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的多样性(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的多样性(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10: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专题六 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一 生物的分类
1. 进行生物分类时不能作为依据的是( D )
A. 相似程度 B. 形态结构
C. 亲缘关系 D. 生物体的大小
D
1
2
3
4
5
6
7
2. 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C )
A. 门、纲、目、科、属、种
B. 种、属、科、门、纲、目
C. 种、属、科、目、纲、门
D. 种、科、属、目、纲、门
C
1
2
3
4
5
6
7
考点二 生物的类群
3. 仔细观察蕨类植物的叶,会发现其背面有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这些隆起是( D )
A. 种子 B. 果实 C. 孢子 D. 孢子囊
4. 下列有关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章鱼、鱿鱼、带鱼用鳃呼吸,都是鱼类
B.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完全脱离水
C. 爬行动物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D. 鸟类和哺乳类并不都是恒温动物
D
B
1
2
3
4
5
6
7
5.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乳酸杆菌能制作酸奶、泡菜
B. 作为生产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微生物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又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D. 霉菌能使食品、衣物发霉,喜欢生活在阴湿、温暖的地方
B
1
2
3
4
5
6
7
考点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
6. 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多种多样
B. 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的多样性
C.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需要现代科学技术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有效措施
B
1
2
3
4
5
6
7
7.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下列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的是( D )
A. 森林面积减少 B. 环境污染
C. 外来物种入侵 D. 生物变异
D
1
2
3
4
5
6
7
1. 分类单位的等级越高,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和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A)
A. 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B. 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C. 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 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A
1
2
3
4
5
6
7
8
9
2. 下列特征与生物个体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
A. 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能产生孢子——葫芦藓
B. 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构成,有一片子叶——花生
C.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肾蕨
D. 单细胞藻类植物,有鞭毛,无根、茎、叶的分化,产生孢子——衣藻
D
1
2
3
4
5
6
7
8
9
3. (2023·连云港海州二模)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关于动物特征和类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蛇的体表具有角质鳞片,属于爬行动物
B. 鲸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属于鱼类
C. 企鹅、鸵鸟不具有飞行能力,不属于鸟类
D. 根据足的数量判断,蜜蜂、蜘蛛都属于昆虫
A
1
2
3
4
5
6
7
8
9
4.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包括人、小鸟、蜘蛛、蚂蚁、蚊子、青蛙、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苔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C )
A. 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可把以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
B. 依据脊椎骨的有无,可把人、小鸟、青蛙归为一类——脊椎动物
C. 依据种子的有无,可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银杏、苔藓为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D. 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C
1
2
3
4
5
6
7
8
9
5.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 )
A.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 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C.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
1
2
3
4
5
6
7
8
9
6. (2022·包头青山二模)调查显示,受到持续偷猎的影响,成年非洲象的象牙平均长度明显减小,并有一些个体及它们的后代不再长出象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为了躲避捕杀,非洲象产生了变异
B. 不长象牙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C. 短象牙或没有象牙的非洲象为适者生存
D. 对于非洲象来说,象牙没有使用价值所以退化
C
1
2
3
4
5
6
7
8
9
7. 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 是单细胞生物
B. 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营寄生生活
D. 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A
1
2
3
4
5
6
7
8
9
8.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茭白鲜嫩爽口,号称“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但你知道茭白传奇的一生是怎样展开的吗?

茭白
第8题
1
2
3
4
5
6
7
8
9
  茭白是一种叫作菰(gū)的植物肉质膨大的茎。菰为禾本科菰属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菰在我国古代作谷物食用,菰的种子称为菰米,中国人食用菰米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很多人知道“五谷”,但实际上《周礼》中记载有“六谷”,菰就是遗失的那一个。茭白入蔬,经历了一个由谷物到蔬菜的变化过程。据史料记载,大约在汉代末期,菰在生长过程中开始出现肥大的肉质茎。这种肉质茎对菰而言是一种病态器官。这样的菰就不能开花结实了。本来这是农业病害,但古人很快发现。菰的膨大部分鲜嫩甜滑,于是逐渐开始食用,这就是茭白。
1
2
3
4
5
6
7
8
9
自唐代起茭白开始作为蔬菜大量种植,从此,菰米随之消失而被茭白所取代。现代研究表明,菰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茭白黑粉菌,在茭白黑粉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刺激下,菰的茎节细胞加速分裂,并储存养分,从而形成肥大的肉质茎。没有被茭白黑粉菌感染的菰则正常开花,但不能形成肉质的茭白。如果你切开长得比较老的茭白,那么就会看到里面有许多黑斑,它们是茭白黑粉菌的孢子。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茭白黑粉菌是专一寄生在茭白植株内的真菌,对人体无害。
1
2
3
4
5
6
7
8
9
除了作为蔬菜食用,茭白还是一种用途丰富的植物。茭白的茎、叶可当作动物饲料,茭白植株具有修复湿地生态、治理水体污染等作用。我国很多种植茭白的地区,都开展生态立体种养技术,例如形成“鱼、鸭、茭白”种养模式,茭白田的鱼、鸭能捕食害虫,鸭粪可以是鱼的饲料,同时,鸭粪和鱼粪还能肥田。这样的种养模式也明显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1) 菰的果实由颖(谷壳)与颖果组成。脱壳后的颖果,即为菰米。据此判断菰属于  被子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被子 
(2) 被茭白黑粉菌侵染的菰有了膨大的肉质茎,但不能开花结果,这与原本开花结果的菰表现不同,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  。
变异 
1
2
3
4
5
6
7
8
9
(3) 茭白肉质茎的生长,一方面要靠细胞分裂来增加细胞的  数量  ,另一方面要靠细胞生长来增大细胞的  体积  。
(4) 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茭白田中,鱼、鸭、茭白等生物及其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  生态系统  。根据文中的信息,你认为这种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种养、绿色施肥的环保理念?写出一条并分析其意义:  茭白田的鱼、鸭能捕食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或鱼粪和鸭粪可以肥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等合理答案均可)  。

量 
体积 
生态系统 
茭白田的鱼、鸭能捕食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少
了环境污染(或鱼粪和鸭粪可以肥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
污染等合理答案均可) 
1
2
3
4
5
6
7
8
9
9.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小型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天敌众多,依靠机警的行为察觉危险,维持生存。
(1) 高原鼠兔生活在洞穴中,在洞外活动时,常有直立、探头、转动耳郭等行为,如发现高空有猛禽,它们会增加洞外警戒时间。若感知附近有野兽,则延长洞内停留时间。此外,它们还会发出叫声警示同伴。关于高原鼠兔的这些行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D  (填字母)。
A. 需要通过反射弧完成
B. 依赖于发达的感官
C. 体现其对环境的适应
D.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BCD 
1
2
3
4
5
6
7
8
9
(2) 出洞觅食潜伏着各种危险,高原鼠兔能通过感知各种环境变化来调整出洞觅食行为以躲避天敌。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 研究人员准备了若干个内部分区的观察箱(如图甲所示),饲养并观察高原鼠兔,待其熟悉箱内环境后,对其进行24小时  饥饿  处理,以提高觅食积极性。
饥饿 
  
第9题
1
2
3
4
5
6
7
8
9
② 动物的分泌物具有独特的气味,研究人员用蒸馏水将高原鼠兔不同天敌的分泌物配制成浓度相同的溶液,分别浸透若干布条,并用  蒸馏水  浸透的布条作为对照。在每个观察箱活动区内放置相同的食物和浸透上述某一溶液的布条(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气味  信息对高原鼠兔出洞觅食行为的影响。
③ 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动物的气味信息影响高原鼠兔的觅食行为  。
蒸馏
水 
气味 
动物的气味信息
影响高原鼠兔的觅食行为 
1
2
3
4
5
6
7
8
9
(3) 高原鼢鼠是与高原鼠兔共同生活在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另一种小型鼠类,两者生活习性相似,因此其与高原鼠兔在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  竞争  关系。若用高原鼢鼠分泌物进行上述实验,推测其结果应与图乙中  对照组  的数值最相似。
竞争 
对照组 
1
2
3
4
5
6
7
8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