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样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日,我国渤海探明超千亿立方的天然气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
A. B. C. D.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氮气液化 C.酒精燃烧 D.汽油挥发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胶体 B.溶液 C.稀盐酸 D.稀硝酸
4.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
A.53 B.78 C.131 D.184
5.加热时,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它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7.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的是( )
A. B.NO C. D.
8.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水银-Al B.胆矾-CuO C.烧碱-NaOH D.苏打-NaCl
9.在含有大量的、、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B. C. D.
10.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B.MgO C. D.KBr
1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密度比空气的小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中混有的HCl
B.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
D.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Cl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
B.常温下铁片能溶于浓硫酸
C.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14.是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当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
B.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C.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为0
D.达到平衡时,能100%转化为
15.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被氧化 D.发生氧化反应
16.下列物质可通过皂化反应来制造肥皂的是( )
A.乙酸 B.葡萄糖 C.聚乙烯 D.油脂
1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溶液和溶液反应:
B.Na与水反应:
C.与盐酸反应:
D.Al与稀硫酸反应:
1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
B.用焰色反应鉴别KCl和
C.用NaOH溶液除去中的HCl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20.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作正极 B.盐酸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21.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
C.
D.
2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原子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ⅠA族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D.原子半径:
2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制取 B.转移溶液
C.氮气除杂 D.加热液体
24.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 )
A.锂 B.硅 C.铜 D.硫
25.向下图所示装置中充入气体X可进行喷泉实验,气体X可能是( )
A.HCl B. C. D.NO
26.用溶液蚀刻印刷电路板,发生反应:。分别取适量蚀刻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腐蚀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B.腐蚀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
C.向腐蚀后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有固体剩余,说明腐蚀后的溶液中已不含
D.向腐蚀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最后所得溶液中
27.犹记2008夏的热烈,拥抱2022冬的激情。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将100%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供电,着力打造“绿色冬奥”,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是获取氢气的途径之一
B.升高温度可使氢气转化为液态
C.反应吸收能量
D.断开键释放能量
28.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溶液脱除空气中并再生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S的反应中作氧化剂
B.反应过程中,可以再生利用
C.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D.脱除1mol,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11.2L
二、填空题
29.(1)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
①下列有机化合物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乙烯 b.乙烷 c.乙炔
②下列试剂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 b.四氯化碳 c.酸性溶液
③下列有机化合物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2)HCHO、、、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
①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②能与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的是____________。
③能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0.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可用作安全高效的水处理剂,制备并被吸收的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主反应)
(副反应)
(1)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不断缓慢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单位体积吸收液中含有的质量的实验测定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溶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配成0.08mol/L的溶液。
步骤2.准确移取1.00mL装置C中的吸收液加入锥形瓶中,加入丙二酸静置后,再加入适量硫酸及稍过量的KI溶液(),
步骤3.向步骤2的锥形瓶的反应液中加入1mL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向其中滴加步骤1配制的溶液(发生反应),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20.00mL。
①配制溶液时,蒸馏水需煮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计算装置C中,每1.00mL吸收液中含有的质量为____________mg。(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氮气都不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升华吸热,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氨气液化为氨单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酒精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汽油挥发,从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稀盐酸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稀硝酸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的质量数为131,质子数为53.故选:A。
5.答案:C
解析:加热时,发生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Cl、O两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并且不含H元素,本身也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不是酸碱、盐类。故选:D。
7.答案:C
解析:A.不与水反应,故A不选;B. NO不与水反应,故B不选;C.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故C选;D.不与水发生反应,故D不选;故选:C。
8.答案:C
解析: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OH,故C正确。
9.答案:B
解析:B.与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C
解析: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C正确。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A.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1KCl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故A错误;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铁表面析出一薄层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故B错误;C.氯化钠溶液不是胶体,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不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为氧碱工业,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可以制取氯气,故D正确;故选:D。
14.答案:A
解析: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温度过高可能会使催化剂失活,所以适当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故B错误;C.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故C错误;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达到平衡时,不可能100%转化为,故D错误。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H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故A错误;B.Si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故B错误;C.H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正确;D.Si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造肥皂,称之为皂化反应,而乙酸、葡萄糖、聚乙烯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选:D。
17.答案:D
解析: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少数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反应,碳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据此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选;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选;C.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D.氢氧化钡晶体与氧化铵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D。故选:D。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D
解析:A.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故A错误;B.K的焰色反应相同,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C.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故C错误;D.羊毛线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选项:由分析可知Zn作负极,Cu做正极,故A错误;B选项:盐酸作为电解质溶液,故B正确;C选项: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D选项: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由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故D错误;故选B。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
解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以Y为O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且X的原子序数比O小,所以X为C元素,Z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为Na元素,W原子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大于Na,则W为Si元素。Z为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ⅠA族,故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C的非金属性比O弱,故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Si的非金属性比C弱,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C的弱,故C错误;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故D正确。
23.答案:B
解析:A.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B.转移液体需要引流,图中操作合理,故B正确;C.二者均与NaOH反应,应选饱和食盐水、洗气,故C错误;D.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且大拇指应顶住试管夹的短柄,图中操作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B。
24.答案:B
解析: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故选B。
25.答案:A
解析:喷头中为水,能形成喷泉,说明气体易溶于水,题中只有HCl符合,气体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选:A。
26.答案:A
解析:
27.答案:A
解析:
28.答案:C
解析:
29.答案:(1)①b;②c;③a
(2)①;②;③HCHO
解析:
30.答案:(1)
(2)将A中产生的和以及B中的吹出
(3)①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防止被氧化
由
mol
每1.00mL吸收液中:
mg
解析:(1)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实验过程中不断缓慢通入的目的是将A中产生的和C以及B中的吹出,故答案为:将A中产生的和以及B中的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