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2: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江门甘化厂的兴衰代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江门甘化厂:“甜蜜”的工业辉煌
2022年课程标准:
1、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制改革
经济
知识回顾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联系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改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1950-1952年
1953-1956年
1958年
1978年-
1
2
3
4
土地改革
地主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挫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名词解释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
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变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谈话时也说到农村改革,他说:“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ontents
迈向致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元形之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习收获
企业松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01
Part one
迈向致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依据材料并结合P38-39,概括为何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 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脱离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加上高度集中的劳动方式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约束。
——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三 万里下乡调查三个月,所到之处,询问农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农民的回答:第一是“吃饱肚子”,第二是“吃饱肚子”,第三还是“吃饱肚子”……万里二十年后回忆起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到农村一接触,原来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么低啊,吃不饱,穿不暖……真是家徒四壁呀。”——《万里谈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百年潮》1998年第3期
1)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农村地区经济落后
2)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概念解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独学+展示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而农村的改革又首先从哪里开始?其目的、形式实质、意义各是什么?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朱思雄 高云才 常钦 《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人民日报》2021年03月17日)
小岗村
试点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试点:
4.推广:
1.背景:
2.目的:
5.形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四川
安徽
全国
内蒙古
贵州
广东
根据课文P38-39,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意义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也从“大锅饭”里解放出来,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如何解决?




异军突起
农业生产的方向:
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广东著名乡镇企业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独学+展示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土地等公有生产资料
承包给
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
农户
生产自主权
剩余归自己
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示意图
重点
解析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形式
基础
责任
利益
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权利
7.实质:
对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合作探究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联系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改变?有何启示?
1950-1952年
1953-1956年
1958年
1978年-
1
2
3
4
土地改革
地主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所有制
集中程度
农民土地私有
土地公有
分散
分散
集中
集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3)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启示:
01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知识拓展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新华社)
新会奇榜新村
01
笔记+练习
迈向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它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我国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是在(  )
A.“文革”结束之初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建立后


02
Part two
企业松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02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企业松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思考
材料三:1984年上半年,沈阳这个东北老工业重镇仅根据冶金、轻工、化工等11个工业局测算,就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工人们没有事做,却没有人发愁着急,因为工资照发不误。
——王晓倩《新中国第一家公有制企业破产案》
材料二:沈阳有个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运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得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
材料一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搜狐网:《一文读懂国企改革发展历程》
1)企业没有自主权,办事效率低
2)企业单一公有制,管理僵化
3)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主动性
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02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背景、开始标志、措施、中心环节、意义)
问题思考
企业松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1)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开始标志: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02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背景、开始标志、措施、中心环节、意义)
问题思考
企业松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2
3
措施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经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政企不分
分配方式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平均分配
02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群学+展示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背景、开始标志、措施、中心环节、意义)
问题思考
企业松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意义
1)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2)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
02
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笔记+练习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3.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4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翻了一番。说明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03
Part three
元形之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群学
03
无形之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二我国蔬菜年产量约8亿吨,相当于1亿多头大象的重量,人均日消费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品种丰富多样。菜价涨涨跌跌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无形之手”指挥着农户种植和商户采购。
格力等企业为何“跨界”生产防疫物资?指挥着农户种植和商户采购的“无形之手”是什么?
问题思考
材料一 格力还于2020年2月18日“紧急跨界”成立子公司——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口罩等抗疫物资。3月9日,格力电器子公司“珠海格健”自主生产的口罩在格力官方商城“董明珠的店”正式上线,通过预约购买的方式面向广大消费者。目前格力口罩产能还处在爬坡和调试的阶段,每日投放口罩数量已由2万只增加至16万只,到月底口罩日产量预计可达100万只。——新华网
无形之手
——市场经济
群学
03
材料一 1992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陈锦华《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无形之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后的20年里,尽管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基本保持了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而这正是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的真正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网《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特征、意义各是什么?
问题思考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
2)计划经济导致市场僵化与停滞,以及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的弊端
群学
03
无形之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特征、意义各是什么?
问题思考
2013年
2002年
1993年
1992年
4
3
2
1
提出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
初步建立
中共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过程
特征
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
群学+展示
03
无形之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 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到了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了175倍,每年平均增长8.1%;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意义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笔记
03
动荡浩劫——文化大革命
6、“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04
Part four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学习总结
04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强企业活力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村生产力大解放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农村改革开始
安徽凤阳小岗村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城市改革开始
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吃“大锅饭”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78
1984
1993
1983
1992
学习收获
04
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