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总分: 100 分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 18 分)
1 .(本题 3 分)下列哪句名句不是出自《傅雷家书》( )
A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B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C .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D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2 .(本题 3 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的《琐记》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同时记叙
了鲁迅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向教育孩子,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渴望征服世界的战士。在
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D .《昆虫记》被鲁迅认为是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3 .(本题 3 分)下面对《关雎》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
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求之” 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4 .(本题 3 分)下面哪一表述不恰当( )
A .写读后感, 要注意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 也可以对
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B.写读后感,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 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 但比较平常、浅显, 直接写下来, 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
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C .写作中, 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 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 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
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D .就读过的某部名著写读后感,引用名著原文时,可凭印象引用,无需和原文一致。
5 .(本题 3 分)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四部名著相对应的评论( )
(1)《朝花夕拾》(2)《红星照耀中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傅雷家书》
a.且不说主人公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仅是他的一段对人生价值的
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黎汝清
b.他力图还原真相, 没有戴上有色眼镜, 更没有刻意过滤, 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 是那种有
质感的真实与丰满。 ——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 还常常发表议论,
抒发对某些现状的不满之情。 ——柳斌杰
d.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
楼适夷
A .d a c b B .a b c d C .d b a c D .c b a d
6 .(本题 3 分)文佳同学在阅读名著时,在书中做了一些批注,其中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选 项 文段 批注
A 整整一个星期, 这座小城总在隆隆的炮声 “ 嗒嗒嗒” 的枪弹尖叫声中迎来黎明, 送走 黄昏,只有在夜深时它才静寂下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城战况 的惨烈,反映出红军的攻势 之猛与匪军守卫的森严。
B 保尔使劲回想:这是谁的名字? 一使劲他 又掉入了黑暗的深渊。当他清醒点儿时, 他又想起: “渴死了。 ” 运用了心理描写,这句话说 明保尔身体非常虛弱,侧面 反映出他的伤势之严重。
C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你 傅雷希望孩子努力提升文学
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 开场。 修养,跑赢人生全程。
D 关于学习,他(盖叫天)提出, “慢就是 快” ,说明根基不打好, 一切都筑在沙上, 永久爬不上去。 傅雷通过盖叫天的话提醒孩 子,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
A .A B .B C .C D .D
二、句子默写(共 6 分)
7 .(本题 6 分)(1)蒹葭萋萋, 。(《蒹葭》)
(2)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年级开展主题为“友谊的力量”演讲活动。小丽同学在演讲稿中表达了友谊能给人安慰、勇气、信心的
观点。她想引用古诗句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你给她推荐的两句诗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 5 分)
8 .(本题 5 分)关雎
《诗经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雎鸠” ,一种水鸟,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 “在河之洲”是寻声而
望,是所见。
B .“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 “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C .诗中所写的男女双方是“君子”和“淑女” ,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
双重意义的,而“ 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的。
D .诗中所写的爱情, 不是一时激情, 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 最终达成心愿, 在“钟鼓乐之” 中“有情人
终成眷属” ,这种负责任的美满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2)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
四、对比阅读(共 15 分)
(本题 15 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
陶潜, 字元亮,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 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 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 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
9 .(5 分)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________
)(1)渔人甚异之 异:
(2)阡陌交通 交通: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4)颖脱不羁 羁:
(5)亦雅咏不辍 辍:
10 .(2 分)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若听茶声然 B .其自序如此 其真不知马也
C .为乡邻之所贵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忘路之远近 则抚而和之
11 .(2 分)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B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C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D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12 .(4 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其亲朋或载酒看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13 .(2 分)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和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
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五、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14 .(本题 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 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 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
再换成三罐啤酒, 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
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 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
心事:而我, 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
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 能及的服务。 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 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 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
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
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
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 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地站在原
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
生中, 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 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 可以刺进他的肌肤, 但大雪, 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
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小说开头作者即扣住题目中的“雪”字来写,请分条回答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也有人认为,雪夜出现的老人才是主角。请说出你的观点,并简
要分析。
(4)在小说的第⑩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我” 的三个推测,请问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本题 8 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 ”。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②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 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 “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他的眼睛有 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 一副眼镜, 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 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 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 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
先生一个人。 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 微仰着脑袋,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③金先生教逻辑。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
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
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
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 —— 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 也是
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 “Yes!请坐! ”
④学生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 ”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
容。
⑤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 肖生的《江湖寺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 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 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 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 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停下来: “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
捉出了一个跳蚤, 捏在手指里看看, 甚为得意。
⑥金先生是个单身汉, 无儿无女, 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 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
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⑦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 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
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
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⑧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 “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 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 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
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1)作者着重选取了金岳霖先生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金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2)文中描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②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4)第⑧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5)像金岳霖这样的大师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多了,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说说你认为我们现在需要什么
样的大师。
六、作文(共 40 分)
16 .(本题 40 分)本学期我们读过《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苏菲的世界》等名著。请你选择其
一,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及要求:
①根据你表达的观点,自拟题目。
②文章可以针对名著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任一方面来写;可以着眼整体,也可以着眼某一个章
节、片段。
③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文章不少于 600 字。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总分: 100 分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 18 分)
1 .(本题 3 分)下列哪句名句不是出自《傅雷家书》( )
A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B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C .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D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
【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A.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
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
要得体;遇困境不气
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
德艺
俱备、人格卓越的艺
术家
”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
正确理财,以及如
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
见和建议。而选项这句话是高尔基的话;
故选
A
。
)
2 .(本题 3 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的《琐记》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同时记叙
了鲁迅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向教育孩子,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渴望征服世界的战士。在
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D .《昆虫记》被鲁迅认为是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辨析能力。
C.“
渴望征服世界的战士
”
表述有误。依据
“
鹦鹉螺号
”
设计独到,
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尼摩船长是它的设
计师,而涉及一艘这样的船需要的是各方面的知识可知,尼摩船长学识渊博,是位
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依
据潜航时遭遇土人围攻、鲨鱼攻击、冰山封路等险境时,尼摩船长都能镇定自若、不
畏艰险、奋勇对抗,
而且还助借海底搜寻的珍宝资助被压迫民族等情节可知,
他是英勇顽
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故选
C
。
)
3 .(本题 3 分)下面对《关雎》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
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求之” 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答案】
A
【详解】
A.“
运用比喻手法,
叙述淑女、君子在河
滩幽会,
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
错误, 应是:运用比兴手法,
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故选
A
。
)
4 .(本题 3 分)下面哪一表述不恰当( )
A .写读后感, 要注意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 也可以对
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B.写读后感,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 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 但比较平常、浅显, 直接写下来, 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
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C .写作中, 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 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 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
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D .就读过的某部名著写读后感,引用名著原文时,可凭印象引用,无需和原文一致。
(
【答案】
D
【详解】
D.“
引用名著原文时,
可凭印象引用
,
无需和原文一致
”
有误, 引用名著原文时,
要仔细核对, 以保
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故选
D
。
)
5 .(本题 3 分)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四部名著相对应的评论( )
(1)《朝花夕拾》(2)《红星照耀中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傅雷家书》
a.且不说主人公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仅是他的一段对人生价值的
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黎汝清
b.他力图还原真相, 没有戴上有色眼镜, 更没有刻意过滤, 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 是那种有
质感的真实与丰满。 ——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 还常常发表议论,
抒发对某些现状的不满之情。 ——柳斌杰
d.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
楼适夷
A .d a c b B .a b c d C .d b a c D .c b a d
(
【答案】
D
【详解】
a
.根据
“
他的一段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
人的生活
”
可知是对(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评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
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为人
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
b
.根据
“
还原真相
”“
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
”
可知是对(
2
)《红星照耀中
国》的评价。《红星照耀中国》真
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
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
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
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
.根据
“
写人记事
”“
对旧日情怀的回顾
”
可知是对(
1
)《朝花夕拾》的评价。《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
前七
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
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
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
情;
d
.根据
“
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
可知是
对(
4
)《傅雷家书》的评价。《傅雷家书》凝聚着
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
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
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
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
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
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做一个
“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同时,
对儿子的
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
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
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故选
D
。
)
6 .(本题 3 分)文佳同学在阅读名著时,在书中做了一些批注,其中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选 项 文段 批注
A 整整一个星期, 这座小城总在隆隆的炮声 “ 嗒嗒嗒” 的枪弹尖叫声中迎来黎明, 送走 黄昏,只有在夜深时它才静寂下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城战况 的惨烈,反映出红军的攻势 之猛与匪军守卫的森严。
B 保尔使劲回想:这是谁的名字? 一使劲他 又掉入了黑暗的深渊。当他清醒点儿时, 他又想起: “渴死了。 ” 运用了心理描写,这句话说 明保尔身体非常虛弱,侧面 反映出他的伤势之严重。
C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你 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 开场。 傅雷希望孩子努力提升文学 修养,跑赢人生全程。
D 关于学习,他(盖叫天)提出, “慢就是 快” ,说明根基不打好, 一切都筑在沙上, 永久爬不上去。 傅雷通过盖叫天的话提醒孩 子,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
A .A B .B C .C D .D
(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的理解。
C.
傅雷希望孩子努力提升艺术修养,不是文学修养;
故选
C
。
)
二、句子默写(共 6 分)
7 .(本题 6 分)(1)蒹葭萋萋, 。(《蒹葭》)
(2)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年级开展主题为“友谊的力量”演讲活动。小丽同学在演讲稿中表达了友谊能给人安慰、勇气、信心的
观点。她想引用古诗句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你给她推荐的两句诗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白露未晞 并怡然自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邻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
(
1
)本句中
“
露
”
和
“
晞
”
易错。
(
2
)本句中
“
怡然
”
易错。
(
3
)本句中
“
厦
”
、
“
庇
”
、
“
俱
”
易错。
(
4
)根据题干中要求写出的古诗句要能
“
表达了友
谊能给人安慰、勇气、信心的观点
”
。所以要找诗句的中
心主题为
“
友谊
”
、
“
朋友
”
的积极向上的,如: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李白《赠汪伦》中的
“
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等。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
)
三、诗歌鉴赏(共 5 分)
8 .(本题 5 分)关雎
《诗经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雎鸠” ,一种水鸟,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 “在河之洲”是寻声而
望,是所见。
B .“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 “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C .诗中所写的男女双方是“君子”和“淑女” ,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
双重意义的,而“ 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的。
D .诗中所写的爱情, 不是一时激情, 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 最终达成心愿, 在“钟鼓乐之” 中“有情人
终成眷属” ,这种负责任的美满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2)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
(
【答案】
(1)A
(2)
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表现出君子眼中淑女采荇菜时的活泼可爱与勤劳能干,
表
达出君子对其纯洁的
爱慕之心,体现出《诗经》思想纯正的特点。
)
(
【详解】(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作方
法的赏析。注意结合文意的理解揣摩选项正误。
A.
分析错误,
“
关关雎鸠
”
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
“
在河之洲
”
是
寻声而望,是所闻。
故选
A
。
(
2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写采摘荇菜,实际是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及追求。由雎鸠的相爱相
伴起兴,引起后文写到青年男女的
爱情,表现出君子眼中淑女采荇菜时的活泼可爱与勤劳能干,表达出
君子对其纯洁的爱慕之心,从而表现
了君子对美丽女子的热烈追求。
)
四、对比阅读(共 15 分)
(本题 15 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
陶潜, 字元亮,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 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 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 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
9 .(5 分)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异:
(
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
(
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4)颖脱不羁 羁:
(5)亦雅咏不辍 辍:
10 .(2 分)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若听茶声然 B .其自序如此 其真不知马也
C .为乡邻之所贵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忘路之远近 则抚而和之
11 .(2 分)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B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C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D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12 .(4 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其亲朋或载酒看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13 .(2 分)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和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
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案】9 . 对……感到惊异 交错相通 类 束缚、约束 停止(停) 10.A 11 .D 12 .(1)老
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 他(陶渊明) 也不推辞。 13.他不是真的抚琴。陶渊明“少怀高 尚” ,他做出抚琴的动作,只是追求这种意境, “何劳弦上声” ,有无琴声并不重要。这表达了他无拘无束、
本性率真,面对贫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以及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9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等现象。
(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异:对……感到惊异。
(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属:类
(4)颖脱不羁: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羁:束缚,约束。
(5)亦雅咏不辍:也可以不停地吟诵。辍:停止。
10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
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副词,好像/副词,好像
B.代词,代“他”/表推测语气,大概
C.介词,被/介词,对,向
D.助词,的/代词,代歌声
故选 A。
11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 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
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
节。据此断句为: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故选 D。
1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
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髻: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2)亲朋:亲戚朋友;或:有时;载:带;潜:陶渊明;亦:也;辞:推辞。
13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乙】文“ 畜素琴一张, 弦徽不具”可知, 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 他本人也不会抚琴, 但和朋友相聚, 他却 做出抚琴的动作“抚而和之” ,他不是真在抚琴, 只是追求这种意境, 由“何劳弦上声”可知, 陶渊明认为有无 琴声并不重要。这表达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 面对贫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以及具有高洁的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 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
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 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
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 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 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
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乙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 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 了,盛饭的容器空着,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 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
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没有琴弦与琴徽。每当朋友们来喝酒,
就弹琴应和歌声,说: “ 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五、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14 .(本题 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 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 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
再换成三罐啤酒, 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
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 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
心事:而我, 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
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 能及的服务。 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 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 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
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 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
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 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地站在原
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
生中, 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 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 可以刺进他的肌肤, 但大雪, 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
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小说开头作者即扣住题目中的“雪”字来写,请分条回答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也有人认为,雪夜出现的老人才是主角。请说出你的观点,并简
要分析。
(4)在小说的第⑩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我” 的三个推测,请问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答案】
(1)
本文记叙了
“
我
”
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开始自己的事业。
(2)
首段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特征,也渲染了一种凄凉
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凉和
痛苦。
(3)①
老人是小说中的主要形象。
②“
老人
”
引发的故事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
③“
老人
”
为了生存而顽强坚守
的行为给作者启迪,是小说主题的集中体现。
(4)
这个句子是对
“
我
”
的心理描写,表现
“
我
”
对老人身份与用意的猜测,三次猜测既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
“
我
”
行为
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5)
瑞雪之后是丰年,要坦然面对失败,对未来要充满信心和希望;人生
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
历失败中成功。
【详解】(
1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我们一般提炼谁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就可以了。结合第
③
段
“
三
年了, 一千多个日
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
,是最初的
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
,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
大概,不过如此吧
”
可知本文记叙了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开始自己
的事业这件事。
(
2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
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
撒在我的脸上,
像针, 刺入肌肤
”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特征,
是一个寒冷
的夜晚;整个故事发生在这样的一个寒冷的飘雪的夜晚,也渲染了凄凉的一种氛围;雪花
“
像针,刺入肌
肤
”
,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失意与痛苦。
(
3
)本题考查主要人物分析。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
(
①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
“
我
”
的种种猜想都是围绕
“
老人
”
进行,
“
老人
”
是小说中的主要形象。
②
从故事情节
展开的角度看,
正是
“
老人
”
的举止引发了
“
我
”
的联想, 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
③
从主旨角度看,
“
老人
”
为了
生存而顽强坚守的行为是
“
我
”
从颓废中振作起来、
重拾奋斗信心的力量源泉,是小说主题的集中体现。
据此可作答。
(
4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细读本段, 会发现本段连用三个问句,
是对
“
我
”
的心理描写,
这一系列的心理
描写,
表现
“
我
”
对身边老人的
多种猜测,
误认为老人是附近社区老年服务队成员, 误认为老人
觉得
“
我
”
长得像他的孩子, 误认为老人是
“
我
”
的亲人。直到老人拾起
“
我
”
扔的易拉罐,
“
我
”
才明白了他的真实身份,
内心的误
会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
“
我
”
的转变埋下伏笔。
(
5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细读文本可知,
老人的经历让
“
我
”
顿悟, 于是给母亲打电话,
告诉母亲
“
自己所在的
城市下了一场大雪
”
,又
用谚语
“
瑞雪兆丰年
”
预示着明年一定会更好。在文中
“
雪
”
,象征着人生的磨难与痛苦,
“
瑞雪兆丰年
”
象征着
我们要正视困难,感谢磨难,生活中会有一些坎坷和磨难,经历磨难会有更大的
勇气和斗志,只要我们永
远心存斗志,对未来保有希望,明天就一定会更好。
15
.
(
本题
8
分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 ”。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②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 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 “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他的眼睛有 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 一副眼镜, 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 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 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 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
先生一个人。 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 微仰着脑袋,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③金先生教逻辑。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 要提问, 那么多的学生, 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 ——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 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 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
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 —— 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 也是
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 “Yes!请坐! ”
④学生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 ”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
容。
⑤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 肖生的《江湖寺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 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 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 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 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停下来: “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
捉出了一个跳蚤, 捏在手指里看看, 甚为得意。
⑥金先生是个单身汉, 无儿无女, 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 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
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⑦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 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
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
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⑧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 “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 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 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
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1)作者着重选取了金岳霖先生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金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2)文中描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②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4)第⑧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5)像金岳霖这样的大师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多了,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说说你认为我们现在需要什么
样的大师。
(
【答案】
(1)
写了金岳霖先生上课时的开场白,提问方式,为学生的不幸默哀,与孩子、朋友的交往,了解
)
社会等具有独特性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待人真诚坦荡、质朴单纯、不谙世故、学问渊博的人。
(2)先写他常年戴帽,进屋也不脱下的习惯和镜片的颜色,再写他的身材、习惯穿着和走路的姿势,是为了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接着写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做铺垫。
(3)①“微”字准确地表达了其“仰着脑袋” 的程度, “深一脚浅一脚”生动地描写出了其步履艰难的程度, 且与“土
路”相呼应,生动准确地写出金岳霖先生因患眼疾而具有的行为特征。
②三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了金先生捉跳蚤的过程, “得意”是对因胜利而自我愉悦的神态描写。这些动作描
写和神态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了金先生不拘小节的憨态,可敬里多了一份可爱。
(4)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既伟大又平凡,因平凡而显伟大的人格与学术修养的赞美和钦佩。
(5)示例:需要像金岳霖先生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师;需要专心致志搞学问,不哗众取宠,不欺世盗名的大师;
需要个性鲜明、率真重情的大师。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②段“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 ‘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 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可以概括为:金岳霖先生上课时的开场白非常特别。从中看出他真诚坦荡的性 格特点。依据③段“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 那么多的学生, 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 ——联大是没有点名 册的, 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 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 又有点兴奋”可概括为:提问方式特别。依据④段“ 学生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 很不幸。 ”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可以概括为:能为学生的不幸默哀。依据⑤段“金先生是研究哲 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 ”“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
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 ‘ 《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
学’”可以概括为:他学问渊博的特点。依据⑥段“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这只
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
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可以概括为:他具有生活质朴单纯的性格。依据⑦“金先生 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 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可以概括为:他具有待人真诚坦荡。依据“⑧金先生
晚年深居简出”可以概括为:他具有生活简朴的个性。据此,逐一总结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外貌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②段“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 了一副眼镜, 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 一只是黑的”;“他身材相当高大, 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 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可知,这里写他的穿戴、身材、镜片的颜色等,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依据③ —— ⑧段文字内 (
容可知,每段文字记叙关于金先生的事迹,都蕴含着趣味性。所以,文中描写
金岳霖先生的外貌还有为下
文接着写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做铺垫这一作用。
(
3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①
句,依据中的
“
微
”
用来形容
“
仰着
”
这一动作,表明他仰起脑袋的程度;再依据
②
段
“
每一学年开始,给新
的一班学生上课,
他的第一句话总是:
‘
我的眼睛有毛病,
不能摘帽子,
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
请
原谅
’”
可知,
这与
“
微仰着脑袋
”
的姿势形成鲜明照应关系。句中的
“
深一脚浅一脚
”
是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走路
艰难的程度。依据
“
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
微仰着脑袋,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
这
一句中的
“
土路
”
一词可知, 这与句中的
“
深一脚浅一脚
”
形成鲜明的照应关系,
是他
“
深一脚浅一脚
”
走路姿势
的直接原因。所以,加点词语能突出表现金岳霖先生因患眼疾而具有的行为特征。
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②
句,依据句中
“
捉
”“
捏
”
可知,这是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他捉跳蚤的过程;依据
“
甚为得意
”
可
知,这是
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他自得其乐的个性。从而刻画了他具有不拘小节且憨态可爱的形象。
(
4
)本题考查分析情感的能力。
依据
⑧
段
“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
”“
王府井人挤人,
熙熙攘攘,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
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
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
可知,他外表虽普通平凡,却具有渊博
知识,是一个值得赞美和
钦佩的人;依据
“
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
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
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
趣
”
可知,他用深入生活
这种方式修养自己的学问,令人可敬。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
5
)本题考查学习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
依据全文内容可知,金先生身上具有专心致志做学问
、率真重情的优秀品质。这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榜样,
启发我们当代人,无论是学习,还是专研学问,都应该
像金先生一样,要做一个潜心笃志的人,不要做沽
名钓誉之人。
)
六、作文(共 40 分)
16 .(本题 40 分)本学期我们读过《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苏菲的世界》等名著。请你选择其
一,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及要求:
①根据你表达的观点,自拟题目。
②文章可以针对名著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任一方面来写;可以着眼整体,也可以着眼某一个章
节、片段。
③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文章不少于 600 字。
题目:
(
【答案】例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在这快乐的一天,我看了一篇让人振奋精神的名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其中,让我受益匪浅的一句是“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 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 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 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 的奇迹。尤
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 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的‘高大’形象, 就像一座人生的灯塔, 照亮了我的人生, 帮我拨开人生的迷雾, 引导者我前行的脚
步,让我们再塑‘保尔形象’让它这一代人中再放光芒!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我想,大概很多人,都看过这部小说,但还是让我们回忆一下它的内容吧,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少年 时的保尔是一个外表桀骜好斗,但内心正直坚强的少年。他有过许多有惊无险的大胆举动,甚至挺身而出 救走了参加革命的水兵朱赫来而险些被枪毙。在革命的风暴到来时,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加入了布 琼尼的骑兵旅与波兰侵略者展开了战斗。但在一次攻克敌人暗堡的战斗中,年轻的保尔负了重伤,后来双 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以惊人的毅力,靠口述,请亲友笔
记,创作了《在艰苦暴风里诞生》这部长篇小说,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
保尔.柯察金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热爱的艺术形象和生活中的榜样,生活永远偏爱勤奋、坚强的人。当生活需 要你承受痛苦的时候,除了坚强,毫无选择。比起保尔,我们幸运得多,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沐浴生活 的阳光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长,但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 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 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
【详解】本题要求写一篇读后感,
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
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
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
出一个
“
简
”
字,
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
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略去
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
用一
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
子可称为
“
观点句
”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
理。这部
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
有真情实感。
) (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
“
实际
”
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写作读后感的能力。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
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
几点:
①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②
要密切联系
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
要内容;
③
要处理好
“
读
”
与
“
感
”
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在结构上,
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
示
“
读
”
,从中引出
“
感
”
,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
“
读
”
;
④
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
“
简
”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