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天省实验学校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A正确;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与硫酸铜生成铜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正确;
C.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涉及到萃取的操作,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成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2.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碱性氧化物:Fe2O3、Na2O2
B. 常用氧化剂:氯化铁、硝酸
C. 电解质:二氧化碳、氯气
D. 碱:纯碱、一水合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故A错误;
B.氯化铁中的Fe3+和硝酸都有氧化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类,故D错误;
故选:B。
3.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银器用除锈剂见新的过程为把银锈中银的化合物转化为单质银的过程,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科学家以钙离子撞击锎(Cf)靶,产生了一种超重元素——(Og),其反应可表示为:98249Cf+2048Ca→118294Og+301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8249Cf的电子数为151
B. 118294Og的中子数为294
C. 2048Ca和2040Ca互为同素异形体
D. 98249Cf和98250Cf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的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为98,故A错误;
B.的中子数=294﹣118=176,故B错误;
C.和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和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D正确;
故选D。
5. 以下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大量的溶液:加入Mg2+、Cu2+、Cl﹣、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Cu2+、K+、Cl﹣
C. 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Na+
D.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加入Na+、Fe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Mg2+、Cu2+、Cl﹣、之间不反应,故A正确;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Cu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H+、之间发生反应,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呈酸性,H+、能氧化Fe2+生成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6. 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单宁做还原剂 B. 单宁做氧化剂
C. 单宁被还原 D. 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目可知,单宁能有效避免葡萄酒氧化,因此单宁为还原剂,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单宁为还原剂,B错误;
C.还原剂被氧化,C错误;
D.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D错误;
答案选A。
7. 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A中含有2种金属单质
B. 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离子
C. 溶液A若只经过操作③最终将无法得到沉淀C
D. 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铁粉后,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铜,所以在第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属铜,故A错误;
B.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由于Fe3+遇SCN﹣离子,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呈血红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故B正确;
C.溶液A含亚铁离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故C错误;
D.操作②加入过氧化氢,不需要漏斗;
故选B。
8. 实验室常用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 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C.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该反应中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A正确;
B.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B正确;
C.分子中氢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分解生成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1价升高到0价,另一部分由-1价降低到-2价,故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正确;
故选C。
9. 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光照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以下图象,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一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值变化情况
B. 图二可为光照过程氯水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C. 图三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
D. 氯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氯水中存在平衡:H2O+Cl2HCl+HClO,光照时:2HClO=2HCl+O2↑,HClO 的消耗使第一个反应向正向移动,有更多的 HCl 生成,HClO 减少,生成更多的 O2,以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光照会有更多的 HCl 生成,HCl为强酸,则溶液的 pH 下降,A选项正确;
B.光照过程中,HClO 分解生成 HCl,增加 H+ 的同时也增加 Cl ,Cl 浓度应提高,B选项正确;
C.光照使反应H2O+Cl2HCl+HClO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消耗更多的 Cl2,Cl2 的浓度降低,C选项错误;
D.光照能够使氯水中的 HClO 分解,因此氯水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瓶中,避免阳光直射, D选项正确;
故选C。
10. 对实验I~Ⅳ的实验操作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 实验I: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实验Ⅱ:溶液颜色变红
C. 实验Ⅲ:放出大量气体 D. 实验Ⅳ: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而不是红褐色沉淀,A错误;
B.KSCN遇到Fe3+才使溶液变为红色,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B错误;
C.Al在常温下能与NaOH溶液剧烈反应生成H2,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C正确;
D.Al(OH)3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故向氯化铝溶于中加入氨水至过量,只能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D错误;
故答案为:C。
11.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4gN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0.1mol L﹣1的NaOH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
D. 7.8gNa2O2固体中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是双原子分子,14gN2的物质的量14g÷28g/mol=0.5mol,则含有的原子数为NA,A正确;
B.常温常压下,11.2L水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B错误;
C.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C错误;
D.1个过氧化钠中含有一个过氧根离子,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1NA,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对于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若该反应中有2mol电子转移,则生成
C. 该条件下氧化性:
D. 只是氧化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B.水中氢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生成H2,同时NaH中的氢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也生成H2,故每转移2mol电子时,生成2molH2,B错误;
C.该反应中,H2O是氧化剂,H2是氧化产物,同一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故氧化性:H2O>H2,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H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 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 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 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成Fe(OH)3,不易观察到Fe(OH)2的颜色,制备Fe(OH)2时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以及避免空气的进入,根据装置此装置操作步骤是:烧瓶中放入铁屑,打开止水夹E,向烧瓶中滴加硫酸,当装置C中收集氢气后(此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空气,让装置处于还原性氛围),关闭止水夹E,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把烧瓶中的溶液压入到装置B中,发生Fe2++2OH-==Fe(OH)2↓,能够长时间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当B中进入空气后,发生4Fe(OH)2+O2+2H2O==4Fe(OH)3,故选项B正确。
14. 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强酸
B. 原子半径:
C. 非金属性:
D. Z元素分别与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因此X为H元素,Y、Z、W位于X的下一周期,因此位于第二周期,根据该分子的结构可推出Y为C元素,Z为O元素,W为F元素,由于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则元素E为Cl元素,据此作答。
【详解】A.是高氯酸,为强酸,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C>O,Cl>F,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强弱为F>O>C,C正确;
D.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与碳元素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氯元素形成二氧化氯和七氧化二氯,D正确;
故选B。
15. 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Ⅱ中,1 mol O2可氧化2 mol Na2SO3
B. 过程Ⅰ中,SO2表现还原性
C. 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D. 总反应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Ⅱ中,Na2SO3、Ca(OH)2与O2反应,生成NaOH和CaSO4,1mol O2可氧化2mol Na2SO3,故A正确;
B.过程Ⅰ中SO2被NaOH吸收生成 Na2SO3,SO2体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错误;
C.过程Ⅰ中NaOH被消耗,过程Ⅱ中又生成NaOH,所以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总反应为2Ca(OH)2+2SO2+O2═2C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B。
16. 根据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得出的预期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将过量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几片新鲜玫瑰花瓣的集气瓶中 鲜花未变色 干燥Cl2没有漂白性
B 将点燃的氢气的导管伸入到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氢气继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生成HCl
C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产生大量气体 非金属性:Cl>C
D 向装有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水,将温度计插入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 温度计温度降低,溶液变浅红色 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且其水溶液呈碱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与鲜花中的水反应生成HClO,鲜花褪色,故A错误;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则瓶口出现白雾,故B错误;
C.盐酸为无氧酸、碳酸为最高价含氧酸,两者不能通过比较酸性强弱比较对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
D.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则温度计温度降低,酚酞溶液变浅红色说明溶液有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6分)
17. 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⑤和⑧两种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___________。
(3)①③⑦三种元素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
(5)②与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6)⑦的非金属性强于⑧,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⑦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
b.⑦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d.⑦的氢化物酸性比⑧的氢化物酸性弱
【答案】17. ①. C ②. Br
18. 19. Cl﹣>Na+>Al3+
20. ①. ②. 第三周期第IA族
21. Al(OH)3+OH﹣=
22. ac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a、②为K、③为Al、④为H、⑤为C、⑥为N、⑦为Cl、⑧为Br;
【小问1详解】
⑤处于第二周期第IVA族,元素符号为C,⑧处于第三周期第VIIA族,元素符号为Br,
【小问2详解】
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为NaCl,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小问3详解】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而离子的电子层越多,故离子半径:;
【小问4详解】
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5倍,该元素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是N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族;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铝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a.元素非金属性与氢化物稳定性一致,说明⑦的非金属性更强,a项选;
b.没有指明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b项不选;
c.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项选;
d.氢化物酸性强弱不能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HCl>H3S,但非金属性F>Cl>S,d项不选;
故答案为:ac。
18.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并验证Cl2的性质。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部分)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可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到原实验装置中,连接的最佳位置是_______(填序号)。
①A、B间 ②B、C间 ③C、D间
(4)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下 列对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双选,填字母)
A. 氯水中不含氯气分子,因此没有颜色
B. 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
C. 由于次氯酸很稳定,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质
D.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5)若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 Cl2,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1) ①. 甲 ②.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③. 分液漏斗
(2) ①.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②. Cl2+2OH-=Cl-+ClO-+H2O
(3)③ (4)AC
(5)8.7
【解析】
【分析】本实验为通过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并将氯气通过不同的装置验证氯气相关的性质,最后吸收尾气,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需要加热,故选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由图示可知,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制备氯气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杂质HCl和H2O,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氯气需要经过浓硫酸干燥后验证,故选③。
【小问4详解】
A.氯水中含氯气分子,显黄绿色,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B正确;
C.次氯酸是弱酸,则氯水中的次氯酸根很少,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HCl和O2,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会变质,C错误;
D.氯化银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故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正确;
故选AC。
【小问5详解】
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 Cl2,物质的量为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的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
19. 某工厂以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为原料制备翠矾(NiSO4 7H2O),其生产工艺如图:
该流程中几种金属离子生成对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2.7 3.7
Fe2+ 7.6 9.7
Ni2+ 7.1 9.2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_____。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
B.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与刻度线相切
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滤液A”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该过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转化”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 ___________。
(4)调节pH=a,则a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证明杂质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___________。
(5)“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控制pH、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6)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答案】(1)D (2)NaAlO2[或NaAl(OH)4]
(3) ①. 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②. 2Fe2++H2O2+2H+=2Fe3++2H2O ③. 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
(4) ①. 3.7≤pH<7.1 ②. 滴加几滴硫氰化钾试剂,证明杂质铁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
(5) ①. 过滤 ②. 洗涤
(6)ClO﹣+4OH﹣+2Ni2+=2NiOOH+Cl﹣+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故A错误;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错误;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水的体积偏大,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小问2详解】
由流程可知,用NaOH溶液溶解镍废渣,Al2O3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滤液A”中主要溶质的化学式为NaAlO2[或NaAl(OH)4],
故答案为:NaAlO2[或NaAl(OH)4];
【小问3详解】
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Fe2++H2O2+2H+=2Fe3++2H2O;过氧化氢高温下易分解,原因是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
故答案为: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2Fe2++H2O2+2H+=2Fe3++2H2O;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
【小问4详解】
加入NaOH调节溶液pH=a,是为了将溶液中的铁离子(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完全除去,由表可知;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变红色,滴加几滴硫氰化钾试剂,证明杂质铁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故答案为:3.7≤pH<7.1;滴加几滴硫氰化钾试剂,证明杂质铁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
【小问5详解】
“操作 5”的目的是将硫酸镍溶液变成NiSO4﹒7H2O晶体,故具体操作是将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过滤;洗涤;
【小问6详解】
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反应生成NiOOH,离子方程式为:ClO﹣+4OH﹣+2Ni2+=2NiOOH+Cl﹣+H2O,
故答案为:ClO﹣+4OH﹣+2Ni2+=2NiOOH+Cl﹣+H2O。
20. 铅(P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价和+4价,溶液中铅为+2价(Pb2+或,铅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Pb3O4 俗名红丹,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Pb3O4中+2价铅和+4价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____。金属铅可以阻挡放射性射线,常用来制造防辐射玻璃,铅能溶于强碱性溶液___________。
(2)Pb、PbO2可用于制造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为 ___________,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铅渣(主要成分是PbO、Pb,以及少量不溶于硝酸的杂质)生产PbSO4的流程如图:
已知步骤1有NO产生,试写出Pb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步骤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4)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血铅超标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μg/mL,若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L(已知lg=106μg)。
【答案】20. ①. 2:1 ②. Pb+2NaOH=Na2PbO2+H2↑
21 ①. PbSO4 ②.
22. ①. 3Pb+8HNO3=3Pb(NO3)2+2NO↑+4H2O ②. Pb2++=PbSO4↓
23. 1.9×10﹣6
【解析】
【详解】解:(1)因为铅丹中Pb元素的化合价只有+2、+4,则Pb3O4中Pb2+与Pb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Pb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Pb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2NaOH=Na2PbO2+H2↑,
故答案为:3:1;Pb+2NaOH=Na2PbO2+H2↑;
(2)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应中,PbO2得电子被还原,则PbSO4是还原产物,Pb失电子被氧化,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PbSO4;;
(3)根据题给信息硝酸把铅氧化成Pb2+,硝酸被还原成NO,故反应方程式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步骤Ⅱ中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PbSO4↓,
故答案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Pb2++=PbSO4↓;
(4)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μg/mL,令溶液的体积为1000mL,则,,
故答案为:1.9×10﹣6。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天省实验学校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2.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碱性氧化物:Fe2O3、Na2O2
B. 常用氧化剂:氯化铁、硝酸
C. 电解质:二氧化碳、氯气
D. 碱:纯碱、一水合氨
3.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 A B. B C. C D. D
4. 科学家以钙离子撞击锎(Cf)靶,产生了一种超重元素——(Og),其反应可表示为:98249Cf+2048Ca→118294Og+301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8249Cf的电子数为151
B. 118294Og的中子数为294
C. 2048Ca和2040Ca互为同素异形体
D. 98249Cf和98250Cf互为同位素
5. 以下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大量的溶液:加入Mg2+、Cu2+、Cl﹣、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Cu2+、K+、Cl﹣
C. 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Na+
D.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加入Na+、Fe2+、Cl﹣、
6. 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单宁做还原剂 B. 单宁做氧化剂
C. 单宁被还原 D. 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
7. 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A中含有2种金属单质
B. 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离子
C. 溶液A若只经过操作③最终将无法得到沉淀C
D 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
8. 实验室常用制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 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C.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该反应中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9. 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光照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以下图象,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一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值变化情况
B. 图二可为光照过程氯水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C. 图三可为光照过程中氯气在瓶中的体积分数
D. 氯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10. 对实验I~Ⅳ的实验操作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 实验I: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实验Ⅱ:溶液颜色变红
C. 实验Ⅲ:放出大量气体 D. 实验Ⅳ: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11.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4gN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0.1mol L﹣1的NaOH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
D. 7.8gNa2O2固体中所含的阴离子数为0.2NA
12. 下列对于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若该反应中有2mol电子转移,则生成
C. 该条件下氧化性:
D. 只是氧化产物
13.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 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 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 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14. 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强酸
B. 原子半径:
C. 非金属性:
D. Z元素分别与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15. 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Ⅱ中,1 mol O2可氧化2 mol Na2SO3
B. 过程Ⅰ中,SO2表现还原性
C. 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D. 总反应为
16. 根据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得出的预期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将过量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几片新鲜玫瑰花瓣的集气瓶中 鲜花未变色 干燥Cl2没有漂白性
B 将点燃的氢气的导管伸入到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氢气继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生成HCl
C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产生大量气体 非金属性:Cl>C
D 向装有碳酸氢钠固体试管中滴加几滴水,将温度计插入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 温度计温度降低,溶液变浅红色 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且其水溶液呈碱性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6分)
17. 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⑤和⑧两种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和⑦两种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___________。
(3)①③⑦三种元素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
(5)②与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6)⑦的非金属性强于⑧,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⑦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
b.⑦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d.⑦的氢化物酸性比⑧的氢化物酸性弱
18.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并验证Cl2的性质。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部分)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验证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可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到原实验装置中,连接的最佳位置是_______(填序号)。
①A、B间 ②B、C间 ③C、D间
(4)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下 列对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双选,填字母)
A. 氯水中不含氯气分子,因此没有颜色
B. 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存在
C. 由于次氯酸很稳定,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质
D.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5)若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 Cl2,理论上需要MnO2的质量为_______g。
19. 某工厂以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为原料制备翠矾(NiSO4 7H2O),其生产工艺如图:
该流程中几种金属离子生成对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2.7 3.7
Fe2+ 7.6 9.7
Ni2+ 7.1 9.2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_____。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
B.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与刻度线相切
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滤液A”中主要溶质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该过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转化”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 ___________。
(4)调节pH=a,则a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证明杂质离子已经被完全除去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___________。
(5)“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控制pH、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6)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20. 铅(P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价和+4价,溶液中铅为+2价(Pb2+或,铅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Pb3O4 俗名红丹,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Pb3O4中+2价铅和+4价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____。金属铅可以阻挡放射性射线,常用来制造防辐射玻璃,铅能溶于强碱性溶液___________。
(2)Pb、PbO2可用于制造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为 ___________,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
(3)工业上利用铅渣(主要成分是PbO、Pb,以及少量不溶于硝酸的杂质)生产PbSO4的流程如图:
已知步骤1有NO产生,试写出Pb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步骤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4)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血铅超标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某人血液中铅的浓度为0.4μg/mL,若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mol/L(已知lg=106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