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能力提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下学期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能力提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9 17: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能力提升练习
一、字词书写
1.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次第:
(2)销声匿迹:
(3)周而复始:
(4) :动作轻快的样子。
(5)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翘(qiào) 悬殊(shū) 衰草连天(shuāi) 草木荣枯(róng)
B.侵害(qīn) 延迟(yán) 周而复始(ér) 风雪载途(zhài)
C.孕育(yùn) 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g) 翩然自来(piān)
D.了解(jiě) 纬度(wěi) 销声匿迹(nì) 簌簌落下(shù)
3.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 , 大兴西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百年风雨回眸,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此。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郊外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逐渐地销声匿迹。
D.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______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________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______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_________,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懂得 传语 注意 花香鸟语 B.知晓 喧闹 掌握 莺歌燕舞
C.掌握 警示 倾听 莺歌燕舞 D.注意 传语 懂得 花香鸟语
三、填空题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 (体裁),按照 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 ,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 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 的重要意义。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
(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
四、基础知识综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育 簌簌( ) 衰草连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为( )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0.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
活页月刊( )
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 活动;灵活。
11.各种花次第开放。( )
改革开放( )
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12.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五、综合性学习
13.八年级(2)班以“气象物候”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请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如冬至、霜降、芒种)中任选两个解释含义。
示例:清明。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
(2)你的同学小芳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奇特,请你从物候学的角度对这句诗提出不同的看法。
14.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一定乐在其中。
(1)[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2)[活动二:搜集资料] 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并摘录了其中四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联系从《大自然的语言》中学到的物候学知识,分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原因。
(3)[活动三:专题探究]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李明发现,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李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
燕:
六、语言表达
15.对下面的病句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
修改意见:
16.猜一猜:
至理名言
有个财主在集市上买了一箱细瓷器,他喊道:“哪位给我背回家去,我就教给他三句‘至理名言’。”
打短工的人都不愿理他,阿凡提却动了心,他想:钱在哪儿都挣得到,可“至理名言”却是不容易听到的。于是阿凡提背起财主的箱子跟他走了。
走着,走着,阿凡提请财主教他“至理名言”。财主说:“好,你听着!要是有人对你说:肚子饿着比饱好。你可千万别相信呀!”
“妙,妙极了!”阿凡提说,“那么,第二句呢?”
“要是有人对你说:徒步走路比骑马强。你可绝对别相信呀!”
“对,再对没有了!”阿凡提说,“多么不容易听到的‘至理名言’呀!那第三句呢?”
“你听着,”财主说,“要是有人对你说:世界上还有比你傻的短工,你可怎么也别相信呀!”
阿凡提听完,猛地……,并对财主说:“我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奉送:……!”财主登时目瞪口呆。
你能猜到阿凡提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并对财主回敬了一句什么至理名言吗?
七、现代文阅读
物候的南北差异
竺可桢
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
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浔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怜悯、安慰)之。”其中《湓浦竹》诗云:“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南方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
③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嘉祐七年(1062)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
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特征是:“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在《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领以日月为断(判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苏轼在儋耳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儋耳地方的物候未见记录,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
⑤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柳宗元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5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进到长江流域。
⑥前面讲过,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谈到物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苏格兰的阿贝丁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640公里,即6个纬度弱,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
⑦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珠;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17.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章,将行文思路补充完整。
18.文章第一段说:“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请结合第④段分析其“质的不同”的具体表现。
19.大量引用古诗文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分析作者用意所在。
20.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语言特点。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能预报天气的植物
孔佳零
①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竟然能像气象台那样预报天气。
②青冈栎又叫青冈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熟悉它的人都知道,它的树叶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色,是名副其实的“气象树”。晴天,它的树叶呈深绿色;久旱将要下雨前,树叶变成红色;雨过天晴,树叶又恢复成原来的颜色。根据青冈栎树叶颜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预测天气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树叶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在正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合成占了优势,所以叶片呈绿色。而青冈栎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当久旱将要下雨前,干旱、闷热的天气使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占了优势,因而叶片变红;当雨后转晴,叶绿素的合成又占了优势,所以树叶又变成了绿色。于是,青冈栎树叶的颜色变化,就成了预报天气的“晴雨表”。
④红花葱兰又名“风雨花”,这个名字完全可以证明它在预报天气上的地位。在暴风雨将要来临前的两三天,风雨花会迫不及待地开出千万朵小花。所以,当人们看到红花葱兰开花的时候,就会知道不久后将有大雨。这种神奇植物的老家在墨西哥、古巴等地,但红花葱兰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也有种植。
⑤含羞草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它其实也是预告天气的一把好手。在它的叶片闭合与张开的过程中,就已经向人们预报了天气:如果叶片闭合快,张开还原慢,预示着明天天气晴朗;反过来,如果叶片闭合慢,张开还原快,则说明明天可能会下雨。
⑥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一种花,它的叶片非常有意思,竟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的高低,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气温草”。它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当气温在20℃以上时,叶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气温降到15℃时,叶片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当气温降至1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气温回升,叶片又恢复原状。人们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便可推断出气温的高低。
(选自《科学探秘》2020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能 ,采用了 顺序,依次介绍了青冈树、 、 、 预报天气的奇特功能。
(2)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如果叶片闭合慢,张开还原快,则说明明天可能会下雨。
(4)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
参考答案:
1. (1)依次。 (2)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转了—圈又一圈,不断循环;周期性的重复开始。 (4)翩然 (5)载途
2.C
3.D
4.D
5.D
6. (1)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2)作诠释、举例子
7. 说明文 逻辑 对象 农业生产 四个 农业生产
8. 作比较 举例子 举例子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9. (1)孕 sù shuāi (2)消声匿迹 销声匿迹 (3)C (4)拟人
10. B C A 11. A B 12. B A
13.(1)示例一: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示例二:立夏,夏季的开始;示例三: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示例四: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2)示例:小芳,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认为玉门关处于西北地区,常年多风,黄沙漫天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应该是“黄沙远上白云间”,你认为呢?
14.(1)示例一:气象物候,你我齐学 示例二:气象物候流行风
(2)从物候方面来讲,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高,气温自然偏低。
(3)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雁”传递着秋天来临的讯息,寄托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燕:春暖大地,燕子回巢。“燕”是春的使者,常用来表达人们“惜春伤时”的情感。
15.在“农业丰产的”的后面加“科学”二字。
16.把手里的箱子摔在地上 要是有人对你说,箱子里的细瓷器没有摔碎,你可真不能相信呀。
17.秦岭南北存在温带和亚热带的物候差异;南岭南北存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物候差异;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 18.二月本是中原地区桃李争春的春季,在南岭以南地区却已出现树叶凋落的秋季场景;南岭以南很多植物开花结果和中原地区有先后差异。
19.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古诗文等资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增强文章文采,同时赋予文化气息。 20.第⑦段说明语言严谨科学,直白明了,运用“19天”“3.6摄氏度”等具体数据,“几乎”“简单”等程度副词,加强说明的准确性。
21.(1) 预报天气的植物 逻辑 红花葱兰(或:风雨花) 含羞草 三色堇
(2)结构上,这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由上文根据青冈栎树叶颜色的变化能预测天气,引出下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解释。
(3)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表明叶片闭合慢,张开还原快这种现象预示着有下雨的可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三色堇的叶片比作温度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色堇的叶片对气温的反应极为敏感的特征。
(5)示例:植物叶片的变化、花开花落,是在向人们预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