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4《甲午中日战争》课件+学练测(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4《甲午中日战争》课件+学练测(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5 13:16:22

文档简介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练测
班级: 姓名:
【基础导学】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训练测评】
1.某班级召开的历史故事会上,一位同学讲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林则徐
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
A.鸦片战争 B.百团大战 C.黄海大战 D.解放战争
3.“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中外《辛丑条约》
4.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战争一—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6.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8.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9.小明同学写了一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小文章,得到老师的赞赏。在文章中他认为这两个条约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A.割地 B.开放通商口岸 C.赔款 D.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10.《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11.阅读资料:
请回答:
(1)图中两位历史人物签署的对两国影响巨大的条约是什么?影响分别是什么?
(2)《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
参考答案
1-10 CCCCC CBCDC
11.(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方便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增强了日本的实力。
(2)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课件47张PPT。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战争中的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从中国日本朝鲜的历史渊源来看三国关系(古代中国文明传入朝鲜、日本)
2.课堂前5分钟
集体浏览课文。让学生抓住本课内容的主干知识。
3.分组讨论
问题一 学习本课的标题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中日之间爆发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跟朝鲜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
甲午战争----因爆发在甲午年(但不明白甲午的含义)
原因---日本想侵略中国等;因为从朝鲜开始战争
教师:甲午---天干地支的简单内容;原因----日本的野心和大陆政策。朝鲜的角色。
问题二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经历了哪些战役,都有什么影响?
学生:
丰岛海战(开始)、黄海海战(邓世昌),辽东战役(旅顺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阐述黄海大战的简单经过。
教师:列表主要经过,强调邓世昌和北洋舰队覆灭。
问题三
这场战争结局如何,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概括《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其危害?
学生:结局----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败因—因没有资料估计学生回答较少(妥协—腐败)
内容概括---估计会念书,概括的和分析的效果较少
教师:败因---补充慈禧李鸿章等的腐败材料,两国的国家意志(日本的大陆政策),简单提洋务运动的弊端,武器差异不大但素质差距大。补充日本的进取心视频 补充关于台湾的诗词(丘逢甲《春愁》、谭嗣同诗)
三。归纳整理
1.要点整理
学生先做,老师幻灯片
要点:黄海大战 《马关条约》及影响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邓世昌,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 日占台湾50年(1895-1945)
2.课堂练习、默写、作业
练习册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入:从历史上的中国,日本,朝鲜说起和服 茶道明朝倭患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预习课文(五分钟)
快速浏览课文,并一边找到课文的骨干知识。问题一 学习本课的标题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中日之间爆发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跟朝鲜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二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经历了哪些战役,都有什么影响?
问题三
这场战争结局如何,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概括《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其危害?看书同时思考:二。教学过程1.问题一 学习本课的标题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战争?中日之间爆发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跟朝鲜有什么关系呢?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十个)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十二个)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十甲子图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漫画:大国崛起---日本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日本的大陆政策 明治天皇
(1867—1912)
慈禧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也趁机出兵。在起义平定后,日本不但拒绝撤兵,反而大量增兵;并且囚禁了朝鲜的国王,并以保护侨民的名义,驱逐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突袭中国兵船。二。教学过程2.问题二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经历了哪些战役,都有什么影响?

丰 岛 之 战 ---开始 平 壤 战 役 黄 海 大 战---邓世昌 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致远舰部分官兵致远舰直冲敌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
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隅,黄海
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
9月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日军在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威海卫战役-----洋舰队全军覆没二。教学过程3.问题三
这场战争结局如何,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概括《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其危害?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为什么失败的都是我们?
鸦片战争我们败给了坚船利炮的英国,他们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强大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败给了英法,甚至被落后的俄国讹诈威逼而丧失大量领土,甲午战争,我们进行了所谓的“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拥有了号称远东第一的北洋水师但仍败给了历史上一直落后于我们一直向我们学习的日本,为什么?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节内宫开支……
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
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
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清政府缘何会失败?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两次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北洋舰队被击沉多艘大型舰艇,但未能击沉一艘日舰,也无发射鱼雷打击日舰的战绩。据查是丁汝昌“只识弓马”,一干管带也全用错了炮弹,不用海战时的开花爆破弹,用了穿甲弹甚至训练弹。李
鸿
章日本马关春帆楼伊


文1895年4月17日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允设厂《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台消息传出当天,台湾各界鸣锣罢市,强烈抗议清政府把土地奉送仇敌,表示“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决心抗击日寇侵略。掀起了持续时间长达50年的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1945)武装起来反侵略的台湾人民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春愁南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仓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5年,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诗: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说明什么问题?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是谢瓒泰所作的一幅反映中国近代时事的漫画。图中:
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肠代表德国
注:有关谢缵泰绘制《时局图》的最早记载,见于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所著的《革命逸史》一书:戊戌6月缵泰感慨时事,特绘制“东亚时局形势图”,以警国人。 吴玉章说:“以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么惨,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战争中,爱国的清军将领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中国还是遭到惨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爱国的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发起了“公车上书”运动,并引发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一部分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这将在我们以后的课程中会学习到。三。课堂练习CDD 材料一 1911年被清政府视为叛党的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材料二 丘逢甲曾作《离台诗》二首,其一为:“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伤心地” 因何事而让国人伤心?(2)据材料二,宰相指的是谁?所割之地有哪些?(3) 台湾的“割离”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遭受侵略四。知识要点1.本课知识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及影响
2.关键词:
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