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历史试卷
说明:
1.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8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存。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进入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已经会造房屋。下图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部落势力 B.德能兼备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shì)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
A.井田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5.2021年1月,殷墟“亮相”《国家宝藏》,展示了YH127窖穴,这个窖穴里出土卜辞甲骨共17096片,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些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这些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是什么文字( )
A.小篆 B.大篆 C.草书 D.甲骨文
6.图片所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铁犁铧,铁犁铧装在犁床的前端,给木犁套上一种“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铁犁铧的发现可以佐证,春秋后期( )
A.农业深耕细作得到促进 B.铁器牛耕在全国推广
C.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D.河南最早出现铁农具
7.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隋朝大运河 D.元朝运河
8.“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 D.孔子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0.中医成为我们中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我国汉代中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被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中华文明的起源
13.“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主要表现 B.重要原因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14.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以上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
A.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框①②③处应分别( )
A.夏、春秋、隋 B.隋、春秋、东周 C.夏、东周、唐 D.夏、春秋、三国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6.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阅读下列各图,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在地方上实行的这一制度有何影响?(2分)
(2)根据图二指出秦始皇为加强社会经济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根据图三指出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统一的文字是什么?(2分)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西汉陆贾在《新语》中说:“乃举措暴众而用刑过极故也。”西汉贾谊则在《过秦论》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材料二: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陆贾和贾谊在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方面共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是汉初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们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汉高祖提出了什么样的政策?(2分)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什么?(2分)他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18.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引自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他女儿的讲话
材料二:建元三年,张骞带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于是,他走过的这条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成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这条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要摘编自《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分)说说他“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在当时有何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是改革的哪一项内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说说我们应当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2分)
2023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参 考 答 案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卡内,否则不计分。)
1——5:ADBCD 6——10:ABDDC 11——15:ACBAD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6.(1)中央集权制(2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2分)
(3)小篆(错别字不给分)(2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2分)
17.(1)秦统治者的暴政(2分)
(2)休养生息(2分);文景之治(2分)
(3)诸侯王实力强大,各霸一方,生活骄傲淫逸,公开对抗朝廷,有的企图谋反,社会秩序混乱。(表述与此内容相一致就可得分)(2分);实施“推恩令”(2分)
18.(1)商朝(2分)
(2)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3)使用汉语(2分)
(4)继承发展;改造创新(言之有理也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