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23: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世界帝国崛起的条件,以及他们对外扩张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分析文明之间交流的意义。
2、时空观念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明确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及扩张的路线范围,以及在历史上存在的先后顺序。
3、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分析帝国扩张的影响,以及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影响。
4、历史解释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
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理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在交流过程的包容性、平等性。通过古代世界帝国崛起、壮大、走向衰亡的历史,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及文明交流
难点:分析帝国战争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知识梳理】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条件——农耕文明的优势: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复杂。
2.表现:
(1)古代埃及文明,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地跨亚非两大洲。
(2)西亚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扩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扩展到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
(3)古代希腊,以移民为扩展方式。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
3.历史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如赫梯、埃及新王国和亚述等。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亚历山大帝国,前身是马其顿王国。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上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影响: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3.罗马帝国,罗马先后征服了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五个年份: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首任皇帝是屋大维。1—2世纪,空前繁荣,即“罗马和平”时期;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俗语: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武力、宗教(基督教)、法律。
三、文明的交流
1.西亚的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向外传播。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等地;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
2.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母字母,再发展出亚非等地的许多字母;到西方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3.公元前后,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地区。166年,罗马使者到达东汉洛阳。罗马商人不断来华,进行贸易。
当代学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比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合作探究】
古代文明的交流
材料: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依据材料,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答案 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板书设计】
【随堂小测】
1.11世纪法兰克的安茹伯爵富尔克不仅对领地的民众百般苛待,甚至将自己的妻子们一个个杀死,担心冤魂惊扰的他因此长期失眠。1046年,富尔克携巨资前往巴勒斯坦,暂居后身心状态好转,富尔克此后多次前往耶路撒冷朝觐。富尔克的经历反映了( )
A.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 B.阿拉伯医学水平精湛
C.基督教具有深刻影响 D.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根据材料“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朝觐”等信息可知,富尔克担心作恶多端而无法升入天堂,前往基督教圣城获得教会对其罪行的赦免,因而身心状态好转,这反映了基督教对欧洲社会的深刻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医学水平,排除B项;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答案】D
【解析】从古代世界文明的扩展来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兴起在黄河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因此孕育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3.历史学者齐世荣认为,“希腊化时代”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的希腊中心主义色彩的用语并没有充分反映出这一时代文化的特点。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接触、碰撞并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不同于城邦时代的异彩纷呈、博采众长的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希腊文化高于东方文化 B.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C.亚历山大远征的进步性 D.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接触、碰撞并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不同于城邦时代的异彩纷呈、博采众长的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作者意在强调文明交流的双向性以及建立在双向交流基础上文明的创造性,“希腊化时代”是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下与其他各种文化汇合形成的既多元又统一的文化,体现了文明交流融合的成果,D项正确;A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不是材料主旨所在,且材料中没有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亚历山大的远征”,排除C项。故选D项。
4.《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人人都应该安分守法”,强调努力必须听从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注重( )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帝国统治 C.调节民事纠纷 D.发展商业贸易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人人都应该安分守法”“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可知,这说明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故B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维护统治秩序,而不是私有财产,A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事纠纷,C错误;材料未涉及发展商业贸易,D错误。
5.学者叶舒宪评价某部著作,“反映着古代两河流域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广大人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该著作是(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A项正确;《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史诗,排除B项;《摩诃婆罗多》反映的是印度而非两河流域的文化与社会生活,排除C项;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与“反映着古代两河流域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在处理相邻关系方面,罗马法有“相邻一方不得将污染的水排放到邻人土地中”、“要进行建筑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之间留出12步距离"等规定。《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对此归纳为:“使任何人不滥用自己的物乃系口口口口之所在。”引文中“口"应该填写的是
A.邻里和睦 B.公共利益 C.司法公正 D.平民利益
【答案】B
【解析】罗马法规定“相邻一方不得将污染的水排放到邻人土地中”“要进行建筑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之间留出12步距离”,这说明罗马法在处理相邻关系方面注重维护公共利益,B项正确;邻里和睦是目的,排除A项;司法公正、平民利益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