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1: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
重文轻武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事件:
960年
赵匡胤yìn(宋太祖)
开封(东京)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1.概况
2.局部统一
一、北宋的建立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不是统一王朝
宋太宗: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战斗不息,生民涂地”的局面是谁造成的?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中提出如何解决“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问题?
节度使
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
1.军事上:收其兵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目的:
措施:
影响:
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利: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政治上:夺其权(中央)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办法)
①增设副宰相
②设立多重机构
(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利—加强了皇权
弊—造成官僚机构臃肿
皇帝
宰相
事无不统



宰相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枢密院
军政
三司使
财政
参知政事
2.政治上:夺其权(地方)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②知州三年一换
③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材料研读
职权:地方的事务, 要通判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行政权,并对其进行监督。
3.经济上:制其钱(地方)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
——《中国历史大辞典》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收其兵
夺其权
制其钱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文臣担任各地方长官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中央
地方
①杯酒释兵权;
②统调分离;
③将领定期换防
军事
政治
经济
②知州三年一换;③并设通判分权
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意义: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表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时,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课本P25【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注意:抑制武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朝的3.4倍……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表现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措施
①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3.影响
课本P25【相关史事】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②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官,官员办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四、王安石变法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强干弱枝,屡战屡败,扩充军队。
官俸、军费和战争赔款,财政危机。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1.原因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四、王安石变法
2.概况
时间:
目的:
1069年,宋神宗
摆脱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 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 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 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3.结果(评价)
①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
②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后来几乎全部被废除。
四、王安石变法
(1)军事上
(2)政治上
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政策
3.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政治
(3)经济上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练习巩固
1.宰相文彦博说,“大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B
练习巩固
2.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提高了文官的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练习巩固
3.北宋建立之后,为了改变地方的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化事权 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③设置通判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