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 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2.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3. 掌握教材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 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5.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
6. 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常考知识点:
1. 掌握课文中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2.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并能翻译文言词句。
3. 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4. 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5. 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答题策略:
1. 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来自平时的复习和积累。
2.所选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方面:
(1)官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的品行方面的事迹。
(2)古人相夫教子、爱国效忠、扶危济贫方面的事例。
3. 大多选段为记叙类作品,涉及到观点看法的,应和课内语段的观点相近或相反。
答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者和时代的背景来理解文章,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例一、(2023七上·肇源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假)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假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谢之。及事论,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假谓别驾从事,计目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注释】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下车引之
③先期一日 ④须期乃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3.【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记叙。
【答案】1.回头看;拉,牵拉;约定;等到
2.①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②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3.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用;描写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点评】1.①翻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顾:回头看
②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引:拉
③翻译为: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期:约定
④翻译为: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须:等到
故答案为:回头看;拉,牵拉;约定; 等到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尊君、不、讫、复、郭”。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讫:完毕。复:又。郭:城郭。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②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3.《陈太丘与友期》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郭伋不失信于童》记载了郭伋守信用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
故答案为: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用、描写
例二、(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文言文《爱莲说》,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字
①蕃:
②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本文在描写中渗透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用“ ”一句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作者“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表达了 的高洁人格。
【答案】1.多;洗
2.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②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洁身自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记忆注释。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如第①句中的“ 予 ”、“ 染 ” 。第②句中的“ 富贵 ” 。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相对于直接翻译题,属中等难度,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译文,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应对这类题目,需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提炼出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
故答案为: 多;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应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如第①句中的“ 予 ”、“ 染 ” 。第②句中的“ 富贵 ” 。
故答案为: 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②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这句话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故答案为:第1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2空、洁身自好。
一、(2023七上·北安期中)古文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也,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其从祖广,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尝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时王思政镇颍川,累使召季明,留于内馆。月余。太祖又征之,遂入关。乃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大统末,拜著作佐郎。于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又勤于所职,著述不怠。
注释:从祖:祖父的兄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人不知而不愠 而无应对之能
B.于我如浮云 勤于所职
C.太武时为尚书郎 可以为师矣
D.学而时习之 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饭疏食,饮水
②博学而笃志
③善古学
④著述不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累使召季明,留于内馆。
4.请说说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5.同样处于困境,颜回和季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案】1.D
2.吃;坚定;擅长,善于;松懈
3.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王思政)多次派人召见季明,留在馆内。
4.示例: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5.甲文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安贫乐道;乙文黎季明传承家学,不断学习进步,在穷困中依然能坚持著述,不慕名利。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论语十二章;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原因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黎景熙,字季明,是河间鄚人, 黎季明小时候喜欢读书,生性记忆力强,有默默记忆的才能,而没有应酬对答之才。他的从祖父黎广,太武帝时任尚书郎,擅长古代之学。曾经跟随吏部尚书清河人崔宏学习字义,又跟从司徒崔浩学习楷书和篆书,自此以后家传其学。季明也学习字义、楷书和篆书,有书一千多卷。虽然穷困独自居处,却不因生活所迫改变节操。和范阳人卢道源是心意相投感情深厚的朋友。当时王思政镇守颍川,多次派人召见季明,留在内馆。过了一个多月,周文帝又征召他,就进了关中。周文帝就令季明在东阁订正确定古今的文字。西魏文帝大统末年,授著作郎之职。当时和他同辈的人,都官位兼任侍中,车马服饰华丽丰盛,只有季明一人居于贫贱之位,而没有惭愧的表情。季明对其职守又很勤奋,撰著不懈怠。
【点评】1.A连词,表转折;B对于;C作为;D代词;助词,的。
故答案为:D
2.①句意: 吃粗粮,喝冷水。饭:吃。
②句意: 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笃:坚定。
③句意:擅长古代之学。善:擅长,善于。
④句意:撰著不懈怠。怠:松懈。
故答案为:吃
坚定
擅长,善于
松懈
3.①关键词: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② 累:多次。使:派。
故答案为: 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王思政)多次派人召见季明,留在馆内。
4.结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及现实生活可得出: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故答案为: 示例: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5.结合“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于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可分别得出答案:甲文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安贫乐道;乙文黎季明传承家学,不断学习进步,在穷困中依然能坚持著述,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 甲文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安贫乐道;乙文黎季明传承家学,不断学习进步,在穷困中依然能坚持著述,不慕名利。
二、(2023七上·哈尔滨期中)阅读《咏雪》选段,回答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内集: 骤: 因: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3.谢道韫的诗句胜过其兄的原因是不仅写出了大雪的洁白,更写出了大雪 的姿态。
【答案】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骤:急;因:趁,乘
2.①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轻盈飞舞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咏雪(《世说新语》);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点评】1.①句意: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③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
故答案为: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骤:急;因:趁,乘
2.重点词有:①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②差:大体。拟:相比。句式为倒装句式,应为:空中撒盐差可拟。
故答案为: ①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两者都是洁白之物,颜色相似。柳絮轻盈,常随风而起。雪花同样是轻盈之物,有风吹来,也会随风而起。以柳絮喻雪,不仅表现了雪的洁白,而且描摹了雪轻盈飘舞的情态,所以谢道韫的诗句胜过其兄的原因是不仅写出了大雪的洁白,更写出了大雪轻盈飞舞的姿态。
故答案为: 轻盈飞舞。
三、(2023七上·巴彦月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内集
②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答案】1.家庭聚会;相比
2.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②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3.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因风起,漫天飞舞,它是轻盈的,有柔美姿态,大雪亦是如此。把雪比作柳絮,既道出了比喻的形似,又关注了比喻的神似,后者咏雪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所以把雪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更好。撒盐空中差可拟,说了雪花的多、密,但是失了灵动。
【知识点】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比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读懂文言文内容,理解两个比喻句的翻译,分析两个比喻的特点,是否突出本体特征,语言是否优美等。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点评】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翻译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家庭聚会。
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为: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相比。
故答案为:家庭聚会。相比。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俄而、骤、未若、因”。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未若:比不上。因:凭借,趁,乘。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②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3.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为: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故答案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因风起,漫天飞舞,它是轻盈的,有柔美姿态,大雪亦是如此。把雪比作柳絮,既道出了比喻的形似,又关注了比喻的神似,后者咏雪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所以把雪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更好。撒盐空中差可拟,说了雪花的多、密,但是失了灵动。
四、(2020七上·尚志期末)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请用词语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答案】1.①止:只,仅仅的意思;②“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③意:神情;④黠:狡猾,狡诈。
2.①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3.狡猾、聪明、贪婪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①句意: 只剩下一些骨头。止:只,仅仅。②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③句意:神情很悠闲。意,此处为神情。④句意:狼也太狡猾了。黠:狡猾,狡诈。
2.本题关键字有:①“前”的意思为上前,动词。眈眈相向 :注视着;眈眈:(瞪着眼)注视的样子;相:彼此,互相。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瞑(míng),闭眼。暇(xiá),悠闲。
3.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聪明狡猾。
故答案为:⑴ ①止:只,仅仅的意思;②“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③意:神情;④黠:狡猾,狡诈。
⑵ ①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⑶ 狡猾、聪明、贪婪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狼的形象。回答本题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狼的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五、(2020七上·富锦期末)对比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营:军营。②尔:你。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④服官:为官。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答案】1.淫:放纵;望:希望,盼望
2.①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俭朴难。(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却很难)
3.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或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勤奋、节俭、能吃苦(或刻苦、吃苦耐劳)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①句意: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淫:放纵。②句意:望:希望,盼望。
2.此题要注意: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俭:俭朴。
3.本文短小精悍,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因此,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结合乙文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可知,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勤奋、节俭、能吃苦”。
故答案为:⑴① 淫:放纵 ;② 望:希望,盼望
⑵ ①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俭朴难。(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却很难)
⑶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或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⑷ 勤奋、节俭、能吃苦(或刻苦、吃苦耐劳)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知。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是遵循简朴的家风,可以非常节俭,也可以略微丰裕,而过分的丰裕我就不敢享用了。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和我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六、(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鸿:
白丁:
调:
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面对《陋室铭》的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答案】1.大;平 民;调弄;形体、躯体
2.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陋室铭;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最后,要注意和现代词义相差较大的字词,如:形。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如:陋、何。
3.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相对于直接翻译题,属中等难度,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译文,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理解。针对写作手法的题目,学生应在平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句子本意概括出写作手法,其次,老师在教学时候,应重视此类题目,并为学生总结常见的表现手法、修辞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易错注释为第四空,形是躯体,不是形状。
故答案为:大;平 民;调弄;形体、躯体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应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如:陋、何。
故答案为: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A、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无误。
B、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深意是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在全文中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陋室不陋”的文章主题。选项描述错误。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思是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选项描述正确。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高雅。
故答案为:B
七、(2023七下·安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 )
陶后鲜有闻(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段称莲为“花之君子”,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多;洗;竖立;少
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C
4.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点评】1.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③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树立。
④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故答案为:多;洗;竖立;少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濯,洗涤。妖,妖媚。②重点词:宜,应该。众,多。
故答案为: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ABD.正确;
C.有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完成此题要联系文段内容,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八、(2023七下·泰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守志》)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营产业
④时闻者多哂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作者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王欢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
迹。
【答案】1.出名,闻名;使……劳累;经营,谋求;讥笑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觉到简陋了)。
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或学识渊博的大儒)。
3.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4.陶渊明因时局动荡,看到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因此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此为乐,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从平时的积累中写出有关读书的名言一则即可。
【参考译文】
【乙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 ”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的人。
【点评】1.①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
②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③句意: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营,谋求。
④句意: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哂,嘲笑,讥笑。
故答案为: 出名,闻名 ; 使……劳累 ; 经营,谋求 ; 讥笑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斯,这。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②重点词:弥,更加。遂,最终。为,成为。
故答案为: 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觉到简陋了)。
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或学识渊博的大儒)。
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结合[甲]文内容,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可知,刘禹锡居陋室但志趣高远,情趣高雅,安然自得。结合[乙]文内容,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中可知,王欢不以贫穷为意,以读书为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专心于学问,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故答案为: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4.本题考查文化名人事迹的积累。围绕“ 安贫乐道 ”的主题,结合平时学习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看到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因此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此为乐,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
九、(2023七下·巴彦期末)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濯: ②亵: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案】1.洗涤;亲近而不庄重
2.①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高洁、质朴、正直、通达、庄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进行分析和概括。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1)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涤;
(2)句意: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1)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2)之:的;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分析即可。结合“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在作者心目中莲就是君子的象征,描写莲花,就是在赞美君子。抓住描写莲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它的生长环境生于淤泥而不受沾染,表现它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外形描写,表现它的正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它的清香表现它清高而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它的清高的气质表现它的端庄、洁身自好。
十、(2023八上·富锦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夏水襄陵:
③有峰东环而下:
④蹑峻凌崖: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请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4.甲文划线句子表现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子答)。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漫上。;环绕;登上。
2.①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②(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3.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4.溪破其中出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三峡/郦道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断缺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比它快。
【乙]走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急。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了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一派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走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耸下面陡峭,溪流从中间冲破流了出去。
【点评】1.①句意:几乎没有断缺的地方。阙: 同“缺”,空隙、缺口。
②句意: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襄:漫上。
③句意: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环:环绕。
④踏着峻岭登上山崖。凌:登上。
故答案为:同“缺”,空隙、缺口
漫上
环绕
登上
2.关键词语:①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疾:快。②西:向西。
故答案为: ①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②(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3.句意: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根据句意可知断句应为: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故答案为: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4.【甲]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溪破其中出。
故答案为: 溪破其中出
十一、(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阅读文段,回答各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歇: 颓: 念:
相与: 盖:
2.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 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
“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前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后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这一语句中。
【答案】1.消散;坠落;想到;共同,一起;大概是
2.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山川;月色;热爱自然,醉心山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一)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点评】1.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②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③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④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⑤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据此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消散;坠落;想到;共同,一起;大概是。
故答案为:消散;
坠落;
想到;
共同,一起;
大概是。
2.①关键词: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② 关键词: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故答案为: 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甲文的总领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美丽的月色。因此,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山川
月色
热爱自然,醉心山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十二、(2023八上·绥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 ④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各组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
B.沿溯阻绝 隔断 绝巘多生怪柏 极
C.素湍绿潭 白色 可以调素琴 白色
D.与朱元思书 信 答谢中书书 信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二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5.引用渔民们所唱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日光,这里指太阳;飞奔的马;急流
2.①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②水清澈,树繁密,山高峻,草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3.C
4.D
5.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艰难过程,使一个对儿子关怀备至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引用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3.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的思想精神,使人物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点评】1.本题注意:
①句意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缺口,中断。③句意为: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奔:动词活用为名词,奔驰的快马。
故答案为:同“缺”空隙、缺口;日光,这里指太阳;飞奔的马;急流
2.①重、叠:重重叠叠;隐:遮住。
②清荣:水清澈,树繁密;峻茂:山高峻;良:很。
故答案为: ①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②水清澈,树繁密,山高峻,草茂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3.C素:本色,不加装饰。句子的意思是: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清雅古琴。
故答案为:C。
4.D 有误,文章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故答案为:D。
5.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故答案为: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艰难过程,使一个对儿子关怀备至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十三、(2023八上·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池非不深也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行拂乱其所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灭亡的条件往往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答案】1.①护城河②通“叛”背叛③违背④通“弼”辅佐
2.①使人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②这样以后(然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死亡。
3.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间被举荐出来,傅说在筑城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提拔上来,管仲从监狱中被提拔上来,孙叔敖从海边隐居的地方被提拔上来,百里奚在市场上被提拔上来。所以说,上天要让某个人担当重任,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
人经常会犯错误,多犯几次错误才能谨慎。一个人只有内心被困扰,思虑堵塞,才能奋发、有作为。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发出忧叹的声音,然后才明白过来。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为辅弼国君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以后就能知道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点评】1.①翻译为: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护城河。
②翻译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通“叛”,背叛。
③翻译为:使他做事不能如意。 拂:违背。
④翻译为: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为辅弼国君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匡正过失。
故答案为:①护城河②通“叛”背叛③违背④通“弼”,辅佐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域、界、固、国、生、于、也”。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界:边界。固:使......巩固。国:国防。生:生存。于:在。也:判断句标志,不译。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 ①使人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②这样以后(然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死亡。
3.C:错误。应该是先从个人再说到国家。
故答案为:C
十四、(2023八上·哈尔滨月考)阅读《三峡》原文,回答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属: ②疾: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作者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突显了三峡景色的奇绝。请问: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三峡山之高峻的是哪句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1.连接;快
2.①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两岸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三峡/郦道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评】1.①句意: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属:连接。②句意: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疾:快。故答案为:连接;
快
2.①重点词语有:襄,冲上、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绝。②重点词语有:清,水清;荣,树荣。良,很、十分。故答案为:①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两岸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3.根据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意思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这句话运用正面描写,描写出山能遮挡天空和太阳,足见山势的高大雄伟。而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为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为什么不是正午就见不到太阳,不是半夜就见不到月亮的呢?因为太阳和月亮被高山遮挡了,所以这两句属于侧面描写,突出了山势的奇绝。
故答案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十五、(2022八上·巴彦月考)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陵: 属: 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最后一段引用渔歌的作用什么?
【答案】1.丘陵;接连不断;上行、下行
2.①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②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3.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引用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某语段的作用,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语段,然后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入手说明表达效果。
【点评】1.①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陵:丘陵。
②句意: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属:接连不断。
③句意: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沿:顺流而下(的船) 。
故答案为:丘陵 声音 顺流而下(的船)
2.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准确理解和翻译:①清荣,绿草丰茂;峻茂 ,群山峻峭;良 , 确实 ;②乘奔御风 , 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 ; 疾 , 迅速 。
故答案为: ①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②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3.本题作答注意最后用当地的渔歌作结,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引渔歌为证,写渔歌也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故答案为: 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十六、(2023八下·黑龙江期末)【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器重。②枉:屈就,屈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 临:
②徐庶见先主 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答案】1.面对;谒见,拜见
2.①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②这个人只能拜访他,不可委屈他上门来。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二往/乃见。
4.C
【知识点】马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 ”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于才见到面。
【点评】1.①翻译为: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 临:面对,接近。
②翻译为:徐庶前去晋见刘备。见:谒见,拜见
故答案为:面对;谒见,拜见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一食、或、尽、粟、石、就、致 ”。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吃尽。粟: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就:接近、趋向。致:招致、引来。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②这个人只能拜访他,不可委屈他上门来。
3.例句翻译为: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于才见到面。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名词前后注意可断句,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亮”后面断句,“乃”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二往/乃见。
4.C: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错误。【乙】没有议论。
故答案为:C
十七、(2023八下·哈尔滨月考)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下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事、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了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与
②亲
③归
④作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货恶其弃于地地,不必藏于己
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同举”,推举;动词,以为亲;女子出嫁;兴起
2.①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共有的。
②人们厌恶财物被扔到地上的行为但之所以厌恶并不一定是想据为己有。
3.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翻译句式、重点字、翻译原则。文言文4个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如果有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省略句就补充好省略的内容。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大同社会特征,通读文言文,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理想社会。
【点评】1.①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选举,推举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亲:以......为亲
③女有归: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作:兴起
故答案为:通“举”,推举;以......为亲;女子出嫁;兴起
2.翻译句子注意翻译句式、重点字、翻译原则。重点字“大道、行、为、恶、藏”。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为:是,表判断。 恶:憎恶。藏:私藏。文言文4个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如果有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省略句就补充好省略的内容。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故答案为: ①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共有的。
②人们厌恶财物被扔到地上的行为但之所以厌恶并不一定是想据为己有。
3.概括特征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事、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翻译为: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即大家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男有分,女有归。翻译为: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了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翻译为: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即:物尽其用、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 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2.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3. 掌握教材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 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5.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
6. 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常考知识点:
1. 掌握课文中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2.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并能翻译文言词句。
3. 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4. 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5. 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答题策略:
1. 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来自平时的复习和积累。
2.所选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方面:
(1)官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的品行方面的事迹。
(2)古人相夫教子、爱国效忠、扶危济贫方面的事例。
3. 大多选段为记叙类作品,涉及到观点看法的,应和课内语段的观点相近或相反。
答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者和时代的背景来理解文章,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例一、(2023七上·肇源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假)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假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谢之。及事论,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假谓别驾从事,计目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注释】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下车引之
③先期一日 ④须期乃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3.【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记叙。
例二、(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文言文《爱莲说》,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字
①蕃:
②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本文在描写中渗透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用“ ”一句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作者“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表达了 的高洁人格。
一、(2023七上·北安期中)古文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也,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其从祖广,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尝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时王思政镇颍川,累使召季明,留于内馆。月余。太祖又征之,遂入关。乃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大统末,拜著作佐郎。于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又勤于所职,著述不怠。
注释:从祖:祖父的兄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人不知而不愠 而无应对之能
B.于我如浮云 勤于所职
C.太武时为尚书郎 可以为师矣
D.学而时习之 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饭疏食,饮水
②博学而笃志
③善古学
④著述不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累使召季明,留于内馆。
4.请说说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5.同样处于困境,颜回和季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二、(2023七上·哈尔滨期中)阅读《咏雪》选段,回答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内集: 骤: 因: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3.谢道韫的诗句胜过其兄的原因是不仅写出了大雪的洁白,更写出了大雪 的姿态。
三、(2023七上·巴彦月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内集
②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四、(2020七上·尚志期末)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请用词语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五、(2020七上·富锦期末)对比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营:军营。②尔:你。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④服官:为官。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六、(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鸿:
白丁:
调:
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面对《陋室铭》的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七、(2023七下·安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 )
陶后鲜有闻(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段称莲为“花之君子”,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八、(2023七下·泰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守志》)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营产业
④时闻者多哂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作者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王欢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
迹。
九、(2023七下·巴彦期末)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濯: ②亵: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十、(2023八上·富锦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夏水襄陵:
③有峰东环而下:
④蹑峻凌崖: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请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4.甲文划线句子表现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子答)。
十一、(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阅读文段,回答各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歇: 颓: 念:
相与: 盖:
2.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 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
“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前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后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这一语句中。
十二、(2023八上·绥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 ④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各组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
B.沿溯阻绝 隔断 绝巘多生怪柏 极
C.素湍绿潭 白色 可以调素琴 白色
D.与朱元思书 信 答谢中书书 信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二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5.引用渔民们所唱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十三、(2023八上·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池非不深也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行拂乱其所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灭亡的条件往往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十四、(2023八上·哈尔滨月考)阅读《三峡》原文,回答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属: ②疾: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作者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突显了三峡景色的奇绝。请问: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三峡山之高峻的是哪句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十五、(2022八上·巴彦月考)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陵: 属: 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最后一段引用渔歌的作用什么?
十六、(2023八下·黑龙江期末)【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器重。②枉:屈就,屈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 临:
②徐庶见先主 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十七、(2023八下·哈尔滨月考)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下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事、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了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与
②亲
③归
④作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货恶其弃于地地,不必藏于己
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十八、(2023八上·榆林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孕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秋水时至
②以天卡之美为尽在己
③东面而视
④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善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之谓也。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十九、(2022八下·哈尔滨期中)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誊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形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怒己,曰奉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澈
②俶尔
③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娶苦悲凉的感情的句子: 。
二十、(2023八下·绥棱期末)阅读文言文《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回答下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 旨:
②讲信修睦 修: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
4.【乙】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
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6.结合【乙】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并说说今后应怎么做。
二十一、(2023八下·北林期末)阅读《出师表》和《泰山行宫记》,回答各题。
(甲)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赵国壁《泰山行宫记》节选
余常年求学于外,鲜有归家,今幸归之,族中叔伯及村诸贤达之士闻余登进士,甚欣,家尊甚慰,日:吾儿宽厚孝善,且胸怀凌云,则必有宏图。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一日,尊因商旅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①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②,约言之有四戒四宜。四戒:一戒宴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也。
[注释]①子完:本文作者赵国壁,字子完。②维何:是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鲜有归家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汉室之隆 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余常年求学于外
C.以塞忠谏之路也 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其道维何
4.甲文与乙文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劝诫和教导的?请概括。
二十二、(2020九上·富锦期末)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志,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攘除奸凶( ) ②臣非不自惜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3.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①甲文中的有关句子:
②乙文中的有关句子:
二十三、(2020九上·南岗期末)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谓: ②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乐亦无穷也”中的“乐”指何而言?“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太守又为何而乐呢?
二十四、(2023九上·肇源期末)【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乙】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弗敢专也
神弗福也
有诈冒事觉者
据法应流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何以战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B.小大之狱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战国策》)
C.擢为大理少卿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3.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断一处)
上 以 兵 部 郎 中 戴 胄 忠 清 公 直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B.甲文中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君主。
C.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人。
D.甲乙两文都采用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乙文中唐太宗是个从善如流,勇于纳谏的君主。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二十五、(2023九上·巴彦月考)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各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 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易: 广: 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二十六、(2023九下·绥化期中)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和《忠雅堂集》节选回答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腰白玉之环 ②或当食忘匕箸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3.下列加点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赴古人之奥区
A.俯身倾耳以请 B.以中有足乐者
C.以君为长者 D.无从致书以观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板 桥 幼 随 其 父 学 无 他 师 也
5.两个语段的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语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二十七、(2023九下·肇州月考)【古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下列句子中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
A.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B.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C.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D.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至若春和景明 景:
或异二者之为 或:
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然:
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自仲淹创之
B.不以物喜 以母在时方贫
C.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行者休于树
D.斋三日而去 而年又最高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5.结合【甲】【乙】文的内容,说说范仲淹是怎样践行他的“仁人之心”的。
二十八、(2023九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薏苡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穷:
②阡陌:
③要: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意合即可)
二十九、(2022九下·哈尔滨月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莫 ②市朝
③时时 ④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邹忌在讽谏的过程中,以自身经历设喻,类比齐王的处境。请将这三次类比对应的具体内容填写完整。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