的空间范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根据种群的概念解题。
【解答】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生物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A不符合题意;
B、一快池塘中的全部鱼类有许多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属于种群,B不符合题意;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属于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不,可以算作一个种群,C符合题意;
D、一根枯木往往有许多真菌和细菌,因此一根枯木上所有生物不能算作一个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1)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解答】A、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同一种群的个体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A不符合题意;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存在大小不同,B不符合题意;
C、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而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包括鲫鱼、鲤鱼等,因此不属于种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1)S;T3
(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
(3)氧气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答】解:(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是先变大,后变小直至为0,据此推测最可能呈S型增长,据图可知,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候是T3,故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T3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未利用的能量,B+C+D可表示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最终结果是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1)S、T3;(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3)氧气。
18.【答案】(1)N=Mn/m
(2)144;高
(3)8/9 (或32/36)
(4)2.5:1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解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Mn/m。
(2)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3)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14+18)÷(18+18)=32:36=8:9。
(4)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
故答案为:
(1)N=Mn/m
(2)144 高
(3)8:9
(4)2.5:1
19.【答案】(1)群落
(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自然条件越好,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解答】(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可以算作一个构成了一个群落。
(2)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比池塘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因此海洋生态系统比池塘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那么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故答案为:(1)群落(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3)自动调节能力
20.【答案】(1)标志重捕法;128;高
(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解:(1)根据采用的调查的方法可知,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式为: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即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32=32÷4;求得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为256只,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56只÷2公顷=128只/公顷;由于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故重捕中标记的田鼠相对较少,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2) ①:据图①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回到起点;故表现为种群的数量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保持不变;与图②中的B增长类型相似;
②:t2时期后,由于该鱼类是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由于生存空间有限,食物资源有限,加上天敌及捕食者的捕食,导致该种群数量不在增加;
③: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t1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故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幼年组较多、中年组多,老年组少,表现为增长型;
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法、128、高;(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K/2。
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生物-第06节-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
1.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如图所示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下列据图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图表示单位面积上物种的多少和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分析解答。
【解答】A、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分析图一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2个种群。故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分析图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2个种群,距今10年时,直到现在,生态系统中的种群越来越多,因此,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弱。故错误;
C、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总量。故正确;
D、分析图形可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和物种数量都不断增加。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宁波模拟)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C.“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桑树和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桑基鱼塘”里桑树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鱼塘泥提供的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表示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解答】A. “桑基鱼塘” 中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了统一的一个整体,属于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并不是同一种,所以不属于种群,故B错误。
C.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桑基鱼塘” 中的生物除了桑树和鱼以外还有蚕。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1·杭州)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数学方法,如公式、图像、比例等。下列科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是(  )
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都可以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大小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解答】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① 符合题意;
②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公式p=,应用了数学公式,所以②符合题意;
③种群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是个体数量与单位面积之间的比值,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③符合题意;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了数学比例,所以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全部的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 生物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解答】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故选D。
5.下列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昆虫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C.一个动物园中所有的鸟 D.某山坡上所有的树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 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解答】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所以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故选B。
6.(2023七下·宁波期末)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河鲫鱼构成一个种群
C.”桑基鱼塘”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桑基鱼塘”里桑树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鱼塘泥提供的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桑属于生产者,蚕和鱼属于消费者;
(2)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
【解答】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鱼塘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不能构成种群,鱼塘里的鱼有多种,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故B错误;
C.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所以,“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桑树和鱼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故C错误;
D.“桑基鱼塘”里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2023·湖州)在太平洋某小岛上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被命名为於茂登草。该植物开紫色小花,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从真菌处夺取营养,这种独特机制引人注目。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
C.从营养方式看,於茂登草属于自养型生物
D.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自养型生物是能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且果实和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
【解答】A. 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因此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B正确
C. 於茂登草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有机物,因此它不是自养型生物,C错误
D. 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说明有花和果实两个器官,故是被子植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3·杭州模拟)神舟十三号搭载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照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个神秘的“盒子”(  )
A.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至少有5个群落
C.不存在食物链 D.会产生定向变异的优质棉花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由同种生物组成,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解答】“盒子”中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就有食物链。5种生物组成5个种群,所有的生物组成一个群落。棉花没有人为的改变基因措施。所以A正确,BCD错误
9.(2022七上·余姚期中)下列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
C.学校里所有的人 D.河里所有的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的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
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解答】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不属于同一物种。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不属于同一物种。
C:学校里所有的人,属于同一物种。
D:河里所有的生物,不属于同一物种。
故选C。
10.(2022七下·宁海期末)福寿螺是宁波市重点防治外来物种之一,其主要在种植茭白、莲藕等水田大量繁殖。“养鳖治螺”是我市农技入员摸索出的一种有效生物防治方法,将中华鳖养殖在受灾水田中的做法不但有效控制了福寿螺数量,还可以减少施加化肥增加水田作物产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养鳖治螺”的生物防治具有污染少的优点
B.水田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水稻田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构成了一个群落
D.中华鳖与福寿螺螺构成的完整食物链是:福寿螺→中华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A:“养鳖治螺”的生物防治具有污染少的优点,A正确。
B:水田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
C:水稻田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构成了一个群落,C正确。
D: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D。
11.(2022·绍兴)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地球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
故选C。
12.(2022·宁波模拟)宁波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花蕊和果实的结构如图所示。当秋茄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待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就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冲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B.这片滩涂上的所有秋茄是一个群落
C.秋茄花蕊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
D.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群落的结构;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目前自然界中存活着的各种生物都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解答】材料中当秋茄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故选D。
13.(2022·龙泉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解答】A:蝌蚪是生长过程,不是种群,A错误。
B:鱼的种类有很多,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C正确。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C。
14.(2021七下·奉化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表达正确的是(  )
A.宁波市植物园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多种种群集合体属于群落
B.宁波市区域内鸟的集合体属于种群
C.一个养有各种鱼类的鱼缸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大于群落所占有的空间范围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主要指空气、光、水、温度等。
【解答】A、宁波市植物园内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内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属于群落,A符合题意;
B、宁波市区域内的鸟包括了不同种类的鸟,因此不属于种群,B不符合题意;
C、鱼缸没有生命,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不一定大于群落所占有的空间范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1七下·余姚竞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B.某一块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 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根据种群的概念解题。
【解答】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生物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A不符合题意;
B、一快池塘中的全部鱼类有许多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属于种群,B不符合题意;
C、肺炎患者肺部全部的双球菌,属于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不,可以算作一个种群,C符合题意;
D、一根枯木往往有许多真菌和细菌,因此一根枯木上所有生物不能算作一个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1七下·镇海期中)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一般不存在地理隔离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一个种群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1)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解答】A、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同一种群的个体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A不符合题意;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存在大小不同,B不符合题意;
C、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总和,而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包括鲫鱼、鲤鱼等,因此不属于种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实验探究题
17.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能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增长,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   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   的能量,B+C+D可表示   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最终鱼类主要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
【答案】(1)S;T3
(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
(3)氧气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答】解:(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是先变大,后变小直至为0,据此推测最可能呈S型增长,据图可知,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候是T3,故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T3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未利用的能量,B+C+D可表示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最终结果是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1)S、T3;(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3)氧气。
18.“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见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只)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2×104米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捕获 标记 雌性 雄性
初捕 32只 32只 14只 18只
重捕 36只 4只 18只 18只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数量(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104米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雄性)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答案】(1)N=Mn/m
(2)144;高
(3)8/9 (或32/36)
(4)2.5:1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解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Mn/m。
(2)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3)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14+18)÷(18+18)=32:36=8:9。
(4)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
故答案为:
(1)N=Mn/m
(2)144 高
(3)8:9
(4)2.5:1
三、解答题
19.(2021·宁波模拟)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就越弱。
【答案】(1)群落
(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自然条件越好,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解答】(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可以算作一个构成了一个群落。
(2)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比池塘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因此海洋生态系统比池塘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那么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故答案为:(1)群落(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3)自动调节能力
20.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①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答案】(1)标志重捕法;128;高
(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解:(1)根据采用的调查的方法可知,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式为: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即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32=32÷4;求得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为256只,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56只÷2公顷=128只/公顷;由于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故重捕中标记的田鼠相对较少,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2) ①:据图①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回到起点;故表现为种群的数量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保持不变;与图②中的B增长类型相似;
②:t2时期后,由于该鱼类是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由于生存空间有限,食物资源有限,加上天敌及捕食者的捕食,导致该种群数量不在增加;
③: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t1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故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幼年组较多、中年组多,老年组少,表现为增长型;
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法、128、高;(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K/2。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