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内战爆发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1: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昭和天皇
裕 仁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希望足下体念国家之安危,闵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特再驰电奉邀,务肯惠诺为感。”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巳准备飞机迎接,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共八条,主要内容是:两国在对日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它援助与支持”、“不与日本单独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战后“共同密切友好合作”、“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经济援助”、“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同时,苏联政府声明,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并重申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中国国民党政府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另外,此条约还规定: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大连为自由港,苏军进入东北后,收复区内由中华民国派员设立行政机构并派军事代表和苏联联系。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条约有效期为三十年。
我也是有烦恼的。
我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小结:国民党提出谈判的目的
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 一心一意谋发展 B. 假戏真演为内战
C. 真心真意谋和平 D. 两党合作共为民
B
“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若成功,则响应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捍卫人民利益,尽可能制止内战,努力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
若不成功,则以真和谈揭穿蒋假和平的面目,表达中共的和平诚意,以团结教育广大人们群众。
毛泽东到达重庆走出机舱
张治中 毛泽东 赫尔利 周恩来 王若飞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经长期内争,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认真的演这幕大团圆的喜剧吧,要知道这是中国人民所最嗜好的!”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
经过43天谈判,
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
①坚决避免内战
时间:
1945年10月10日
地点:
重庆
内容: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①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时间:
1946年1月10日
地点:
重庆
内容:
②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蒋介石日记》1946年6月27日写道:“无论对共交涉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是最宜用讨伐方式。”这一军事行动是指全力围攻(  )
中原解放区
B. 华北解放区
C. 陕北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A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A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约430万
约127万
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
只有陆军,装备基本上是缴自
日、伪军步兵武器和少数火炮
约占全国的76%
约占全国的24%
约3. 39亿
约1. 36亿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面对国民党的疯狂攻势,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战略战术
主要方式
主要目标
作战原则 和方针
自卫战争
运动战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
“对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总的方面我们应该轻视他们,但对具体的敌人就不能轻视,如果轻视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在解放战争全面打响后,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A. 各个击破 B. 运动战
C. 阵地战 D. 分割包围
B
1946.6
中原突围
1946.7
苏中战役
1946.10
新开岭战役
1946.12-1947.4
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1947.2
莱芜战役
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接下来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1947年3月,国民党25万精锐部队进攻延安,而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为此,中共中央采取的正确对策是(  )
A. 主动撤离,与敌周旋
B. 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C. 发动群众,固守待援
D. 分兵拒敌,寸土必争
A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彭德怀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粟 裕
陈 毅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一战役是(  )
A. 青化砭战役 B. 孟良崮战役
C. 沙家店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B
刘胡兰
小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始与终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不 同 点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国共第二次分裂
相同点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启示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
(1)材料一漫画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中的“磨刀”有何深层次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正在为什么作充分准备。蒋介石最后正式撕毁其虚伪面具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事件:重庆谈判。
含义: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
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3)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军事胜利对解放战争全局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先后胜利突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军事策略: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用: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