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1: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发挥基础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概念解读
一、农村改革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顺口溜
1.背景:
材料二: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人民公社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
2.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大包干契约(“生死状” )
一、农村改革
3.开始:
4.方式:
思考:根据“生死状”说说小岗村村民提出什么新生产方式?
基础:坚持土地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改革
5.结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花鼓词
一、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意义: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土地公有制,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所有,有土地所有权)
2.1953—1956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3.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平均分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原青岛电冰箱厂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效益逐年下滑。
请结合材料,说一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国企存在什么问题?
国有企业
管得过多,
太死
工人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家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企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背景:
1984年10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给企业松绑”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内容: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
(所有制形式)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意义:
姓“社”? 姓“资”?
包产到户?——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
1992年
1993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提出过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
一、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方式:
基础:坚持土地公有制
3.意义:
①生产力;②乡镇企业
二、城市
1.开始: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内容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 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3.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
B
B
4.“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5.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难了!当年搞合作社时,他曾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将左邻右舍都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电视剧中“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的历史场景分别是指(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堂训练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