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3: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学案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二子目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子目是“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第四子目是“‘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这四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手段,然后说明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变化并未解决其固有的基本矛盾,两者目前是同时存在的——既有发展又有基本矛盾
第一子目是本课重点,教科书从宏观调控的历史背景、国内外宏观调控的措施以及所带来的积极结果展开讲述,说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第二子目是对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简要叙述,一些内容初中历史教科书已经讲过,这里对各种新科技的具体发展情况不作新的要求。
第三子目指出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方面的一些新变化,没有展开讨论。
第四子目是本课重点,讲述“福利国家”的表现及其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旨在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这是需要学生加深理解的。
【学习目标】
⑴唯物史观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学习和理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新变化的背景、内容(表现)、影响,等等。
⑵时空观念
结合教材运用多元史料,在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历程、措施等基础上,从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角度认识国家宏观调控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发展趋向。
⑶史料实证
创设情境材料,阅读其中隐含的信息,了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和科学技术获得新发展的背景、措施(内容)、影响,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新变化的表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⑷历史解释
通过图表归纳法,从重要时间、重大事件、经济政策、发展阶段等方面,归纳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利用思维导图、表格归纳法,分析和归纳”福利国家“的含义、发展历程、内容,二战后社会运动新变化的原因、目的、结果。
⑸家国情怀
讲述”福利国家“政策时,紧扣国家正在推行的农村”新农合“、国家振兴乡村计划,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等惠民政策,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福利政策一直在发展和进步,老百姓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及其成果。
2.难点: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基本矛盾依旧存在。
【知识梳理】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二战”的深刻教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措施:
(1)加大政府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实施调控。
3.特点: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4.结果:
(1)取得一定成效,各国经济增长较快(出现“黄金时代”)。
(2)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出现“滞胀”现象(表现: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滞胀”状态下的“双高双低”:高通胀,高支出;低增长,低就业。
5.调整: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削减财政开支,大规模减税,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6.国际上:通过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利益协调。
(1)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成立;
(2)1947年10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到1995年初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归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等;
(2)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如美国研制电子计算机,最初是计算炮弹弹道的。
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
表现有二:
1.第三产业兴起,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中间阶层”又称“中产阶级”。特点: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四、“福利国家”的建立
1.概念:“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措施(内容):建立医疗、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保险制度。
3.评价
(1)积极性:有利于缓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维护社会稳定。
(2)弊端: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4.调整:20世纪70年代,减少福利;80年代,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易错点拨】
1.“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生存和稳定的重要基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2.“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西方资本主义的性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承,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因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五、社会运动的开展
1.背景:二战后各国都在缓解社会矛盾,但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各种社会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2.表现: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展开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能够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歌曲。自由! 我们终获自由! ——马丁·路德·金(2)妇女运动表现:各国妇女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还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反越战运动 20世纪60年代
【归纳社会运动】
【合作探究】
战后缓和社会矛盾的努力——“福利国家”政策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救济、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二是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其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普遍存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在欧美广泛实行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资本主义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评价:缩小了贫富差距;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社会公平公正;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挫伤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随堂小测】
1.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平均周期越来越长,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D.知识经济的兴起
【答案】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现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对危机的能力有所增强,故A项正确。
2.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增长率的变化促使各国 (  )
时期 美国 英国 法国
1963—1973年 1.9% 3.8% 4.6%
1974—1979年 -0.1% 0.8% 2.7%
A.加大力度干预经济
B.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
C.极力稳定商品价格
D.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相比1963—1973年,1974—1979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变得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促使各国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市场调节,D项正确。
3.下面的表格是1979—1980年部分国家创造1 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煤和钢(单位:千克),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
国家 煤 钢 国家 煤 钢
苏联 1 490 135 英国 820 38
民主德国 1 356 88 法国 502 42
捷克斯洛伐克 1 290 132 联邦德国 565 52
匈牙利 1 058 88 瑞士 371 26
A.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
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最重要地区
C.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D.煤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能源
【答案】C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苏联和东欧国家创造1 0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煤和钢远比西欧国家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西欧国家则以市场经济为主,能够相对合理配置和利用煤钢等资源,故选C项;表格信息没有反映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重心在欧洲,但表格信息没有体现,排除B项;表格信息虽然强调了煤钢在创造1 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作用,但不能据此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
4.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国家干预影响个人生活
B.美国对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
C.社会稳定刺激民众消费
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联合
【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材料所述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
5.美国全国妇女组织自20世纪60年代成立后一直到21世纪初,组织了大量的争取妇女权益的游行示威活动。这说明(  )
A.美国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B.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地位
C.美国妇女已经获得了普选权
D.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无法缓和
【答案】A
【解析】美国全国妇女组织长期组织大量争取妇女权益的斗争,正是美国妇女受歧视现象长期存在的客观反映,故A项正确。妇女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是妇女运动斗争的目标之一,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普选权,故C项错误;“无法缓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6.1971年尼克松提出“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刺激消费、扩大财政支出等。但由此美国却产生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停滞。这说明了美国( )
A.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经济恶化
B.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强化宏观干预不符合形势发展
D.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C
【解析】扩大财政支出等国家宏观干预政策使得市场货币流通量更大,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使得“滞胀”更加严重,此时应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故加强干预不符合形势发展,C项正确;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干涉,然而材料中出现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干预,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使得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而经济滞胀说明了美国并没有克服这一矛盾,排除B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更多是指令性的,美国仍旧是市场经济,材料无法体现其借鉴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