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1: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重走改革路 永铸改革魂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名词解释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重走改革路
永铸改革魂
向阳花木
早逢春
01
浴火重生的道路
02
计划与市场抉择
03
向阳花木早逢春
——农村改革





农村体制——人民公社
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
统一管理
统一分配
吃“大锅饭”
管理高度集中
缺少生产自主权
缺乏生产积极性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一、向阳花木早逢春——农村改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大包干”契约
严金昌决定怎么做?
这契约为何被称为“生死契约”?
分田到户
“敢为天下先”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
1、背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③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3、开始时间:
1978
4、改革尝试: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向阳花木早逢春——农村改革
名词
解释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包干到户的歌谣
责任
利益
改革对比
一、向阳花木早逢春——农村改革
包给各家各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 。
土地公有制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不变:社会制度→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
变: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由统一经营、分配 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年份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 ,带来了农村 , 均有很大提高。
一、向阳花木早逢春——农村改革
劳动热情
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2)随着农业向 、 、 方向发展, 也迅速发展起来。
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
农村乡镇企业
事件 所有制变化 对农业的影响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
地主私有→农民私有
农民私有→集体公有
提高公有程度
土地公有,分田到户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规律,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新烦恼
怎么办?
材料:据有关部门估算,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中,从种植业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力约400万人,占安徽全部农村劳力的1/5左右。
——《困境与出路——安徽乡镇企业发展研究》
ADD YOUR TITLE HERE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去。”
浴火重生的道路
——国企改革

“改革在 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
潮从农村涌向 。
年10月,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1.背景:
2.展开:
二、浴火重生的道路——国企改革
农村
城市
1984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3.内容:
困境1: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面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单一,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也没了....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困境2:
上海天气热,国有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措施,企业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报批,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盖完章,夏天已经过去了。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给企业松绑”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公有制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困境3:
在国有企业中,职工吃“大锅饭”——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在这种制度下,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工人产生了严重的惰性,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整个社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浴火重生的道路——国企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4.中心环节: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5.意义:
二、浴火重生的道路——国企改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促进经济发展
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二、浴火重生的道路——国企改革
材料1: 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解体了。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
—— ——《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
国际:社会主义
力量受挫
材料2: 长期以来,我国一般都把市场经济当作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从而赋予“市场经济”以社会制度的含义。
——《 百度 》
国内:发展受挫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二、浴火重生的道路——国企改革
计划与市场的抉择
——深化改革

当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绝对公有、高度集中
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计划与市场的抉择——深化改革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计划与市场的抉择——深化改革
1、背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何时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计划与市场的抉择——深化改革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提出过程:
三、计划与市场的抉择——深化改革
4.意义: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1)有利于实现 的 和 ,
对 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
全国通用肉票
票证时代退出历史舞台
三、计划与市场的抉择——深化改革
经济
协调发展
稳定高速增长
现代化建设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特点及启示


1.从农村开始到城市深化;
2.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3.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1.改革要根据国情;
3.改革要勇于创新;
2.改革要关注民生;
4.改革要持续深入。
也就是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实质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注意:
农村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城市改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动。


知识小结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据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 (  )
1978年11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
到1980年1月 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1.1%。
1980—1981年 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
到1982年11月 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和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队已占到全国的78.8%。
A.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 B.农村经济性质发生变化
C.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D.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实战演练
A.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
实战演练
2.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