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 教案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属“欣赏,评述”课,本课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并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课程以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类型为重点,结合佛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但本课的敦煌艺术虽灿烂辉煌,博大精深,但离本地学生的实际太远,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宗教文化蕴意,因此本课讲述的内容不宜过多,应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化繁为简,让学生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 1 了解敦煌莫高窟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壁画故事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掌握“飞天”艺术形象的特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赏析敦煌艺术作品,能作出简单评述,提高审美文化修养。
3 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对敦煌壁画的分析及艺术特征的认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分析法、再现法等。 学生学法:自主探究性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书
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 组织方式与作用
新课导入 简介敦煌莫高窟情况(地理位置、历史、地位等)。 简介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简介石窟艺术(三种类型:建筑、雕塑、壁画、石窟艺术发展史以及石窟的作用)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敦煌莫高窟总体有初步认识。
新课讲解 本环节将重点放在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介绍和研究上,简述常见的七种石窟壁画类型(佛像画、经变画、佛教史迹、供养人画像、传说神话、装饰画和故事画)重点介绍壁画分类里的故事画类型,此类型故事性、趣味性强、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 故事画分为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三类。 (1)、本生故事: a、九色鹿:播放《九色鹿》动画片段,简单讲解鹿王本生的故事,并向学生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b、简述尸毗王割肉救鸽c、简述窟萨垂太子舍身 (2)因缘故事 a、五百强盗成佛图b、沙弥守戒自杀c、微妙比丘尼受难 (3)、佛传故事 a、乘象入胎b、夜半逾城 讲完故事简单总结三种故事画类型的特点 介绍莫高窟壁画中另一重要原素——“飞天” 播放《大闹天宫》动画七仙女初登场片段,向学生提问“动画中的七仙女的形象有何特点?” 介绍敦莫高窟飞天形象的象征和发展,分析其艺术形象(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欣赏生活中的飞天形象 观看2008年春晚节目舞蹈《飞天》 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探究、发现莫高窟壁画的形式美感,发现这些艺术形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我国古代已创造灿烂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课堂小结和拓展 小结本堂课的知识重点:三种故事画类型的特点 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莫高窟为突破口,查找我国其他三大石窟的相关资料,对我国石窟艺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课后反思 根据上课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