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3.12《本命年的回想》说课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3.12《本命年的回想》说课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5 19: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
五、说作业布置
六、说教学效果预估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命年的回想》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作者刘绍棠。另外的文章为鲁迅的《社戏》和沈从文的《端午日》,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积累词汇,正确笔述文中写的过年的习俗,口述文章的线索。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陈述今昔过年的异同,和自己对过年习俗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①从过年的习俗中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③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难点:
①陈述今昔过年的异同
②对过年习俗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
①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设备,让教室充满过年的气氛,总体介绍全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②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过年做的十件事,体会语言,感受今昔过年对比。
所需道具:多媒体设施
所需课时:两课时(2)学法:
①阅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过年的十件事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
②激疑法:教师故意挑刺,挑出课文中表面上富有争议的语言,让学生“拔刺”,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③对比法:对比作者写的过年的情景和现在过年的情景,感受过年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
④仿写法:模仿作者写过年的十件事中的任一件事,进行仿写。
采用这样的教法学法,我的依据是:1、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对比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阅读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激疑法);
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
并强调要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多个问题的提出)
2、学情: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刚升入初中,既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还需要老师多方面的点拨。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
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理解课题,介绍作者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品味语言,学写作技巧
深入探究,理解过年内涵
拓展探究,今昔过年对比
布置作业,结束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关于春节的图片及音乐让学生自觉进入氛围。谈谈观看图片后想到了什么?”
2、“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学生根据经历,谈出不同的感受与原因。)
(提问外地的同学:“你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学生根据经历,谈谈其他地区是怎样过春节的。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教学。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想说爱它很容易的事,为什么呢?民俗作家刘绍棠在60高龄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本。(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烙(lào)饼
簸箕(bò ji)
大吃大嚼(jué)
渍(zì)酸菜
小疙瘩鬏(jiū)
秫秸(shújie)棒儿
糖黏(nián)儿
米糁(shēn)儿(三)理解课题,介绍作者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后总结
本命年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岁?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预习,你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吗?
(介绍作者)(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通读课文
挑刺
(1)作者写过年为什么开头写二十四节气?
(2)人们常说“文章是题目的眼睛”,可本文的题目看上去却偏离课文,你觉得呢?
(3)文章第四段这么长为什么不分成几段呢?2、详读课文第四小节,分别了介绍旧时过年的哪些习俗,分小组讨论,这些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文中的四个词语形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准。 炒年货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绒花
杀牲畜
按时间顺序备糕点
送灶王
换门神
除夕守岁
拜新年
预热——增温——红火——发烧(五)品味语言,学写作技巧 本文不仅结构紧凑,饶有情趣,老师觉得这一段也很有意思(举例,并说明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你认为哪些语句很有情趣?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理由。(学生畅所欲言)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能够用上这些方法。(六)深入探究,理解过年内涵春回大地千峰秀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日暖神州万木荣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爆竹一声除旧 天增岁月人增寿
桃符万户更新 春满乾坤福满楼
看这些对联,寄托着人们怎样的期盼?
如: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七)拓展探究,今昔过年对比 教师充当主持人,即兴表演现场版的“实话实说”
话题:“我的年,我做主”
主题:结合文中或现在的一些过年方式,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阐述理由。
总结旧时人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旧时过年习俗里包含着很多迷信成分,但正是这些却反映了普通劳动人民淳朴的愿望,反映了他们的质朴与可爱,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过年风俗的变化,向着更加文明,更加简约的方向发展。但是不管习俗如何变化,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向着美好未来生活的祝愿。四、 板 书腊月初一: 炒年货 ——预热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 ——增温
买糖果
挑绒花
杀牲畜 ——红火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换门神
大年三十: 除夕守岁 ——发烧
正月初一: 拜新年
五、作业布置了解了祖辈们是如何过新年的,又亲身感受了现在过年的习惯,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来人们又将怎样过年呢?课后写一篇《畅想2058年新年》,想象未来的年。六、教学效果预估本节课中穿插了很多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深入研究和拓展研究这两个环节,学生也更好地了解了过年的内涵和今昔过年的对比。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