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并熟练书写包括“汛、挽”在内的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的正确读音,并能够准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理所当然”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发掘其中的美,学会欣赏美。通过阅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乡亲们真挚的情感、淳朴的民风,以及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引发学生对乡情的深刻怀念。
3. 教授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并生动描绘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拍摄清晰、生动的搭石图片,以展示搭石的独特魅力和教学重点。
2. 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和文字,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开启文本之旅。
师:(展示课件)此刻,我们置身于这片如画般的美景之中,群山如黛,树木繁茂,更有那条晶莹剔透、潺潺流淌的小溪,如诗如画。然而,当作者回首往事,家乡的美景中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却是那平凡的搭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去感受那些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吧。(板书课题:搭石)同学们,请齐声朗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共赏便民之搭石。
1. 悠然阅读课文,要求:字音清晰,句子流畅。请标记出文中描述搭石的句子。
2. 分享与交流。
(1)师:同学们读书投入,那么,你们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能否用文中的句子来解答?(请一生回答)你的选择非常精准。
(2)师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如何跨越小溪的呢?文中是否有描述?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大屏幕展示:“挽”。“挽wǎn”是个生字,其含义为何?(生:卷起来的意思。)那么,脱鞋挽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由此可见,如果小溪中没有搭石,每次经过都需要——脱鞋挽裤。
师:从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认为频繁脱鞋挽裤,使家乡的人过小溪变得非常不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师评价:你们都有独到的见解)
师:若无搭石,人们过小溪固然不便,甚至感到辛苦。但到了秋天,天气转凉,搭石便成了家乡人过小溪的依靠。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什么是搭石。
师:那么,在读了课文之后,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预设生:我认为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方便多了。)
三、深入文本,领略如画风光
1. 展示搭石的图片,教师深情地引导:搭石——这看似平凡的石头——竟化作了一道迷人的风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能想象吗?这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也能演绎出一番别致的美景。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同去发现、去品味搭石那份独特的美吧!
2. 静心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细心寻找文中描绘风景如画的句子,将它们轻轻画下,然后反复诵读,让心灵沐浴其中。
3. 邀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与大家分享那份美丽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许多描绘风景之美的句子,老师也同你们一样,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那么,现在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上呈现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协调有序,仿佛在进行一场优美的舞蹈。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边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如同一首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给人带来无尽的美感。
(2)请自由地朗读,并分享你们的感受。
(3)你们听,那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么,就让我们伴随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次感受走搭石的魅力吧!(播放音乐,同学们齐声朗读。)在这美妙的音乐中,难道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们的耳边是否还听到了其他的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比如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乐章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用心去朗读。
(4)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你们觉得在文中应该选哪一个?“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它在文中又代表了什么呢?当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后,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着读一读这两个词?
(5)这哪里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分明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让我们再次看向大屏幕,齐声朗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优美的……)有同学已经为我们写下了答案,那就是“美丽”。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么,当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文的揭晓。
四、深入解读文本,领略纯朴的民风之美。
1.那些经常踏足山林的人,想必都曾目睹过这温馨的一幕:当两人不期而遇,同时抵达溪边,他们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停下脚步,挥手示意对方先行。待对方安全过河后,两人再亲切地聊上几句家常,之后各自离去。
这一幕,无不透露着深深的谦让之情。对他们而言,这或许只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对我们来说,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那么,你们会如何诠释这份谦让呢?(指名读)
2. 当遇到年迈的老人需要走搭石时,年轻人总是心甘情愿地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
(1)“伏下”在此处意为“弯下身子”,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年轻人对老人的尊重和照顾。从这一幕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请两位学生上台模拟这一场景,展现年轻人背老人过河的画面。教师现场进行采访。
师:在背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背人者:背着人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虽然身体上感到有些吃力,但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师:那么,在他背上你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安心和踏实,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温暖。
师:这种互助互爱,无需过多的言语,就是故乡的一种淳朴民风。
(3)那么,如果遇到的是一位身体有残疾的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显示:“假如遇到的是 ,年轻人总要________________ 。”
师:这些年轻人又是从哪里学到的这种互助精神呢?(老人、父母)课文中也有一段话描述了老人的行为,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大屏幕显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对搭石的认真和负责态度。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老人的呢?(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现在,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一下: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您希望人们因此而感谢您吗?为什么您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呢?这种代代相传的互助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家乡一道独特而淳朴的风景线。请同学们将“纯朴”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过渡: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更感受到了那份淳朴的民风。同时,我们也隐约察觉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某种深意。
五、共读文本,沉浸于深深的乡愁。
1.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段,随着大屏幕的展示,一同感受:“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默默地连接着故乡的小路,也承载着乡亲们深沉的情感。”
2.从这段文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精神?(板书:搭石的默默坚守、无私付出、无怨无悔的精神)
3.刘章只是在赞美搭石吗?(其实,他还在深情地怀念着故乡的淳朴民风,对故乡充满了深切的思念。这份思念,就是乡愁)板书:乡愁深重。
4.刘章多年后仍对家乡怀有深深的思念,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乡愁?(是的,这种乡愁是如此的难以忘怀)
5.刘章在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美,那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发现?(教师点评)课后,也请你们在文字中记录下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刘章,欣赏了他故乡的美景,感受到了那里的淳朴民风,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一份难以忘怀的乡愁。希望这个学习的旅程,能成为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块搭石,帮助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踏实前行,走出属于你们的精彩人生。
板书设计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这是我们的美丽赞歌。
搭石,一方小小的石头,承载着沉甸甸的民风和乡情。它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尊老的传统美德,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温暖与关爱。
一处民风,一份乡情,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和依托。这份乡情,它既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尊老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敬身边的老人,传承和发扬这份美好的传统。
在搭石的陪伴下,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温暖的人情味。让我们铭记这份美好,将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温馨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