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习题
1、选择题(共20小题)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山脉①的名称是( )
A.太行山 B.长白山脉 C.小兴安岭 D.大兴安岭
2.图中②所处地形区属于( )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3.图中③所处地形区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东北三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第1小题,图中呈东北-西南走向山脉①是大兴安岭。第2小题,被图中山脉环绕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大部分位于中温带。第3小题,③处三江平原,位于小兴安岭以东,长白山以北,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气候湿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区和温度带、干湿地区。学生需结合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和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不难做出解答。
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4—5题。
4.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是( )
A.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 B.从北向南大致分布着小麦、玉米、水稻
C.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小麦、玉米、水稻 D.粮食作物品种单一
5.甲地和乙地的畜牧业类型分别是( )
A.农耕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 B.农耕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C.牧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 D.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答案:4.B 5.D
知识点: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条件(自然、人文、有利、不利)
解析:分析:第4题考查的是根据地图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各种农作物分布面积看,小麦并不占绝对优势,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作物都有大面积的分布,所以A和D明显不对。从分布特点上看,小麦分布在最北部,然后向南过渡为玉米,最南是水稻。可见,三种粮食作物是南北更替而不是东西更替。第5题,我国畜牧业分为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甲处是内蒙古牧区,草场广阔,是我国牧区畜牧业。乙地是东北平原,畜牧业依托种植业发展,是农耕区畜牧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分布、畜牧业的分布。读懂图中信息不难做出解答。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甲地—石油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林业 D.丁地—渔业
7.下列对东北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被称为高原湿地 B.“红土地”广布
C.是干旱的宝地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答案:6.A 7.D
知识点: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条件(自然、人文、有利、不利)
解析:分析:第6题,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如图甲地石油丰富,适宜发展石油工业,乙地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丙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丁地的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第7题,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其中,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黑土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和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农业布局的原理、熟悉东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很容易解答。
8.结合下图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人口稀少,农产品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地位( )
A.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答案:8.A 9.D
知识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布特点
解析:分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辽中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铁路线密集,有利于发展重工业。第9题,辽中南工业基地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重点发展了重工业部门,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工业发展重工业的优势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地位。掌握东北三省资源分布特点不难做出解答。
10.下图是我国辽宁省部分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分布图,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沈阳的机械工业比食品工业比重大 B.阜新的主导产业与资源密切相关
C.图中所有城市都是综合性的工业城市 D.交通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答案:C
知识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布特点
解析:分析:对照图例能够看出,沈阳的机械工业比食品工业比重大;阜新以煤炭工业为主与附近煤炭资源密切相关;各工业城市之间有铁路相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阜新和盘锦分别以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为主,都属于单一的重工业城市,不属于综合性工业城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三省区域产业结构特点以及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读懂图例不难做出解答。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区域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山东丘陵 B.东南丘陵 C.两广丘陵 D.辽东丘陵
12.下列属于大连主要工业部门的是( )
A.煤炭工业 B.钢铁工业 C.造船工业 D.航天工业
答案:11.D 12.C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地形、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
解析:分析:第11小题,根据轮廓可以判断D是辽东丘陵。第12小题,大连是我国北方航运中心之一,加上附近有充足的钢铁供应,所以造船是大连主要的工业部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主要丘陵和城市的分布。掌握东北三省的地形区分布和工业分布不难做出解答。
读图,完成13—14题。
13.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成都平原
14.以下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是( )
A.甘蔗 B.甜菜 C.花生 D.棉花
答案:13.C 14.B
知识点: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条件(自然、人文、有利、不利)
解析:分析:第13小题,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第14小题,甘蔗是亚热带作物,花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我国三大棉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本区是东北平原,适合种植甜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三省的地形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掌握东北地区地形区分布和作物的种类不难做出解答。
下图是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贴出的一幅冰雕艺术照片,对此,回答15—16题。
15.他拍摄这张照片时所处的城市可能是( )
A.石家庄 B.广州 C.哈尔滨 D.延安
16.冰雕在这里成为一种风景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寒冷而漫长 B.冬季短促而温暖 C.距海近 D.邻国多
答案:15.C 16.A
知识点:东北三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第15小题,冰雕艺术展是我国纬度高,气温低的东北三省的特色景观。第16小题,本题考查东北三省气候与生活的关系。这种位于大自然中的冰雕反映出哈尔滨冬季气候漫长而严寒的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自然景观和形成原因。掌握东北三省的位置、气候特点不难做出解答。
17.下列图片属于东北民居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东北三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图片A是一幅水乡民居图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片B是一幅窑洞图片,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图片C是一幅房顶坡度大(有利于积雪滑落)、墙体厚、窗户小(有利用保温)的民居,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图片D是竹楼,通风透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与民居之间的关系。掌握民居和地形、气候的关系不难做出解答。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棉花 B.甘蔗 C.小麦 D.水稻
19.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
答案:18.C 19.D
知识点: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条件(自然、人文、有利、不利)
解析:分析:第18小题,东北平原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根据图中信息也可获悉信息:粮食作物是小麦,糖料作物是甜菜。第19小题,受气温的影响,该区域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三省的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熟制。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作物种类和数值不难做出解答。
20.下列关于湿地的生态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过多的降水储存起来,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B.调节气候,降温增湿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答案:C
知识点:东北三省发展农业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解析:分析: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北三省的湿地的作用。掌握湿地的作用不难做出答案。
2、综合题(共5题)
21.读中国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①处是 山脉;②处(阴影部分)是 工业区。
(2)③处地形不断向渤海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
(3)从地理位置、对外联系、交通、资源等方面,简述大连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答案:(1)秦岭 辽中南 (2)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区不断沉积 (3)①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门户;②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邻近,对外联系便利;③海陆交通发达;④可就近获得能源和原材料,海洋资源丰富
知识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布特点
解析:分析: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东北地区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第(1)题,①山脉位于黄河流域以南,东西走向,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第(2)题,③处黄河三角洲,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第(3)题,①地理位置: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海陆兼备,是东北地区的门户;②对外联系主要看其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③有铁路干线沟通陆运,是我国重要的海港,海陆交通发达;④该地煤、石油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综合掌握东北地区各个地理要素的联系。
22.下图是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0年粮食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据图回答:
(1)读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有人得出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的显著特征是,“山环水绕”。请你指出你能够支持这种结论的证据。
“山环”的证据: 。
“水绕”的证据: 。
(2)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这里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
(3)从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中可以看出,在各类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4)水稻是一种喜高温大水的作物,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不但种植面积大,而且分布纬度高(可达北纬50°),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是达不到的,你认为东北地区水稻分布纬度高与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
答案:(1)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2)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玉米 (4)季风将水热带到了更高的温度地带
知识点:东北三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梁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第(1)题,考查区域地形与河流特征。“山环水绕”是“被山水环绕”的意思。所以列举东北地区外围的山脉与河流是最准确的表述。第(2)题,考查地形、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思想。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有肥沃的黑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第(3)题,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中显示,粮食产量中,谷类产量最大;谷类中,玉米产量最大。第(4)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水稻是一种喜高温、需水量大的作物,水稻能够在这样的高纬度地区大面积种植,说明这里的水、热条件都很好,这最终归功于夏季风的影响。也就是说,因为东北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来自低纬度的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使其夏季高温多雨,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点评:综合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关键是掌握东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分布和东北地区的气候、位置特点。
23.材料:中央政府制定了重要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各题。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龙江省、A______省和辽宁省。
(2)图中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 (重、轻)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我国最大的内海B 海,地处 (低、中、高)纬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海上运输发达,铁路网密集,资源丰富。辽宁省行政中心C城市 是本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 是优势能源。
(4)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多年的发展也使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图中所示,辽中南地区大部分生态情况属 区。请举例说明该区域生态恶化的原因: 。
(5)对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答案:(1)吉林 (2)重 渤 中(3)沈阳 煤、铁、石油 (4)极危险 工业废水污染水资源,工业废气污染空气 (5)B
知识点:东北三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第(2)题,读辽中南地区图,辽中南工业基地矿产丰富,以重工业为主,B水域是渤海,位于40°N附近,属于中纬度地区。第(3)题,辽中南地区图中,城市C为辽中南地区工业中心城市、交通中心城市、辽宁省行政中心沈阳,煤、铁、石油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第(4)题,读生态环境图,辽中南大部分地区生态情况属于极危急区,其环境恶化源自长期的重工业发展,工业废水污染水资源,工业废气污染空气。第(5)题,B将导致后续发展资源缺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点评:综合考查我国东北三省的范围、工业分类、位置、环境等地理概况。需要全面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知识。
24.读东北三省图,回答问题。
(1)图中铁路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其铁路线名称是 。
(2)图中①表示的是 平原。
(3)①地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①地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 。
(4)图中②是 工业基地。
(5)②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是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缩影。1990年以来,②工业基地的许多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老化、产品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竞争力下降,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80年代初期,辽宁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的2倍,而现在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辽宁省的2倍。
请依据材料,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合理的建议: 。
答案:(1)京哈铁路(京哈线) (2)三江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气候雨热同期 (4)辽中南 (5)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高效产业
知识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布特点
解析:分析: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第(1)题,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干线联系了东北三省和首都北京,始点北京,终点哈尔滨,是京哈线。第(2)题,①平原是位于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的三江平原。第(3)题,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第(4)题,②工业基地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辽东南工业基地。第(5)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要从出现的问题出发,设备和技术老化—改进技术和设备、产品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资源面临枯竭—发展低耗高效产业。
点评:综合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工农业、交通发展状况。需要准确把握东北地区产业特点。
25.读东北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平原,B是 山脉。
(2)A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
(3)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粮食主产区,据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比重”“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分析,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4)对照“大庆工业结构”图,说说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
答案:(1)三江 长白 (2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3)东北三省地广人稀,粮食消费量小 (4)工业结构特点: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 形成原因: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知识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布特点
解析: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是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第(1)题,A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河流交汇处,是三江平原。B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东北三省东部。第(2)题,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东北三省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所以,要停止开荒。第(3)题,从粮食产能占全国比重来看,华北平原高于东部三省,但是东北三省比华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说明,粮食大量剩余,原因是人口稀疏,供过于求。第(4)题,读大庆工业结构图可以看出其工业结构的形成与资源有关。
点评:综合考查我国综合考查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工农业发展的条件。难度较大,需要会分析材料,对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很高。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